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端午节已经过去了,但关于端午节的话题并没有结束!

曾几何时,端午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每逢此节,“端午快乐”的节日祝福,也曾风靡微信朋友圈。

但是,突然有一年,有人跳出来声称:端午节祝福语,不能说“端午快乐”,只能说“端午安康”!

于是,再在朋友圈里发“端午快乐”的节日祝福,便被认为是愚昧、是无知,至少也得算是“迟钝”了!

到了今年,突然又有人跳出来说:端午节早在屈原自沉汨罗以前就有了,并不是专为纪念屈原而设,所以,说“端午快乐”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究竟是“端午快乐”对,还是“端午安康”正确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国的节日,一年到头,从始至终,不外乎:带有全家团圆性质的,很明显才能被称为“佳节”,像春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等;还有一些节日,是用来追思逝者的,像寒食节、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等等。这些节日,都以人为中心,只不过前者带有喜庆色彩,是为生者过的节日,而后者带有追思色彩,是为逝者过的节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节日,带有明显的时令色彩,如上巳节三月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游春踏青,舒活筋骨,抖擞精神;端午节五月五,百草丰茂,万物活跃,活力充沛,生机盎然,尤其是蝎子蜈蚣蛤蟆长虫之类,与人共存,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于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民族、地域、风俗不同,才有了挂钟馗像、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等不同的节日活动内容。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早在春秋时期的中原地区,就已经有了过端午的习俗。到了战国时期,屈原自沉汨罗之后,纪念屈原也就成了端午节的应有之义。、

客观地说,赛龙舟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儿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既然如此,只要看一看划龙舟那种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争先恐后、力争上游、欢呼雀跃、欢声笑语那种欢乐、喜庆、祥和、愉快的氛围,很难说“端午快乐”是错误的!

而从纪念逝者屈原、曹娥、伍子胥等,祈求生者五毒不侵、百病莫入、平安健康这个角度来说,发出“端午安康”的节日祝福,也是毫无问题的!

所以,从今以后,是说“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不需要再听他人瞎咧咧,而是要完全听凭自己的心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