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1947年,全国的解放战场上捷报频传。对此,毛主席非常高兴。然而,想到天气逐渐转冷,毛主席认为是时候为身边的人找一个合适的办公地点了。

10月24日,路边的草叶上已经有了霜降。这天,毛主席将汪东兴叫到面前,说:“中央前委机关要选一个地方过冬……

毛主席:你家亲戚中有没有地主

见到汪东兴时,毛主席高兴的说:“现在,各个解放区都在打胜仗,基本上都从内线打到外线去了,整个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我们大大主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了毛主席的话,汪东兴也显得非常高兴。

这时,毛主席以商量的口吻,对他说:“中央前委机关要选一个地方过冬,你看什么地方好些?

见毛主席询问自己的意见,汪东兴没有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看着毛主席说:“我想先听听主席的意见。”

对于汪东兴,毛主席是知道的。于是,毛主席便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说,米脂县杨家沟一带不错,那里村子规模大,窑洞多,群众基础也较好。我想派你带一个连去那里打前站,主要任务是为中央前委机关准备好窑洞,供暖设备,过冬衣服以及粮食等。你带一部电台去,随时与支队保持联系。你考虑一下,看10天时间够不够?”

听到毛主席提到杨家沟,汪东兴立刻来到地图前,将杨家沟的地点找到看了一会儿,说:“就按主席的意思,我尽快去办!”

随后,汪东兴又按照毛主席意思,找到周恩来和任弼时,向他们转达了毛主席的意思。

周恩来听后,对汪东兴说:“你到杨家沟后,要把当地的社会情况了解一下,中央前委机关的安全非常重要。我让各大队、警卫团派人协助你去完成这次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周恩来又嘱咐汪东兴说:“另外,再带上一名懂得画地图的参谋一同去,把杨家沟各大队驻地情况详细画出来,尽快派骑兵送回,以便我们清楚了解当地的情况。”

很快,汪东兴便来到杨家沟,仔细地察看了这里的情况,找到了适合中央前委机关办公的窑洞。

然而,汪东兴却并没有因为找到了这些窑洞而离开杨家沟,而是带人将这里进行了整修,办好了中央前委机关在冬天居住和办公需要的取暖设备:火炕和炉子。

与此同时,汪东兴还让人将画好的图给中央前委机关,供他们参考。

11月22日,在阎长林等人的保卫下,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率领中央前委机关,来到杨家沟。

对于杨家沟后的情况,毛主席也是了解过一些的。这里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封建堡垒,全村有200多户人家,其中地主就有70多户。

于是,在进村后毛主席便开始观察,看看是不是和资料上说的一样。

在村口,毛主席看到道路的两旁都是一些破旧的窑洞。他知道,这是普通村民居住的地方。由于这里进行了土地改革,在墙上还留着一些标语。其中,在一面墙上还写着《土地法大纲》的全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过这一段后,一座座整齐的砖瓦窑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见此情景,毛主席笑着说:“杨家沟有房,果然名不虚传。这窑洞,整齐、漂亮,还是新的,比你们画的还要好!”

任谁都看得出来,这些住房肯定不是普通百姓的住房,而是那些地主的居住区。越往里走,建筑越好。在走过一个门楼后,道路变得宽敞了许多,就连地面上都是青砖铺地,屋子的窗户上都装着玻璃。

来到一座外国式的洋楼前,带路的人介绍说这家地主的儿子是位留学生,他家庄院的名字叫做扶风寨。

看到大山里有着这样的建筑,毛主席感到很有兴趣,仔细地看了起来。他发现,这座院子的三面都临近悬崖,在房子北面的山包上,还筑有围墙和碉堡。

看得出来,想要进入这个院子,只有走大门才行。而北面山包上的碉堡是整个院子的制高点,在那里可以看到院子的全部,如果有人拿着机枪守住,外人是很难进入这个院子的。

想到这些,毛主席笑着说:“这个地主,不但会剥削人,还懂点军事常识。你们看,他很会选择地形。”

这时,在旁边的人说:“别看这家地主势力大,可就是胆子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了那人的话,毛主席说:“压迫人的人,总是什么都害怕。不仅怕遭土匪抢劫,更怕穷人造反。你们看过《打渔杀家》吧?那个打渔老汉,就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跟地主拼命的。这在封建社会,是很常见的事情。”

说着,毛主席朝着屋里走去。大家进来后,发现房子外面只是一层玻璃走廊。看着用绿色油漆刷过的窑洞,大家都开始议论起来:

有人说:“地主真会享受,这里准是冬暖夏凉。”有人则说:“盖这所房子,不知要花农民多少血汗钱!”

听到大家的议论声后,毛主席说:“也算他做了一件好事,盖了房子,咱们来办公,比他吃光了好得多。”

很快,中央前委机关的人就安顿了下来。

那段时间,毛主席的工作十分繁忙。为了让毛主席放松,身边的人便提示他到外面去散散步,换换心情。

一次,在和阎长林一起散步的时候,毛主席想到刚刚看过的一份土改文件,突然转过身,问阎长林:“你家亲戚中有没有地主?

阎长林虽然不知道毛主席为什么这样问,但还是诚实地回答说:“我父亲的舅舅是地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毛主席又问:“他对你们好不好?”

阎长林不假思索地说:“记得有一年快过年了,我家里没有粮食,还有人堵着门逼债。我父亲就到他家借钱。可是他说:‘要借钱拿文书来。’我父亲没法,只好把家里仅有的两亩地的文书抵押给他。

说完这些话后,阎长林长长地喘了一口气,父亲当时回来后的画面,再次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

贺清华:你在汽车旁等着向毛主席报到

阎长林是河北省隆尧县郭贾村人,于1919出生在一户贫苦农民家里。靠着家里的两亩薄田,养活着一家老小。

然而,靠天吃饭毕竟是艰难的。如果天不下雨,或碰上生病,全家人的日子就无法坚持,只得借债度日。

阎家的日子虽然过得比杨白劳好,但也差不了太多。在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父亲除了借债外,也没有办法。有一年,到了年底的时候,阎家一粒米都没有了,而逼债的人也上了门。

父亲没有办法,这才找到了他的地主舅舅,希望从舅舅那里借些钱,渡过眼前的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见到阎长林父亲的时候,他的舅舅却显得非常冷漠,显得没有一点亲戚情谊。

在听了外甥的请求后,阎长林父亲的舅舅认为借给外甥钱的风险太大,便提出让他那家里的地作抵押。

由于实在没有了别的办法,阎长林的父亲只好将家里的地契文书拿给了舅舅,这才借来了一些钱。

在回到家里的时候,父亲的脸上堆满了愁容,他不知道如果以后的年景也不好的话,全家人失去土地要如何生活。

父亲那天的神情,阎长林的记忆非常清晰,一辈子都忘不了。

1937年10月,阎长林参加了八路军,开始了自己革命的生涯。1939年5月,阎长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阎长林历任了三八六旅的班长、排长和连长。

任职期间,阎长林参加过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在作战中,阎长林表现得十分勇敢,不怕牺牲,因战绩卓著而受到了部队的嘉奖。

1946年的3月,阎长林奉命来到延安,参加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由中央社会部主办的,为成立联合政府专门开办的训练班。训练班的学员大多来自部队,分秘书和参谋两个班,他被分在参谋班。

训练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政治协商会议的五项协议、联合政府的组织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

在参加训练的过程中,阎长林听到了许多消息,说是蒋介石一边高喊和平谈判,一边又加紧内战,还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往东北输送了大量的部队,企图包围中原的解放军部队。

在休息的时候,有人说:“照这样下去,联合政府哪里还能成立,还不如早点回部队打仗去。”

对于这样的说法,阎长林也有同感。然而,他知道,既然组织上让他来延安参加训练,那自己现在的主要职责就是训练,掌握好组织上上安排的所有训练科目。

于是,阎长林的训练更加积极卖力了。在军训的时候,阎长林领导的连队被评为全军的模范连队,他本人也被评为模范干部。

6月,蒋介石便不顾全国民众的强烈反对,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以围攻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在晋南、苏皖边、鲁西南、胶济路及其两侧、冀东、绥东、察南、热河、辽南等地,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联合政府成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于是,大家都准备随时接受上级的命令,返回原来的部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斗。

那时候,阎长林也和大家一起开始准备,就连行李都收拾好了,只等一声令下,便返回作战部队。

就在阎长林准备好接受返回部队命令的时候,突然接到通知,说是训练班的领导要找他谈话。

在训练班领导的办公室里,阎长林看到了一位陌生的同志。那位同志询问了阎长林的一些基本情况后,就离开了。

然而,到了第二天,阎长林再次接到了训练班领导的通知。这次与阎长林谈话的不是那位陌生的同志,而是训练班的领导。

在详细询问了阎长林的情况后,问:“如果把你留在延安做保卫工作,你可愿意?”

那时候,许多人都想到作战部队去,就连一些领导人的警卫员,也经常念叨着要去作战部队参加战斗,阎长林又怎么会舍得放弃自己的作战部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听了领导的话后,阎长林诚实地回答说:“最好,还是让我回部队去吧!

然而,领导却笑着说:“还是服从工作需要嘛,这样好了,你明天去王家坪,王林同志要找你谈谈。”

虽然不知道王林是谁,但阎长林还是服从安排,去了王家坪。见到王林后,阎长林才知道,原来第一次和他谈话的那位陌生同志就是王林。

这次谈话,王林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开口道:“经组织研究决定,把你调到毛主席身边做保卫工作,职务是警卫排长。”

没等阎长林答应这件事,王林又向他介绍了毛主席的一些生活习惯,介绍完后这才问:“你有什么意见吗?”

毛主席的大名,阎长林是听说过的,对毛主席也非常敬仰,能保卫毛主席,对他来说当然是一个非常大的好事。然而,在想了一会儿后,阎长林还是说:“我在部队同战友生活,恐怕适应不了这里的工作。”

听了阎长林的回答,王林也没有生气,而是鼓励他说:“主要还是不熟悉,过段时间就好了,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很好,你不要有什么顾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林说完后,阎长林决定服从组织的安排,便点了点头,正式答应了下来。

不久后,阎长林便来到了毛主席所在的杨家岭。

在阎长林安顿好后,警卫参谋贺清华对他说:“毛主席起床后要到枣园去,你可以先到汽车旁等候,向毛主席报到。”

于是,阎长林便按照贺清华的吩咐,在汽车旁边等待着毛主席。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走了出来。看见阎长林后,毛主席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你到我这里来工作,很好很好,欢迎欢迎。”

说着,毛主席仔细打量了一下阎长林。当发现阎长林的身上的军装不是陕北的军装,而是黄色军服时,毛主席又问:“你是哪个部队来的呀?”阎长林回答说:“是从新四旅来的。”

听到阎长林是新四旅的人,毛主席说:“从新四旅来的?新四旅很能打仗啊!”阎长林说:“是打过一些胜仗。”

接着,毛主席继续问:“那你在部队都担任什么工作?”阎长林说:“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到阎长林此时的职务是警卫排长,毛主席看和他说:“你在部队是连长,到我这里当排长,这不是降级了吗?你没有意见吗?”阎长林回答道:“给毛主席当警卫员,没有任何意见!”

听了阎长林的回答,毛主席十分满意,说:“那好啊,能升能降,一切根据工作需要嘛。”

这是阎长林和毛主席第一次对话,虽然时间不长,但却给阎长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晚上返回前,阎长林主动问贺清华:“今天跟着毛主席去枣园,你看我这样行吗?”贺清华笑着说:“当然行啊,不过还可以随便一点,可能今天是第一次,你很紧张,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就这样,阎长林留在了毛主席身边工作。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子里,阎长林的心里是愉快的,也学到了很多,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思想认识提高的很快。

得知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失败后,阎长林非常高兴。然而,蒋介石却不甘心失败,对陕北和山东组织了重点进攻。

阎长林:我们新四旅就特别能打硬仗

1947年3月18日晚,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已清晰可闻的枪炮声中,毛主席和中央前委机关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行前,阎长林亲耳听到了毛主席发出的振聋发聩之声:“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在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起跋山涉水,边走边跟大家讲形势、谈任务。谈话的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学艺术到工农业生产,几乎无所不包。大家都说:“跟主席在一起,随时都可以得到益处。”

一天,在和毛主席闲聊的时候,一个同志大声说:“咱们的部队呀,人人都是好样的,打起仗来非常勇敢。”

听了那位同志的话,阎长林说:“那当然喽!就拿我们新四旅来说,就特别能打硬仗。”

再次听到阎长林提起新四旅,毛主席说:“那你谈谈,新四旅打起仗来为什么那么厉害?”

然而,此时的阎长林虽然打仗机灵勇敢,但真要说到老部队为什么打仗厉害,他还真的说不出个道道来。于是,阎长林便挠着头,说:“是党和毛主席领导得好。”

阎长林的话虽然说得简单,但也说到了党的领导这个重要点上。对此,毛主席很高兴,说:“有党的坚强领导,部队战斗素质好,这是最根本的。可我们革命队伍都有这个特点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毛主席这样说,阎长林又说:“我们新四旅的河北人最多。”

见阎长林这样说,毛主席笑着说:“河北人不一定都能打仗吧!三国时候,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不是被山西人关云长给杀了吗?”

毛主席的话说完后,大家都笑出了声,阎长林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这时,毛主席又说:“能不能打仗,不在于是哪省人。国民党的兵最不能打仗了,可是一旦被我们解放过来,经过阶级教育和诉苦运动,使他们懂得了为什么打仗和为哪个阶级打仗的道理,他们就都变成了能打仗的好战士。”

随后,毛主席又教导大家说:“说错了没关系,再好好想想。对的大家接受,不对的,大家一分析就明白了。”

和毛主席的说笑的时候,大家都忘记了疲劳,很快便到达了目的地。

在后来的转战过程中,毛主席经常和大家在一起聊天,大家也喜欢和毛主席在一起说话。这也是转战陕北道路上的一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2日,阎长林跟随着毛主席来到了杨家沟。由于在杨家沟正进行着土地改革,毛主席便和阎长林聊起了地主的事情,问他:“你家亲戚中有没有地主?

得知阎长林父亲的舅舅便是一个没有亲戚之情的地主时,毛主席对他说:“这件事可以给老乡们讲讲,这是个教育。地主对待穷人,不讲良心,无情无义。

一天,阎长林从外面回来,显得气呼呼的。看到阎长林这样,毛主席便关心地问他怎么回事。

于是,阎长林便地主为了找个保护伞,就把女儿嫁给村长,腐蚀党的干部的事情,和村长因为多年光棍而抵不住诱惑就娶了地主女儿的事情,全部告诉了毛主席。

听了阎长林的话,毛主席感到十分诧异,说:“我们住的村子,还能出这样的事!如果村长被人拉过去,替地主办事,这个村的土地改革就搞不好了。告诉机关党委,立即组织一批干部,参加这个村的土改工作。”

后来,从阎长林口中得知这件事情已经妥善处理后,毛主席才满意地说:“这就好了,群众有了这个经验,眼睛就会明亮起来,再不会上地主的当了。

对于阎长林在这身边10多年的工作,毛主席非常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1年,在与阎长林调离的时候,毛主席难过地说:“你在我身边这么多年,真的很好,就算你现在不在我身边工作了,你也要在我周围工作呀,我很舍不得你离开我。

最终,在与毛主席留下一张合影后,阎长林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