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建立,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有直接间接证据,说明李世民的功劳很大。最开始的时候,李渊因为需要战神李世民平定天下,所以对李世民一封再封,李世民官职也不断的加大。那么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有多少官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李世民的官职来说,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官职为:

天策上将,秦王,上柱国,太尉,司徒,尚书令,雍州牧,左右武侯大将军,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

这一连串的官职背后,是位在王公之上的尊位。尊位背后,不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有压迫感,甚至于连皇帝李渊都感到恐惧,哪怕他是自己的亲儿子。

李世民官职权力的解读

那么这些官职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是天策上将的虚职,位高于亲王,而秦王是诸王之首,天策上将最可怕的地方在于,给予了开府权,能够合法的组建完全属于自己的行政班子。秦王府的底蕴,单单从名相房谋杜断,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等就能看出,深不可测。

上柱国,唐初对于军功,有十二传设定,上柱国相当于十二传军功,活着的特级战斗英雄。

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国军事武将领袖。四舍五入就是全国军事总司令。

司徒,三公之一,主抓落实全国的教育工作,堪称是大唐教育部长。抓住了教育等于掌握了人才,即便到了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学习西方三权分立制度时,还加入了教育,监察两项,实行五权分立。

尚书令,尚书省长官,主抓全国的政务管理和财务。

左右武侯大将军,领护卫京都的十二卫将军,可以理解为,首都警卫部队最高长官。

陕东道大行台,陕东道是唐初的临时划分,包括洛阳在内的黄河以东地区,夹杂着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三位枭雄的根据地。而大行台这个官职,可以说是洛阳军区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的代名词。

益州道行台尚书令,赋予了李世民四川、成都的行政军事实权。属于是成都军区最高长官了。

雍州牧,雍州的辖区范围刚好包括长安。这也是李渊辖制李世民的方法,把他留在了身边。

凉州总管,隋末废除汉武帝建立的武威郡,改设凉州总管府,统辖甘肃在内十四州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解读一下李世民的官职就能知道,为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如此忌惮李世民。

面对这样一位:大唐帝国十二传战功获得者,大唐特级战斗英雄,全国军事总指挥,大唐教育部长,大唐财务部长,长安警卫部队最高长官,洛阳军区负责人,成都军区总司令,甘肃军区行政长官,大唐诸王之王,大唐的天策上将——李世民。

如此大的权力,莫说是储君李建成,即便是皇帝李渊眼里,李世民此刻已经是封无可封的大权臣了,纵观历史可以看出,当一个大臣功劳封无可封之时,只有杀掉了。再权力场上,李渊首先是大唐的最高权柄掌握者,是臣子李世民的皇帝。其次才是李世民的父亲。

所以面对这样的大权臣,李渊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任由其发展做大。于是不断的对李世民进行打压。可以说玄武门之前,李世民的艰难处境,除了与太子之间的皇位争夺,还有皇帝父亲对于权臣及开国功臣的清算缘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文静被杀案——李世民顿悟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大唐的第一场政治大案——刘文静被杀案。

刘文静是谁呢?李渊的左膀右臂,太原起兵的跟随者,开国后和裴寂都是丞相。但是还有另一重身份,李世民亦师亦友的亲信。就是这样一个大功臣,硬是被李渊说杀就杀了,行刑之前李世民苦苦求情,李渊不为所动。不可否认的是刘文静确实有自己小毛病,但是背后的政治寓意是做给秦王李世民看的。

刘文静是李世民的死党,是秦王的羽翼,李渊要借此事打压秦王府,剪除李世民的得力干将。他要让李世民的实力始终和太子李建成之间有个平衡,不至于将来李世民凭借手中大权威胁太子之位。

作为李世民的死党和第一谋士,李渊打死刘文静,是在向李世民释放一个政治信号:皇位不会传给你,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打压你的羽翼就是在维持你和太子之间的实力均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很清楚,李世民本人已经凭借赫赫战功,不仅做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有实权的高官,而且一人兼职了朝廷众多要害部门的职位。

作为李世民的头号死党,要是再把刘文静也封了大官儿,那以后这朝廷岂不是全成了李世民的人?要是这样的话,那李渊和李建成就会成为光杆皇帝和光杆太子,实权全部掌握在了李世民和他的党羽手里。

所以,出于权力的平衡和对李建成的保护,李渊必须压制李世民的势力在朝廷中扩张。

然而说者有说者的寓意,听者有听者的领会。李渊释放的信息是打压李世民,李世民在权力的游戏中领悟到的是血腥的冷血:刘文静这样的开国功臣都会被杀,也就是说无论是谁,无论功绩有多大,只要皇帝想杀随时都可以杀掉。如何才能保障我自己不被杀呢?那就只有夺得最高的权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从刘文静被杀案,李世民彻底顿悟,夺嫡之路,直至最终的玄武门之变,开始摆上明面上来了。

杨文干事件

再刘文静被杀后,还有一个杨文干事件,李建成与李世民公开决裂,拉开了玄武门之变的序幕。

杨文干事件大概是这样的:太子李建成给自己的部下,原东宫守卫长,现庆州都督杨文干送了一副盔甲,然后被皇帝李渊知道了。在古代,私自制作盔甲有谋反之嫌,可是死罪,西汉的周亚夫就因为300幅盔甲,被逼死狱中。于是皇帝李渊囚禁了太子李建成。因为涉及太子,原本一般大将就可以平定的杨文干,皇帝派李世民前往平叛。并许诺平叛回来,让李世民做太子。

然而,在皇帝审问太子李建成时,李建成痛哭流涕,触发了李渊的慈父人设。李渊平息怒火,理性思索后,发现如果太子李建成这样做了,绝对是个弱智行为,那必不可能。其中必定有人作梗,陷害太子。那谁是最有可能陷害太子的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后,李渊宽恕了李建成,同时也没有按照之前的承诺把太子之位给予李世民。最后的处理当中,不仅太子派的人王珪、韦挺被罚了,连秦王派重要的谋士杜淹也被流放了。可以说,最后,李渊对秦王派和太子派各打了五十大板。

那么这位杜淹又是谁呢?有传闻说太子被囚禁后,杜淹跑到杨文干军中,撺掇杨文干谋反解救太子,然而杨文干真的就不假思索地起兵谋反了。

值得玩味的是,在杜淹流放当天,李世民赐给了他三百两黄金。唐太宗继位后,杜淹回朝,授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无论是巨额黄金,还是御史大夫官职,显然都超出了对蒙冤臣子的补偿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杨文干事件之后,太子派与秦王派的关系更加势同水火,双方的争斗也更加激烈,这件事激化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得二者的关系公开破裂,也加快了除掉对手的步伐。

太子派开始主动出击,而打击的重点突破口就在李世民身边的文臣武将身上。李世民的实力为什么那么强?其实靠的就是手底下的这些牛人,如果除掉了这些人,李世民就会成为孤家寡人,不足为惧。

当时恰逢突厥来犯,齐王李元吉请命出征,并要求调走李世民秦王府的武将。皇帝李渊竟然同意了。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府集团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假如在战场上,那么李元吉有千百个理由可以任意的杀死这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大唐的天空突然出现异象,太白金星横贯,星象官说:太白主秦分。寓意秦王当得天下。李渊恐惧兼杂着愤怒,招李世民深夜进宫问话。而李世民再得知自己处境艰难的情况下,放出了一个狠毒的计策,对李渊说:儿臣举报,太子齐王淫乱后宫,与嫔妃有染。李渊当时怒气值上升到顶峰,也不管太白当空之事,命令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兄弟,明天早朝前来对证。

而太子李建成也到了消息,知道自己大祸临头,但是受杨文干事件的启发,他想到自己只要像上次一样去皇帝父亲面前大哭一场,父亲就会原谅自己。

而这个夜晚的李世民和他的秦王府集团,再初唐全明星阵容,秘密商议之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在玄武门杀掉太子齐王,控制皇帝。

从这一点中也可以看出,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不同的处事态度:李建成认为只要父亲包容他,他就平安无事。而李世民的做法是,已经到了非生即死关头,在这节骨眼上,莫说杀太子,皇帝都必须要控制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权力之争,以最野蛮最血腥的方式得到了解决。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控制皇帝李渊,做了三个月太子之后,登基称帝。唐太宗文皇帝天可汗李世民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