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李仲公,这两封信到底是怎么回事?”

贺龙元帅去世后的6年里,随着周总理锲而不舍的追踪调查和毛主席的首肯下,李仲公诬陷贺龙元帅的证据被一一找出,最终等来沉冤得雪的一天。

而李仲公也被关押在看守所里,等待着最后的审判,然而周总理却没有在判决书上签字,而是将李仲公做了停职监督的处理,并且每月仍定时给他生活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大把年纪了,就这么处理吧!”

这样的处罚结果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周总理为何最后放了李仲公一马?李仲公当年又因为什么原因而选择诬陷贺龙元帅呢?

负有才名

李仲公于1890年出生于贵阳的一个秀才家庭,自小便受父亲影响,习字断句、饱读诗书,再加上自身稍有天资,又兼勤奋刻苦,在他18岁那年考上了京师国立法政专门学堂的官费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师国立法政专门学堂简称京师法政学堂,是清朝末年的一所官办学校,是由原进士馆改造而成,目的是为了培养“法政通才”而设立,李仲公也在这里接触了许多近现代的新兴思想。

六年后,李仲公毕业,并于同年与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毕业的李大钊一起参与创办了《北京法政学报》。这份报纸虽然只发刊了一年左右,但是留下了许多那个年代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对于后人进行研究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此时李仲公已然小有名气,便应重庆镇守使王文华之邀返回贵州任职。后来,他与何应钦等人从事“革新贵州”运动,是有名的“牟符二参议,张李二秀才”之一,更是让他名噪一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随着王文华遇刺身亡,孙中山改变以往方针,实行国共合作,李仲公诸人只能离开贵州,转投孙中山。当时,李大钊亦在国民党中央任职执行委员,有这层关系在,李仲公得以顺利加入国民党。

1924年,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李仲公、何应钦都曾在其中任职。但没过多久,何应钦认为在黄埔军校没有未来,想孤身北上,另谋出路。

李仲公知晓后,稍作思虑就写下长文复函,内容大概是先对目前局势进行了分析,之后指出中国革命势必成功,北洋政府不过冢中枯骨,黄埔军校日后必大有可为的论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证明,李仲公的这番分析可谓是入木三分,何应钦在听完这番话后幡然开悟,从此兢兢业业一心在国民党工作,成为了日后国民党除蒋介石以外的第二号人物。李仲公也就此成为了何应钦的秘书长,两人情谊与日深厚。

后来国共关系恶化,又传来李仲公胞弟李侠公加入共产党的消息,李仲公因此被排挤,于是愤然离去。

恰逢北伐在即,于是经汪、何二人推荐,李仲公进入蒋介石司令部任参议,后又承担了蒋介石的文书工作,拟写了《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檄文以及《收拾西南策略》,从而开始被蒋介石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到这里,李仲公整体还算是个思想进步的爱国青年,但他的命运即将开始发生转变。

心存怨念

1927年1月6日,李仲公出任邓演达手下的的军政工作委员会委员。3月,蒋介石与汪精卫反目,这就是国民党历史上著名的“宁汉分裂”事件。此时,李仲公由于和各方关系斐然,便成为了多方势力之间的间接联络人,如汪精卫、蒋介石、何应钦、邓演达等。

李仲公由于仍然信仰三民主义,还是希望在北伐完成之前,各方可以通力合作,故而他不支持反共与左倾思想,但同样的,他也不赞同共产党和左派“倒蒋”的做法,这种左右逢源的态度也让他日后无论在哪一方都没有得到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汉分裂”之后,为了争夺国民党内部政权,汪、蒋二人开始拉拢中立的党内人士和北伐军的成员,于是李仲公被蒋介石派往独立第十五师贺龙部驻地劝说他加入蒋介石一派。

李仲公自以为这种贺龙“粗人”只要自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凭自己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对方一定就能信了他的鬼话。可惜贺龙革命意志坚定,对李仲公、乃至蒋介石其人根本就不屑一顾,李仲公只能灰溜溜的离开,但贺龙这里岂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贺龙立刻将李仲公扣押,转手扭送到了唐生智处。唐生智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平日里就素来不喜李仲公,但后来邓演达为李仲公作保,唐生智只得作罢,将他放走,自此李仲公对贺龙心怀怨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后来蒋介石狠下心来,又派了朱绍良去劝降贺龙,并且开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给他,这让李仲公听闻之后更加气愤,他觉得贺龙不过一介武夫,如何能与自己相提并论?再加上自己在蒋介石这边不得重用,自唐生智处逃脱后只落得一个交通部次长的职务,原先蒋介石身边的文书工作由陈布雷代领,这让他对于贺龙的怨气日益深重。

到这里,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后来李仲公要在贺龙元帅身陷囹圄时落井下石了。

沉冤得雪

其实正常来说,他们二人其实这辈子就不该有交集的,一个是国民党的官员,一个是新中国开国的元帅,两人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李仲公人到中年之后,脸皮愈发的厚了,蒋介石退往台湾后,他作为民主人士代表还是得到了优待,一度在1956年的时候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

国务院这个参事的职务是由各届总理亲自任用的,多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的德才兼备者,自1949年成立以来,到现今为止,先后共有191位参事。

也就是说,建国以来70多年,就191个人担任过这个职务,但李仲公仍然不满足,时常找周总理哭诉,想去当贵州省主席。

但一省之主席怎么能让德不配位之人做呢,这让周总理自然也犯了难。后来有一次贺龙元帅去找周总理说事情,正巧碰到李仲公日常过来给周总理添乱,故人见面,贺龙元帅只是嘿嘿一笑,跟他打招呼说:“身体还硬朗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李仲公哪敢再多言语,直接拔腿就走,连周总理都叫不住他。

后来在特殊时期,贺龙元帅遭到了林彪等人的无端指责和迫害,但多是捕风捉影,没有真凭实据的杜撰黑料,做不得真,再加上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他保护,自然让林彪一伙无从下手。

但就在这个敏感时期,李仲公拿出了一份据说是当年贺龙元帅要带队向蒋介石投降的来往信件,这让贺龙元帅再一次的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更可怕的是经过笔迹比对,的确与贺龙元帅本人相差无几,由于这份“铁证”的出现,让局势一下扭转了过来,康生直接对贺龙下了判断,说他是“通敌未遂的走资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将军此时身体也每况愈下,自然也是百口莫辩。第二年,贺龙元帅与世长辞,死后连骨灰都无人知道存放在何处。

好在周总理一直相信着他的为人,没有停止过对这件事情的追查,终于,在1974年,鉴定科的同志们从那两份信件的墨水成分中分析出了这是1940年生产的墨水,与李仲公所述的年代不符。

至此,压在贺龙元帅身上最重的一座“大山”被搬开,他也终于得以沉冤昭雪。

但后来在对待如何处理李仲公的问题上,周总理说:“他年纪大了,给他量刑也不合适,就让他停职查办吧。他以前还是对国家有一定贡献的,要照例给他发钱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这时,这桩案子才落下帷幕,但贺龙元帅却再也看不见了,希望后来人都能实事求是,不要再让这种冤假错案出现了。

看完李仲公陷害贺龙元帅的往事,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1. 侯清泉.贵州近现代人物资料续集: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贵阳市会员联络处,2001.

2. 李仲公.百度百科.

3. 李芳.李仲公其人其事[J].贵州文史丛刊,2009.

4.贺龙.百度百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