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家一个公众号【月下词】,帮忙点点关注呗。

农历五月,被冠以“恶月”之名,这一称谓源自古代中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涵。从自然规律来看,农历五月正值夏季,此时阳气达到一年中最旺盛的时期。根据古代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过盛的阳气被视为可能带来不和谐,古人认为“盛阳是万毒之源”,即过度的阳刚之气可能导致阴阳失衡,万物之中有害虫毒物趁机滋生。此时,蚊虫、毒蛇等害虫活动频繁,疾病易发,因此农历五月被视作“毒月”,含有避害防病的警示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文献中对此也有诸多记载,如《礼记·月令》中提到“五月,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暗示五月是一个自然界力量冲突激烈,生命状态不稳定的时间。而《荆楚岁时记》中则直接记录了“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揭示了古人对五月的特殊态度和一系列避免不祥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历五月之所以被称为“九毒日”,是因为古人根据阴阳五行以及天文气象的观察,认为这个月份气候湿热,易于滋生各种毒虫、细菌,人体在这个时候也较易受到外界邪气的影响,导致疾病丛生。具体而言,“九毒日”指的是该月份内的九个特定日子,被认为是全年中阳气最盛而阴气也相对活跃的时段,阳极转阴,两气交汇,易使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各种不适。五月是“恶月”,又被称为“九毒日”,你知道是哪9天?有啥禁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毒日”通常涵盖了五月初五(端午节)、初六、初七,以及十五、十六、十七,还有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这九天。在这些日子里,古人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毒保健,比如悬挂艾草、佩带香囊、饮用药膳、避免体力劳作和房事活动等,以此来调养身心,防止“毒气”侵袭。此外,农历五月十四通常也被视为“天地交泰日”,与九毒日一起构成了为期十天的特殊时期。

“有啥禁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节制房事。古时人们会严格节制性行为,避免过度劳累,以防元气大伤。《礼记·月令》中就有“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这个时节阴阳平衡易被打破的担忧。

2. 不上屋顶。《酉阳杂俎·广知》中有“俗讳五月上屋,云五月人蜕,上屋见影,魂当去”的说法,意味着五月被认为是人体虚弱、易受邪气侵害的时候,上屋顶可能更容易被阴气侵扰,因此避免登高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婴儿不宜剃头。新生儿头顶囟门未闭合,农历五月被认为易入侵,因此不宜给婴儿剃头,以防疾病侵袭。

4. 饮食宜清淡。五月湿热,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因此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多吃蔬菜水果,利于体内湿热排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不宜大兴土木。古代有五月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的习俗,认为此时动土会触怒地神,招致不祥。这一习俗部分源于农闲时节的考虑,也与气候条件不利于大型工程有关。

6. 游泳禁忌。五月多雨,江河水涨,加之民间认为端午前后“溺死鬼”最凶,寻找替身还阳,因此避免游泳,尤其是去曾有溺水事件的水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