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中南海的一间会议室灯火通明,会议从凌晨一直开到黎明,气氛很是沉重,与其说他们是在讨论,不如说是在争吵,每个人的声音都很大,脸上没有丝毫笑意。

他们“争吵”的事情与毛主席有关。

当天凌晨10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彻底闭上了双眼,停止了思考,享年83岁。

生前,他没有留下任何遗书、遗言,临终前也没有交代过他个人的身后事该如何安排。

毛主席病逝后,华国锋立即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主要集中讨论的是:

毛主席身后事的安排,遗体的处理,发丧的形式、规模,是否邀请或者允许外国代表团前来吊唁等事宜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华国锋

其他几个问题大家意见都很统一,并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但是如何处理毛主席遗体,却有了不同的看法。

关于毛主席遗体,有人觉得应该按照中央的决策,进行火化后安放在八宝山公墓。

有人觉得,毛主席带领着大家开创新中国,在人民的心中是独一无二的,他的遗体应当永久保留,以供后人瞻仰。

几个小时的会议,始终没能商量出定论,最终华国锋和叶剑英等决定:为了之后的发丧等事情,也要先将毛主席的遗体保存好,之后再商议是火化还是永久保存的问题。

就这样,迅速布置好任务后,纷纷开始着手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东兴

离开会议室,汪东兴立刻联系了卫生部,让其立即派专家来中南海,对毛主席遗体进行防腐工作,不能耽误为期几天的发丧。

9月9日凌晨4点,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停在了中南海,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组党支部书记、形态学教研室第一副主任徐静副博士从车上下来,快步进到房间。

汪东兴看到来人后,哽咽着说道:“我向你们宣布一个不幸的消息,伟大领袖毛主席已于今天凌晨逝世。为让全国各族人民瞻仰主席遗容,需要进行遗体保护,时间15天左右。”

然后又对徐静说:“你有什么要求吗?”

徐静还没从毛主席去世的消息中走出来,脑子停止了思考,内心充满了不可置信。

汪东兴看着愣住的徐静,又问了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汪东兴

徐静强迫自己一定要冷静,然后思考了一会说:“我要先回院里跟同事们商量一下具体的方案,然后需要亲眼看看毛主席的遗体,最后再准备一些需要的器械和药品”

汪东兴先带着徐静来到了毛主席的卧室,他的遗体暂时停放在这里,仰面躺在床上,双手交握放在腹部,就好像是睡着了一般。

徐静掀开盖在毛主席身上的白色毛巾被,认真仔细地观察着毛主席的身高、身材,看看身体上是否存在伤口,然后轻轻的抚摸皮肤的弹性,观察了一下关节的僵硬程度。

之后,汪东兴派人送徐静回到了医科院,与同事商议了遗体初期的防腐方案。

上午10点左右,徐静便带着必要的器械与药品再次来到了中南海。

恰逢华国锋等领导在毛主席卧室旁边的房间里开会,便让徐静当众介绍了自己的方案,具体的步骤、使用的药物与器械以及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做了详细的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国锋

不少人对此仍有疑虑,徐静冷静地说:“主席遗体的保存不但不能腐烂,还要栩栩如生,要让人民群众瞻仰,这我们没有做过,也未敢想过。我们只能努力去探索。”

华国锋听完后说:“这是一项荣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你们完成好这项任务,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然后又补充说道:“那就按你们的方案来!”

经过两个小时的操作,终于完成了毛主席遗体的初期防腐工作,徐静没有立刻离开,反而守候在遗体旁,观察着遗体细微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10日下午,服装厂的师傅们根据毛主席现在的尺寸赶制出了两套中山装,一套稍厚一点的是深灰色的,另一套是稍薄点的浅灰色。

中央领导们一致决定,浅灰色那套比较好。

党中央决定,将毛主席遗体安放在人民大会堂,9月11日-17日进行群众的吊唁、瞻仰活动。

先后有三十多万人怀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前来吊唁,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在毛主席的遗体前默哀致敬。

这段时间,华国锋一直待在隔壁的会议厅,反复强调一定要保护好毛主席的遗体,绝不容有任何的闪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国锋

9月13日为了更好地保存毛主席的遗体,党中央决定成立一个专门保护毛主席遗体的小组,为了保密,名字就叫“国务院第九办公室”,简称“九办”。

九办决定,将永久性地对毛主席的遗体进行保护工作,并且要修建一所毛主席纪念堂,来存放毛主席的遗体,以供后人瞻仰。

纪念堂的修建最快也要几个月的时间,那么这个时候,毛主席的遗体放在哪比较好呢?应该进行怎样的保护工作?

18日吊唁活动结束后,中央就下令将毛主席的遗体转移到一个名为“769”的地方进行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晶棺

名为“769”的遗体保护室,位于某医院的地下室,与正规的医院手术室没有区别。

为了更好地保存毛主席的遗体,按照“密封、隔氧、低温”的要求对这里进行了一番改造,并且派人进行24小时的看守。

毛主席的遗体暂时存放在这里,的确再合适不过了。

197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正式下达了命令要修建毛主席纪念堂,但是建在哪里合适呢?

九办成立的时候,就组建了一个“毛主席纪念堂设计组“,这些小组成员走访了北京大大小小的街道和胡同,勘察了当地所有的名胜古迹。对历史悠久的几个地点进行了着重的走访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纪念堂矗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正阳门城楼之间的广场中心

小组的成员考虑到毛主席一生戎马,南征北战,应该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让他老人家安卧永息。于是,从中南海走到昆明湖,一个又一个地方,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完全表达人民心意的地方。

又有同志提出了,让毛主席卧在山花烂漫的白云深处,却依旧被否决了。

之后又前前后后地提出了30多个意见,却都没有合适的。

最终为什么会选中天安门广场呢?

天安门广场历史久远,对于新中国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五星红旗每天在这里升起、无数重要的活动也都是在这里举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纪念堂外环绿化带

经过三次修整,广场既凝聚了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也体现了新中国建筑的现代风格。

而且,在解放战争初期,毛主席和周恩来就曾说过:“一定要把天安门变成人民最喜欢的地方!”

在天安门广场,最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东方向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西方向是人民大会堂,广场北起天安门红墙,南抵正阳门城楼。

设计组的同志认为:“毛主席的伟大身躯,江湖河海容不下,三山五岳载不起,只有安卧在人民群众之中才是最合适的。”

11月6日,中央决定:“毛主席纪念堂建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纪念堂

大概地点定在了天安门广场南,但是具体位置应该定在哪里呢?当时有三个方案。

一是让纪念堂紧挨着人民英雄纪念碑,但是这样的话,很容易将两个原本独立的、有着不同含义的纪念物,看作一个整体,失去了原本设立的初心。

二呢,是拆除正阳门,然后把纪念堂建在正阳门的位置上,这样的话纪念堂就刚好跟天安门形成南北对称的格局。但这样布置,纪念堂受南面交通的干扰大。

三呢,是不拆正阳门,紧挨着正阳门建,但是正阳门的城楼太高了,足足有42米,这样会有压倒纪念堂的感觉。

最终经过商讨,将纪念堂放在纪念碑和正阳门的中间,与二者各距200米。

确定好选址后。建筑设计方案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纪念堂

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陵墓的制式是最多的,谷牧副总理在得知这些建筑设计方案后,便提出:

在考虑设计方案时,要注意和剥削阶级统治者的陵墓建筑划清界限。剥削阶级和劳动人民是对立的关系,在他们的陵墓建筑中,总要显示他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者。因此,从外国的金字塔,到我国的地下宫殿,都给人一种阴森压抑之感。而现在我们是要设计建筑一座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一生的纪念堂。它既要庄严肃穆,又要雄伟开阔。

关于纪念堂的建筑形式,当年纪念堂工程设计小组领导沈勃回忆道:“当时大家对毛主席十分怀念,认为只有宏大的建筑才能体现毛主席的伟大和崇高,设计都偏大。只有南京工学院杨庭宝提出的方案是50米见方的建筑,的方案给人以很大的提示。”

杨庭宝的方案是为数不多的正方形建筑,造型简单大方,平面的布局也很平整。建筑整体一句中轴线对称,看起来赏心悦目。

最后,沈勃根据众人的意见,勾画出了毛主席纪念堂实施方案草图。

长宽都是105.5米,高度也是经过严格计算得出的33.6米,既可以遮挡住正阳门的屋顶,又不会太高压倒纪念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纪念堂最终设计方案的效果图

纪念堂的朝向并不是传统的坐北朝南,反而是正门朝北开。

当时,有人提出,如果在天安门广场进行集会时,群众如果要面对天安门,那岂不是要背对毛主席纪念堂吗?

设计组成员提出一个想法:

把纪念堂庭院东西两侧向里收缩,使两侧广场面积扩大,一旦举行群众大会,在纪念堂东西和南北方向都有群众环绕,这样毛主席就在群众中了,背向问题就解决了。

1976年11月24日下午,毛主席纪念堂的奠基仪式正式开始,工地上竖立着着“热烈拥护中央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奠基!”的巨型横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国锋在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华国锋主席挥动着一把崭新的铁锹,挖一块土洒在了基石上,之后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依次进行了盖土仪式。

奠基仪式刚结束,一支由建筑工人组成的队伍,来到天安门城楼前,他们齐声喊道:“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要让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早日瞻仰您的遗容,让子孙万代永远铭记您与日月同辉的丰功伟绩,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您建造纪念堂……”

1977年5月4日,历时6个月,这座毛主席纪念堂就全部完工了。

1977年8月18日,水晶棺移入纪念堂,两天后毛主席的遗体进入了纪念馆。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群众,身怀敬畏地来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的英姿。

毛主席钦定的继承人华国锋主席,每年都会在毛主席的寿诞和祭日前来拜访,认认真真地对着毛主席的画像鞠三个躬,大喊一声:“向毛主席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国锋

在毛主席纪念堂,历史和现实中的每一段记载、每一个场景都凝结着人民群众对领袖伟人的深厚感情,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