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宋江是《水浒传》一书中的灵魂人物,被人们称为“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而之所以这样称呼他,其实是因为他在江湖上久负盛名,每当有人陷入困境,他都一定会出手相助,绝不计个人得失。

而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坐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又带着弟兄们招安,最终被皇帝赐下毒酒之后,他才恍然大悟,从前他在江湖上累积的威望或许是真的,但在上了梁山之后,真正的老大其实未必是他。而如此说来,真正的老大又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宋江其人

宋江在未上梁山之前,一直在郓城县做押司,并无显赫家世。这样一个看起来芝麻绿豆般的小小官职,却在日后为他营救晁盖埋下了一个深深的伏笔。

当年的晁盖因为劫取生辰纲,又被白日鼠白胜出卖,遭到了官府的通缉和追捕,但多亏有身为官吏,提早知取此事的宋江及时送信,这才让晁盖等人得以逃脱。同时也正因此事,晁盖深感宋江的大恩,说是愿意性命相托也不为过了。

而在为晁盖通风报信之后,未受影响的宋江依然在郓城定居。后因误杀阎婆惜辗转流离多地,最后到达江州。结果某次酒醉,他写下反诗,被官府羁押,险些因此丢了性命。多亏晁盖率领弟兄们及时将其救出,这才令他逃出生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时在宋江到达梁山之后,即便晁盖再三推举,宋江始终不肯坐上头一把交椅。直到后来晁盖中箭身亡,他这才成为山寨之主,带领兄弟们三打祝家庄,击败了朝廷派来的童贯,高俅等人,威望日盛。

但即使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接受朝廷招安,远征方腊获胜之后,依然难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被皇帝亲自赐下毒酒,令他不得不饮鸩自尽。也正是因为此事,才令他幡然醒悟,其实自己并不能算作山寨之主,譬如诏安这样的大事,竟都不是完全由自己做主的。

那到底是谁在宋江背后,一直定夺整座梁山上的大事的呢?其实就是和宋江一样声名显赫的智多星吴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吴用其人

同宋江初登场便是威震江湖的侠士形象不同的是,吴用在未上梁山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水浒传》一开始,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时吴用有着深厚才学和非凡智谋,但是因为没有晋升门路而不得不屈居村落之中。因此入朝为官,封侯拜相,一直都是吴用的理想,而这个理想,也为他日后的一系列活动埋下了种子。

小说最开始,“智取生辰纲”是其中最为精彩的环节。而在整个情节当中,晁盖等人能成功地在武艺高强的青面兽杨志手里劫走生辰纲,其中便离不开吴用的智谋。

他能够想到假做卖枣子的客商,千挑万选出白日鼠这个面容平凡庸碌的小人物,与他共同上演了一出大戏,以此让杨志放下了戒心,最终成功地劫走了生辰纲,这其中足以体现出他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后来,晁盖带着他们逃往梁山,却受到白衣秀士王伦的轻视和驱赶。也是吴用,他借着林冲和王伦之间的矛盾,在其中反复挑拨,最终借着林冲的手,火并王伦,成功扶持晁盖坐上了梁山之主的位置。

但在晁盖上位之后,吴用很快发觉,晁盖并不是一个有着深谋远虑的“老大”。他依然秉持着“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银”的短浅思想。长此以往,山寨必然要陷入被朝廷剿灭的悲剧命运。

于是吴用便将目光放在了宋江身上。甚至可以说,在宋江未杀阎婆惜之前,吴用便已经将这位及时雨纳入了山寨之主的考虑范围里。

最直观的证据便是,在宋江陷入反诗危局的时候,是他先提出了伪造蔡京手信以营救宋江的计谋。但谨慎聪慧如吴用,又怎会想不到那印章有误的纰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处纰漏又恰被黄文炳识破,将宋江推上刑场,如此才引来了后续的梁山好汉劫法场、闹江州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戏。事态演变至此,此前多次推拒入伙的宋江,也不能不就此加入梁山的队伍,也就成功的达到了吴用的目的。

从扶持晁盖转为支持宋江,吴用自然有着自己的考量。因为与出身草莽的晁盖相比,宋江做过官,更容易在日后接受招安,甚至愿意主动招安。并且宋江的威望极高,只要有他在,不愁没有其他好汉前来投奔,这样一来,梁山的声望必会水涨船高。

所以在宋江上山之后,吴用一直坚定的站在他这边,屡出奇谋,立功无数。宋江也对他的智谋极为钦佩,晁盖中箭身亡之后,他更是成为了宋江身边的第一心腹,宋江也对他可谓言听计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伴随着梁山声势的扩大,他二人配合得也越来越默契,关于招安的想法也愈发不谋而合。那时的宋江还没有察觉,许多计划安排看似是由他来下达的,但这背后都离不开吴用的支持与推动。

三、了然醒悟

纵观史书,几乎从未有过任何一个山寨能在朝廷的围剿下全身而退,招安可以说是当时的绿林好汉能够选择的最好的结局。但是如何能让已经对当时的黑暗朝廷伤透心的弟兄们接受这样的安排,也是吴用不能不思考的问题。

放弃晁盖,转为扶持宋江,定下一位极具声望的山寨之主,便是吴用定下的第一步计划。广纳贤才,积极吸引各路好汉投奔梁山,壮大梁山的声势,便是吴用计划的第二步。而第三步,便是要让朝廷看到梁山泊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吴用同宋江商议,绝不能以畏缩退避的姿态接受朝廷的招安,而是要直接出击。

梁山好汉接连打败了童贯和高俅之后,皇帝终于意识到他们绝对不是一伙普通的山贼土匪,才选择了一种更接近于认可的,尊重的方式,对梁山好汉们进行了招安。

而这一切都在吴用的算计之中。甚至包括像阮小七,李逵,武松这样坚决反对招安的兄弟们的激烈抗议的声音,都未能出乎吴用的意料。此时宋江的重要作用再次得以凸显。他凭借自己的威信和声望,成功的说服了弟兄们接受招安。

可以说,吴用设下的所有安排,都达成了他最后的目的。而宋江对此懵然无知,还以为自己只是在虚心接受军师的建议。

而在这之后,悲剧命运依然笼罩在梁山英雄们的身上。朝廷愿意招安也自有官员们的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皇帝安排他们去征方腊,其实便是刻意挑起绿林英豪们之间的内斗,宋江等人也只不过是朝廷拿来使用的一柄刀罢了,无论最后谁胜谁败,最后对朝廷剿灭匪徒都是有利的。

而当时的宋江依然没有看清这一层,还以为可以借此机会能“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但是他实在低估了方腊的实力,仅一个庞万春,便几乎要把梁山的兄弟们逼上绝境了。

这一场征伐之后,梁山英雄们最后虽然成功擒获了方腊,结果却是惨胜。秦明,董平,张清等人战死,林冲病故,武松出家,公孙胜隐退山林,声势浩大的梁山泊早已不复曾经的辉煌。

就连宋江自己,即便在战场上留下了性命,却也依然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在封受封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总督之后,却被皇帝亲自赐下了毒酒,由不得他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时的他也早再不是梁山的“老大”,水泊梁山的声势早已成为了过去,弟兄们或战死沙场或归隐山林,最后得以封官赐爵的少之又少,他再也不能振臂高呼,引来无数弟兄为他前仆后继。毒酒到来的时候,他只能选择接受。

为什么呢?为什么弟兄们的结局会沦落到如此境地?为什么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却反遭如此命运?是他自己出了问题,还是其他人出了问题?

而在饮下毒酒之前,他忽然了悟,从上山到招安,他始终都在吴用的计划之中。自己虽为梁山之主,但实际上许多大事,最终都是由吴用决定的。

是吴用定下了劫法场相救的计划,也是吴用坚定的推举他做山寨之主,为他出谋划策,为他招贤纳士。招安计划从一开始便在吴用的安排之中,此后的每一步计划,他都对吴用言听计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宋江也是在临死前才明白,自己这个山寨之主看似风光无限,但实际上真正在为整个梁山做主的人其实正是吴用。

但是即便他想清楚了,也来不及再思考更多了。不知在黄泉路上,宋江是否会后悔自己一直听从于吴用,以至于让弟兄们死伤大半;又或者说,若是能让宋江重来一次,他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呢?

但是伴随着宋江的死亡,这些问题都不会在有解答了。而不知是出于对宋江的愧疚还是对弟兄们的愧疚,在宋江死后,吴用在他坟前自缢。孤夜清寒,不知他的魂魄是否会飘向梁山泊,他真正的安居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结语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由爆发到失败的悲剧命运的小说。其中最为感人的莫过于英雄悲歌与兄弟情义。

吴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是决定着宋江的判断,无形中成为了梁山上隐形的话事人,但是事实上从未有人怀疑过吴用对宋江的忠贞情义。

因此只能说,吴用虽然智计无双,但是他依然跳不出农民阶级思想的局限,以为接受招安便会赢来成功的结局。但是他还是漏算了皇帝的心狠,也缺乏正确思想的指引,以至于悲剧收场。

他虽是梁山泊的隐形“老大”但也缺少真正的洞见和长远的眼光,不能不令人叹息扼腕,引以为戒。

参考资料:
中文期刊文章——忠与智:位移与强化论《水浒传》文化整合思想对宋江、吴用形象的影响
中文期刊文章——宋江招安悲剧的历史文化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