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怀才不遇之人的同情之感叹。

而历史上李广家族的悲惨遭遇远不止于此,李广的几个儿子均英年早逝,唯一有才干的孙子李陵还投降了匈奴,导致其家族被汉武帝“族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和历史上其他的投降者不同,李陵从古至今一直都得到了文人墨客的广泛同情。

王绩的诗中还有“犹击苏武节,尚抱李陵弓”的词句,甚至把他和民族英雄苏武,放到了同一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和李陵突出的才能和人品有关,而且李陵投降一事背后也有诸多隐情,这才让后人反复感叹李陵的遭遇。

在李陵年少的时候,李家已经不复李广盛年时的威风了,李陵作为名将之后,也只能在军中承担运送辎重,或者接应其他部队这样简单的任务。

李陵对于这种状态十分不满,于是他主动找到汉武帝,希望能够带领自己训练的士兵出塞作战,建立功勋。

汉武帝本来不打算派李陵出战,但在听说他不需要其他兵马,只用自己部曲即可后,便同意了他的请求,随后李陵便加入了改变其人生轨迹的浚稽山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战前,西汉大将李广利带领大军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

为牵制匈奴,他派李陵率步卒5000出居延牵制敌军。

李陵在出城千余里后,遭遇了三万匈奴士兵的包围,面临不利局面李陵要求士兵列阵驻守,依靠弓弩对匈奴的骑兵造成了巨大杀伤。

在战斗的同时他还抓住机会不断回撤,在与匈奴鏖战了八天后他们抵达了距离汉朝城塞百余里的浚稽山一带。

此时匈奴将领也感受到了李陵麾下士兵的惊人战斗力,他们担心汉朝方面会派援军前来接应,便有了退兵的想法。

但此时李陵的阵营中出了一个叛徒,他告知匈奴李陵不会得到支援,而且此时他们的弓弩已经快要用尽了。

得知这一消息后,匈奴将领立即招来了更多的部队,并对李陵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

此时李陵军中的武器和箭矢都已经耗尽,无奈之下士兵们只能拆掉战车的轮子用轮毂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陵深知如此下去这支军队只会全军覆没,于是他吩咐将士们在夜晚发动突袭,突破后再在指定地点会合。

之后的突围战中,李陵麾下有四百勇士成功突围,但李陵却不幸被匈奴俘虏。

他本想自尽报国,但其随从提醒他也许可以等待时机从这里逃跑,再次报效汉朝,李陵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汉武帝在得知浚稽山一战的情况后,对李陵的表现十分认可,还非常后悔没能及时派出援军。

但之后他从匈奴方面得知了李陵正在为匈奴练兵的谣言,一气之下将李氏族诛,这也彻底堵上了李陵归汉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使如此李陵也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汉将的身份,在和苏武对话的过程中,李陵不止一次表示自己对投降这一举动的悔恨,这也体现了李陵的赤子之心。

后来苏武归国时李陵还亲自相送,并悲伤起舞,这让人们不禁对这位英才,有了更深的怜悯之情。

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浚稽山之战中,李陵和他的队伍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匈奴最后动用了八万余人才击败了李陵。

这显示出了其优秀的指挥能力,但这并不是让李陵名垂青史的关键因素。

真正让李陵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他投降匈奴之后发生的种种事情。

他和苏武的交情更让他们成为了一对截然不同的案例,仔细想来,李陵和苏武都不愧为汉朝忠臣,但因缘巧合却让他们的人生轨迹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这不禁让人唏嘘感叹。

——●◯参考资料◯●——

龚心怡:《宋前李陵、苏武故事流变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21年4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