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选举结果落幕,一觉醒来,欧洲要变天。

6月9日,第十届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公布,720名议员,右翼势力人数强势崛起,第一名是法国玛丽娜·勒庞,票数为32.4%,其次是法国马克龙,15.2%。

而德国朔尔茨的得票率仅有14%,此次选举,不仅仅是默克尔中立外交的转折点,也是整个欧洲政坛的分岔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右转”的投票结果,注定要让欧洲此后的方向发生变化。从外界来看,欧盟无法在短期内达成一致的行动对乌克兰来说是个不太妙的消息,欧盟军援乌克兰的行动在内部一直存在争议。

到底要不要跟美国走也成了欧盟国家正在考虑的问题,如果说极右翼在此时崛起,那么军援乌克兰和对华的电动汽车之类的新能源加征关说一事就会存在分歧,对中俄来说,都是好消息。

从内部来看,也许极右翼占据半壁江山的场面会加速欧盟之间不团结的颓势。就拿欧盟的大国德国和法国来举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现任总理朔尔茨的外交政策基本延续了前总理默克尔执政时期的方向,对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和中国友好合作稳定经济发展。

双重利好下的德国在发展中一直都处在稳定状态下,这和默克尔的平衡外交离不开,朔尔茨执政时期延续与中国的稳定贸易。德国也是欧盟集体对华加征关税和制裁时反对声音最大的国家之一。

但由于欧盟附和美国对俄能源制裁,德国失去了能源支持,不可避免的要寻找新的出路。沉重的包袱下朔尔茨也必须首先保住德国的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默克尔带领下的德国,一直都致力于让欧洲成为第三极,独立于世界,而如今的欧洲议会结果,必然会在欧盟内部掀起两极化的风浪,而德国独木难支,被卷入其中也是难免的事。

另外法国马克龙的处境同样让人担忧,马克龙得票率在15.2%,和对手相比只有一半,玛丽娜·勒庞隶属于国民联盟议员。

就在几周之前,马克龙还信誓旦旦的预测了选举结果,不料被意外打醒了。9日当晚,马克龙就在全国电视台前讲话并宣布要解散法国国民议会,称“要将投票的权利交给法国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马克龙宣布下一届议会的选举将分两轮进行,一轮是在6月30日,第二轮则在7月7日。

法媒评价马克龙,“一次危险的豪赌。”

法国历史上解散议会,往往都是因为国家在面临重大危机前的决策。而重新选举议会成员则会面临一个不稳定因素,如果议会成员大多数为对手党派的,那么将会出现“两党共治”的场面,就像1997年的希拉克和若斯潘。

而此次马克龙极有可能会重蹈当年覆辙,他所在的复兴党在欧洲议会选举票数远低于国民联盟,而对手党派于近期公布了新的参选人巴尔代拉去竞争总理位置。

巴尔代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的巴尔代拉,才28岁,按照目前的状况来看,马克龙的赢面不大,巴尔代拉所在的党派不仅支持率高,而且他本人也被媒体评价为“年轻有为”,如果胜选,那将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

另一边的玛丽娜·勒庞势头更加强劲,将专注准备2027年的法国总统大选,玛丽娜的家族和所在党派一直都以“反犹、排外”出名,而她本人又和欧盟极右翼的政治人物关系不错。

马克龙想要成功完成议会组建,压力确实不小。而一旦被玛丽娜和巴尔代拉掌权,法国必将以国民联盟的主张为发展方向,到时候和美国、以色列的关系将会重新评估,未来决策上也极大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来看,德、法两大国在欧洲议会上的情况来看,极右翼的强势尽头对华的基本偏向友好,而对华新能源加征关税也会在日后实施更加困难。

对欧盟的发展来说,极右翼却无法挽回总体的颓势,虽然德法作为欧盟内的大国,但也无法凝聚所有国家,未来两极化的发展局势将是必然结果。

默克尔曾想让欧盟独立于世界的第三极,如果欧盟无法摆脱美国操纵地缘政治的工具,那么默克尔的努力也就白费了,德法两国想要独善其身,路会更加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