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6年,执行中国首例“安乐死”的医生蒲连升,在当时的无比信念中,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引发何等深远的影响。

他所坚信的,不过是通过这一举动帮助病人减轻痛苦,然而命运却并未如他所料,几个月后他却陷入了囹圄之中,人生遭遇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蒲连升再度提及这段曾经的经历时,所展露的并非洒脱与自信,而是深深的懊悔和后悔。

这一段风波,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它对蒲连升个人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警示?

生病的母亲

王明成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已经因病去世,母亲一个人辛苦的把他和三个姐妹养大,导致夏素文还不到50岁的时候,就已经头发花白,王明成是一个孝子,在得知母亲生病后,就想要立刻赶回家探望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明成跟车间的主任请好了假,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在回家的路上王明成心里非常地不安,他希望这次母亲的病只是因为自己长期劳累所导致的,修养一段时间就好了,并不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能够康复了,享受子孙团聚的快乐时光,但是在他赶到医院,看着母亲的诊断书后瞬间惊呆了,上面赫然地写了几个字:“晚癌肝硬化腹水”。

夏素文看到儿子自己的回来后尽量地让自己表现出没有那么的难受,但是王明成心里知道,母亲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王明成很心疼自己的母亲,还没有想天伦之乐的就成这个样子,他尽量地不让自己的泪水掉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己因为忙于工作,忽略了对母亲的关心,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已经被病痛折磨得变了样,肚子隆起下身水肿严重,加上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每天痛得拿头撞墙。

夏素文的痛哭声响彻了医院的楼层,夏素文给王明成说道:“孩子,你要是真的心疼我,就给我注射安乐死吧,我真的受不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乐死就是为减轻患病人的痛苦,在医生或者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的协助下结束患者生命的行为,这种做法一般就会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的安乐死。

主动地安乐死就是医护人员采取主动的措施,加速病人的死亡,被动就是终止维持病人生命的医疗措施,让患者进行自动地死亡,被动地安乐死就是患上绝症,想要主动放弃治疗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明成想让自己的母亲多活几日,可是看着自己的母亲那么地痛苦,还是犹豫了。

王明成决定留下来照顾母亲,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早日恢复健康,不那么难受,便和厂里的领导写了信件,表示自己想要长期地请假,能够在医院多陪陪母亲,为了母亲能够减少痛苦,他开始到处求药,希望能够让母亲快点恢复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经过长时间地寻找,试过了很多种方法,夏素文不但没有减轻自己的痛苦,反而日益加重,甚至连下床都十分地困难。

王明成看着自己母亲这么难受,很是心疼就决定再问一下医生,如果真的没办法,就决定让母亲实行安乐死,不想让自己的母亲再那么地痛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2日上午的时候,主治医师蒲连升主任来查房的时候,王明成和妹妹上前去询问夏素文现在的状况。

蒲医生说你们的母亲已经到了最后时刻,治愈的希望十分地渺小,奇迹很难再出现了,王明成决定给自己的母亲安乐死,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却被医生一口拒绝了,医生说这样的做法在国外是允许的,他们使用是因为有法可依,他们国家有这种法律支持。

别的国家对安乐死的包容度也很高,但是现在我们国家还没有通过安乐死的立法,医生一旦这样做就会承担社会责任,会身败名裂,我们医院肯定是不会支持的。

6月28日王明成又一次地来到了蒲连生的办公室,见四周没人,王明成给蒲医生下跪说:求你了,蒲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成明还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一份免责协议,蒲连升一看上面写着,我愿意让医生采取措施让母亲夏素文安乐死,与医生无任何关系,夏素文儿子王明成,1986年6月28日,看到这份免责险预书后,蒲连升愣住了。

安乐死的过程

蒲连升陷入了深思,随后点了点头说可以帮助他们,让夏素文能够早日结束痛苦,虽然在蒲连升的职业看到过很多病人受到了疾病的折磨,但是还是被夏素文疼痛时的绝望以及他们的孝心打动。

蒲连生在当天中午开了一份处方,上面只有一种药,那就是夏方冬眠灵剂量是100克。“夏方冬眠灵”这种药是一种儿科临床需要的镇静药物,最大剂量不可超过50毫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成年人来说使用夏方冬眠灵的致死量是600~800毫克,对于夏素文长期患病的患者来说,器官已经衰弱了,她的抵抗力也没有之前那么高了,虽然使用的剂量很少,但是足以让夏素文致命。

蒲连升知道这样做带来的后果,蒲连升专门在处方处用红笔写出了“家属要求安乐死”七个字,而且作为家属王明成也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注册的护士在看到处方后担心自己被牵连,没敢执行此处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蒲连升就跟实习医生说:你是我的学生,不服从安排的话,你就换省卫校吧。

在蒲连升看来,这只是一个帮助病人最快解脱的一个办法,实习生无奈也答应了,在1986年6月29日的时候,在王明成和夏素文小女儿的注视下,夏素文注射了夏方冬眠灵,几个小时后夏素文离开了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蒲连升觉得这件事情已经结束了,一切都回归平常的生活,但是殊不知他的麻烦才刚刚到来。

在夏素文离开几天后,她的大女儿在护士口中得知了母亲被实行了安乐死,瞬间火冒三丈,还没来得及看母亲最后一眼,她将自己身上所有的不满发泄在了蒲连升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蒲连升被告上了法庭,理由竟然是故意杀人,告他的人就是王明成的两个姐姐。

夏素文刚开始住院的时候王明成的两个姐姐就很少来看望母亲,两姐妹根本都不知道“安乐死”其实是自己母亲的意思,更不知道的是给母亲注射安乐死其实是自己弟弟苦苦哀求蒲连升才造成这样的后果,但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当他们了解事情真相的时候,想撤诉就已经来不及了。

一时心善导致入狱

蒲连升和王明成都因为这件事情被捕入狱,这件事情一出来,在社会上就引起了很激烈的讨论,很多的人对蒲连升感到不值,觉得这明明是家属的意愿,自己是助人为乐的行为,最后自己却进了监狱。然后还有人表示蒲连升作为医生,毕竟这件事情是违法的,就应该受到自己相应的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当事人的蒲连升也感觉自己很委屈,自己并没有接受任何的贿赂行为,也没有任何的杀人的动机,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患者家属自己要求的,为什么会因为这件事情自己成为受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蒲连升在看守所被关了498天以后,直到五年后,1991年四月蒲连升被宣告为无罪,虽然结果是无罪的,但是这件事情还是对他的事业和生活上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蒲连升的懊悔

蒲连升不仅仅失去了原本自己的晋升机会,还受到了很多人的议论,身边的朋友也不想和他玩,自己的家人也埋怨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后蒲连升在接受采访再次谈起这件事情,蒲连升表示:现在自己非常地后悔,如果再出现这种事情,就算别人再跪下求我,再给我100万,我也不会再干了。

王明成在多年以后自己也患上了绝症,在病床上十分地痛苦,他想要医生为他实行安乐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冒这份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实行安乐死确实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有一些对生命很尊重的人就很不赞同这件做法,但是对于身患疾病的人,这是一个能够解决自己痛苦的救命药。

结语

在这个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时代,人们也开始重视自主权的重要性,很多的人认为,在特定医疗条件下,当患者面临不可逆转的痛苦与极度生活质量下降时,应有权利选择以一种更为尊严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被视为对生命质量的另一种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观点也遭遇了来自宗教和社会伦理的强烈反对,他们强调生命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担忧安乐死合法化可能引发的滥用风险,或是对弱势群体的潜在威胁。

探讨安乐死问题,实则是在探索如何在保障个人自由与维护社会共同价值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逐渐意识到,与其单纯聚焦于死亡的选择,不如更加积极地关注提升生命质量,尤其是在生命旅程的每一个阶段。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自己的日常饮食、适量运动到心理健康维护,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实际行动来预防疾病、延缓衰老,追求一种健康、积极的老年生活。这不仅是对个人负责的行为,也是减轻社会医疗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所向往的“寿终正寝”,不仅仅是寿命的自然延续,更是指在生命最后阶段能够保持尊严、减少痛苦,与家人共享平静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