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有55位将军,获得了共和国的上将头衔,之后又补授了两位,共计57位将领被称之为开国上将。

共和国的57位开国上将,都是国防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年轻,同时又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都是在战争中一步一步历练出来的。

与此同时,57位开国上将,涉及到的工作岗位也很全面。有专业作战型的指挥员,擅长带兵打仗,代表人物有杨勇,陈锡联,许世友,杨得志,韩先楚。

专业的政工上将,就是擅长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代表人物有萧华,甘泗淇,唐亮,王平,李志民,赖传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勤上将,主管人民军队中的后勤工作,最典型的上将有杨至成,李聚奎,周纯全。

情报上将,毫无疑问肯定是李克农,他曾被毛主席称赞,一人可抵几个师,是新中国的特工之王。

参谋上将,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肯定是李达,毕竟在他的军旅生涯中,先后给五位元帅担任过参谋长。这种经历,这种阅历,在整个开国将军中,恐怕也算是独一份。

作为军中顶梁柱的开国上将,还出了五位,个人能力比较全面的名将。

开国上将刘亚楼算是一位,都知道他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曾给林帅担任参谋长,因个人军事能力比较强。后人将刘亚楼与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林总,政委罗荣桓,并称林罗刘。

在57位开国上将中,能够与两位开国元帅并列的,恐怕也只有刘亚楼一人。从这也能反映出:刘亚楼的军事素养非常好。同时,刘亚楼的政工能力也很出色,曾担任过王牌红二师的政委,与红军名将陈光是搭档,共同领导该师在长征路上,负责全军的先锋重任。

个人能力比较全面的刘亚楼,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一号首长亲自任命为空军司令员,至此投入我国的空军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国上将王震,也是一位个人能力比较全面的开国名将。如果说:王震将军是一位文可安邦,武可定国的开国名将,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在王震将军的军旅生涯中,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军政一肩挑,领导一方的武装斗争。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震是红六军团的军政委,还是红二方面军的重要成员之一。抗战时期,王震任职八路军副旅长,旅长等职,带领部队开荒南泥湾,南下建立根据地,在无后援,无保障的情况下,行程两万里。此举,充分展示出王震将军具备独当一面的军事能力。

解放战争时期,王震率领第一兵团解放新疆,建设新疆,戍边卫国。新中国成立后,王震率领10万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投入国家的经济建设事业,成为经济建设的骨干,还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员之一。

可能提到开国上将邓华,世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能征善战,是东北野战军唯一一位从纵队司令员,晋升兵团司令员的名将。还是援朝名将,协助彭大将军指挥了五次战役,代替志愿军司令员,领导指挥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

这就是开国上将邓华,在军事领域取得的成就。

然而,个人的军事能力很突出的邓华,还是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在红军时期,他是红一师红二团的政委。抗战时期,他是八路军六八五团的政训处主任。

可以看得出:邓华是一位转型比较成功的政工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国上将张爱萍个人的能力也很全面。虽然,他错过了解放战争,但依然得到了重用。参与组建人民海军,投入一江山岛的解放,是我军战争史上第一个指挥陆海空三军作战的开国上将。

因为个人的能力比较全面,张爱萍在80年代,任职国防部长。是57位开国上将中唯一一个,任职国防部长的开国上将。与此同时,张爱萍还是为数不多任职副总理的开国上将。

六星上将洪学智,有着全能之将的美称。因为在他的军旅生涯中,先后从事过多个不同的工作岗位,负责过政工工作,也担任过军事主官,还负责过后勤工作。更厉害的一点是,在这三个不同的领域,洪学智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解放战争时期,洪学智带出来的第六纵队(后改编成第43军)是东野的五大主力之一,在战场上打出了铁军的美称。

抗美援朝时期,洪学智负责后勤工作,又成为后勤领域的佼佼者,建立起一条炸不烂,轰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正是因为他在抗美援朝时期的出色表现,让他两次担任人民军队中的总后勤部部长。

那么大家觉得,刘亚楼,邓华,王震,洪学智,张爱萍等五位上将,是不是开国上将中个人能力比较全面的名将呢?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