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端午节没有出门游逛,就宅在家里重刷了刚刚热播完结的古装剧《庆余年2》。

这次的重刷竟然发现:再次踏入风华绝代的抱月楼,范闲的心情与这五月的苏州城一样,充满了复杂与沉重。

江南的美景依旧,但范闲却无法轻松欣赏。

因为他知道,在这片繁华背后,即将成为他挑战那些权贵核心利益的新战场。

而他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如何平稳地接手那传闻中的三大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江南的三大坊,不仅仅是商业的巨头,更是权力与利益的交汇点。

长公主李云睿以其深不可测的手段掌控着实际权力;

而明家人则凭借世代经商的智慧与经验,稳稳地把持着坊间的运营。

这两股力量,虽然表面上和谐,但暗地里却是波涛汹涌,谁也不愿意轻易放手这块商业宝地。

在这场权力与利益的角逐中,二皇子与明家人的关系更是扑朔迷离。

他们表面上称兄道弟,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各有打算。

在这看似坚固的联盟背后,其实隐藏着深深的裂痕。

范闲的到来,无疑为这场已经复杂至极的棋局又添上了一层迷雾。

他的出现,就像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原本就动荡不安的湖面更加波涛汹涌。

而二皇子与明家人的所谓联盟,也在这场风波中摇摇欲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明青达这位商场上的老狐狸开始四处寻找新的出路。

而二皇子,也不甘示弱,他开始暗中布局,试图切断明家人的后路。

这场看似高雅的博弈,实则残酷无比,因为他们所用的棋子,正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

二皇子果断出招,他鼓动灾民去劫官船,试图通过这一极端手段来逼迫明家人就范。

这一招,无疑是将明青达逼到了绝境,但也暴露了他冷酷无情的一面。

然而,明青达也并非等闲之辈。

他迅速做出反应,推出了自己的堂弟作为替罪羊,同时诱导一批百姓自杀,营造出三大坊失火的假象。

这样一来,他不仅成功地为自己铺好了一条后路,还巧妙地转移了公众的视线。

这场博弈虽然看似高明,但实则充满了残酷与无情。

那些被当作棋子的百姓,他们的生命在这场游戏中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仿佛只是权力与利益斗争中的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百姓竟然是心甘情愿地成为了棋子。

他们为何会如此选择?

那个负责清点尸体的下人一语道破了天机:“他们都是自愿的,要不是数量有限,想死的人多了去了。”

这句话虽然轻飘飘的,但却让人不寒而栗。

在死亡面前,庆国的百姓们竟然如此淡然,甚至排队等待死亡的到来,这究竟是怎样的绝望与无奈?

为什么会有人想死?

活着难道不好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对于庆国的百姓来说,饥饿与贫穷比死亡更加可怕。

他们没有经历过富足的生活,永远无法理解那种痛苦与挣扎。

就像和珅曾经说过的那样,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人已经不再是人,而是变成了不如人的动物。

只要能活下去,他们什么都愿意吃,什么都愿意做。

这种生存的压力与无奈,是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无法逃避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历史上人吃人的事件并不罕见,鲁迅也曾在他的作品中提到过“吃人”的社会现象。

在乱世之中,底层人的生命如同蝼蚁一般脆弱不堪,他们的生存状态令人心痛。

江北的灾民之所以愿意为明家卖命,是因为明青达给了他们一口饭吃,给了他们一个生存的机会。

而那些争着自杀的百姓,也是因为明青达承诺会照顾他们的家人,让他们能够在死后为家人留下一份保障。

“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这样的故事在庆国并不少见,它反映了底层百姓的无奈与牺牲。

相比于那些冷漠无情的官员,明青达至少给了一部分人希望与温暖,所以有人愿意用生命来报答他。

这并非“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表现,而是底层人民无法摆脱的困境与苦难。

《白鹿原》中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在贫穷和饥饿面前,亲情也会变得如此脆弱不堪,人性的丑陋与残酷也会暴露无遗。

韩信曾受过漂母的一饭之恩,这一顿饭对他来说珍贵无比,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只有真正经历过饥饿与困境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一顿饭、一份温暖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在庆国看似繁华,繁荣昌盛的表象背后,其实隐藏着太多的苦难与不公。

百姓们已经饿得不行了,而整个国家也已经烂到了骨子里,急需一场彻底的变革来拯救这个濒临崩溃的社会。

看到了真相的范闲,虽然有些懵了,但从新时代穿越而来的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不仅要接手三大坊,更要为庆国的未来,为庆国百姓的生活,寻找一条好的出路。

而明家那个下人的话,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