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代医学的征途中,晚期食管癌治疗已迎来了免疫疗法的春天,随着患者生存期的显著延长,食管癌临床治愈的目标愈发清晰。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由徐瑞华教授领衔、国内60家中心参与的卡瑞利珠单抗+紫杉醇+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III期ESCORT-1st研究最终分析结果重磅亮相。研究显示,卡瑞利珠单抗+化疗组一线治疗晚期ESCC的中位总生存期(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显著优于安慰剂+化疗组,3年总生存率高达25.6%,刷新食管癌3年长生存记录,且亚组分析揭示,无论PD-L1表达水平如何,卡瑞利珠单抗+化疗一线治疗晚期ESCC均能带来显著长生存获益,并且未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1。

在此背景下,“恒守护·愈食光”栏目组特邀中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和骆卉妍教授、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医院Ken Kato教授、以及美国迈阿密大学西尔维斯特综合癌症中心的Gilberto de Lima Lopes教授作为ESCORT-1st中外圆桌访谈嘉宾,就晚期食管癌诊疗中的未满足需求以及免疫治疗的未来探索方向,分享大咖们的洞见。

多维探索,全面突破:共铸食管癌免疫治疗未来

 2024 ASCO | 中外大咖聚首,论道食管癌免疫治疗创新策略与全球协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2024 ASCO | 中外大咖聚首,论道食管癌免疫治疗创新策略与全球协作

骆卉妍教授指出,ESCORT-1st研究揭示了预期1/4的晚期ESCC患者实现三年以上的长期生存¹,但如何进一步延长生存期仍是重要课题。未来应同步推进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探索食管癌肿瘤微环境的机制以及疾病进展和免疫耐药性的根源;在临床研究层面,深入探讨“免疫+”治疗模式,如免疫联合放疗或其他免疫治疗药物,以及在二线治疗中克服免疫耐药的新策略。此外,寻找除PD-L1表达之外的生物标志物以及个体化治疗的实施,亦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卡瑞利珠单抗+化疗 vs 安慰剂+化疗在全人群中的生存曲线

Kato教授提出了三个改善食管癌治疗结局的候选策略。首先,采用更强效的药物联合免疫治疗以提升疗效,尤其需关注TKI等靶向治疗在一线治疗中的增效潜力。其次是多学科协作治疗,通过免疫联合化疗的转化治疗为转移性食管癌患者提供治愈可能。最后,基于ESCORT-NEO研究的结果,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局晚期ESCC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²,因此,对于局晚期食管癌患者,建议采用更强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再行切除术以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独立评审委员会(BIRC)评估的意向治疗(ITT)人群pCR率

徐瑞华教授认为,食管癌已进入免疫治疗新时代,未来研究应聚焦于生物标志物探索,筛选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群体。此外,将新的免疫治疗或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应用于围术期治疗,有望提高pCR率和改善生存获益。另外,局晚期食管癌新辅助免疫联合放化疗方案和放疗剂量调整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Lopes教授介绍了多项旨在改善食管癌患者生存的研究,包括内窥镜筛查、多癌种早筛检测(MCED)技术的应用,以及疫苗研发和病毒疗法的探索,并提到TKI和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开发以及针对不同免疫治疗靶点的研究,如抗TIGIT、LAG3疗法,CD3双特异性分子和T细胞衔接抗体,展现了食管癌治疗领域的多维突破。

多方协作,全球参与:深化国际合作推动食管癌治疗革新

 2024 ASCO | 中外大咖聚首,论道食管癌免疫治疗创新策略与全球协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2024 ASCO | 中外大咖聚首,论道食管癌免疫治疗创新策略与全球协作

徐瑞华教授强调,我国在食管癌治疗领域已开展多项III期多中心临床试验乃至全球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临床试验的一致性结果证实了免疫联合治疗的显著疗效。未来我们需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丰富临床试验人群的多样性,加速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从而使得食管癌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

Kato教授回顾了食管癌全球研究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免疫疗法为该领域带来了变革。鉴于东亚地区食管癌的高发病率,他提出东亚国家合作以开发出更强效的新药物,是未来的合作方向。同时,他提倡肿瘤内科、外科、内镜和放疗科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以优化食管癌治疗。此外,还建议各国加强沟通,深入探讨食管癌治疗策略的细节。

Lopes教授对全球食管癌临床试验数量的增长持乐观态度,特别是亚洲和拉丁美洲试验的增加,并期待非洲国家在临床试验中的参与度。他认为,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科研团队正与国际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新药物的临床试验和应用,通过全球合作开发创新治疗方法,将是人类战胜癌症的关键。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瑞华 教授

  • 国家百千万领军人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 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

  •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 Cancer Communications lF 16.2主编

  •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及CSCO年度成就奖。

  •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南粤百杰人才培养工程、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人才项目。

  • 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共同)在 JAMA(2篇)、Nat Med(4篇)、BMJ、Ann Oncol(2篇)、Lancet Oncol(2篇)、Lancet G&H(2篇)、Cancer Cell(2篇)、Nat Mater、JAMA Oncol(2篇)等发表论文200余篇(24篇IF>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骆卉妍 教授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遗传医学部访问学者

  • 2019年 USCACA-AFCR Scholarship Award

  • 2021 “人民好医生 金山茶花计划”胃癌领域杰出贡献专家

  • 第六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消化肿瘤综合治疗青委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肿瘤综合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食管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70余篇,并以第一/共一作者在《JAMA》、《Nature materials》、《Lancet Oncology》、《Science transnational medicine》、《Annual of oncology》等重要杂志上发表SCI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Ken Kato 教授

  •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医院头颈科、食管肿瘤内科、胃肠道肿瘤内科主任

  •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医院临床研究支持室临床研究协调科生物样本库转化研究支持科科长

  • JCOG日本食管肿瘤学组的小组协调员

  • JCOG0502、JCOG1109、Checkmate-648(通讯作者)、Checkmate-577、KEYNOTE-590等食管癌临床研究研究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ilberto de Lima Lopes 教授

  • 美国迈阿密大学西尔维斯特综合癌症中心副主任兼国际事务医学主任

  • 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大学临床医学教授

  • JCO Global Oncology 主编

  • NCCN资源分层指南审稿人

  • 国际抗癌联盟(UICC)董事会成员

  • KEYNOTE-042等实体瘤临床研究研究者

参考文献

1. Huiyan Luo, et al. Final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phase 3 ESCORT-1st trial: Camre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or metastat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2024 ASCO Abstract 4055.

2. Yin L, et al. Chemotherapy plus camre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alone as neoadjuvant treatment for resectable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ORT-NEO/NCCES01):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2024ASCO GI, LBA244.

编辑:Phoenix

审校:Dreams

排版:KIKI

执行:Faline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