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小女儿,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亲姑姑,薛崇简则是太平公主与第一任丈夫薛绍所生的次子,以血缘关系论薛崇简和李隆基还算是姑表兄弟关系。

公元713年8月1日作为李隆基亲姑姑的太平公主被他赐死,而太平公主的儿子也基本都被李隆基赐死,唯独薛崇简却被李隆基赦免,不仅被赦免,还被李隆基赐姓为李氏,此后享受到了李唐宗室待遇。为何薛崇简能成为太平公主诸子中唯一没有被李隆基诛杀的儿子?李隆基又为何非要置亲姑姑太平公主于死地呢?其实这一切还得从两次政变开始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的甜蜜期,姑侄二人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

一代女皇武则天在“神龙政变”之后被迫退位,皇位由武则天第三子也是太平公主的三哥唐中宗李显继承。

由于李显的结发妻子韦皇后在当初他被母亲武则天贬为庐陵王时不离不弃,是患难之妻,因此李显继位后,对嫡妻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极为宠信,赋予了韦皇后很大的权力。

而韦后一直以婆婆武则天为榜样,她希冀努力能成为婆婆武则天,也当一把女皇,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是如此,因此母女俩勾结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在朝廷上遍布党羽,大有将来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形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显继位之后册立第三子李重俊为皇太子,但由于李重俊并非韦后所生,加之李重俊颇为刚毅,因此成为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把控朝政方面的绊脚石,韦后十分猜忌李重俊,安乐公主也十分憎恨这个异母哥哥,所以母女俩经常在李显面前构陷李重俊,安乐公主甚至公开对父亲李显说过废掉太子李重俊改立自己为皇太女的话。

不过李重俊得到了当初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退位拥护李显复位的功臣宰相张柬之等重臣拥护,韦后和安乐公主以及武三思等人对李重俊的构陷每次都被张柬之等人化解,因此韦后集团决定先除掉张柬之等忠于李唐皇室的忠臣,就这样张柬之等多位对李显复位有功的重臣都被韦后等人构陷除掉。

张柬之等拥护李重俊的重臣或被贬或被杀之后,李重俊在朝廷中央已经没有拥护者了,因此他敏锐地感觉到了自己的危机,因此李重俊被迫发动了景龙政变,他在玄武门诛杀了武三思父子,本想率禁卫军攻进皇宫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但是功败垂成,李显露面劝降了跟随李重俊发动政变的禁卫军,结果跟随李重俊的人全部反戈,李重俊反被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重俊死后反而助长了韦后的气焰,韦后的势力更加猖狂,朝廷不少重臣一看太子李重俊相反对韦后都被杀了,因此纷纷投靠到她的集团之中。

当时唐朝中央除了韦后政治势力集团还有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老爹相王李旦为首的李唐皇室政治势力集团,李旦为人宽厚兼且优柔寡断,韦后倒并不忌惮这个小叔子,但太平公主为人机智果决,武则天都曾夸她很像自己,因此韦后十分害怕太平公主这个小姑子。

李重俊是李唐皇室血脉,他在世时是太子,还能平衡太平公主和李旦集团与韦后集团之间的关系,现在李重俊因韦后而死,太平公主和李旦势必会感到危机感,因此韦后就想借着李重俊政变的事情把太平公主和李旦也牵连进来,把他俩一起除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韦后攀诬太平公主和李旦与李重俊勾结企图谋反,李显对妻子韦后是十分宠信,就想派人调查妹妹太平公主和弟弟李旦,如果李显真要派人调查的话,韦后很可能会借此给太平公主和李旦坐实谋反的问题。

后来多亏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御史中丞萧至忠哭着对李显说:“皇上您能容纳四海,却容不下一弟和一妹,而让人罗织罪名残害他们?”

萧至忠的话打动了李显,因此李显才打消了派人调查太平公主和李旦的主意。而从这时起太平公主和李旦也意识到李显对韦后有多么宠信,他们很难打击倒韦后,此后就越发低调,尽量不与韦后产生正面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重俊被杀三年之后也就是公元710年,韦后和安乐公主为了实现彻底操控朝政的目的,母女俩联手下毒谋害了唐中宗李显,在李显去世后,韦后立刻让自己的韦氏族亲接管了京城卫戍部队,并将朝廷重臣全部换成自己的心腹党羽,从而彻底控制了朝政。

但是韦后当时还是十分忌惮太平公主,她为了平衡太平公主和李旦的势力,她让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同起草李显的遗诏,册立李显幼子李重茂为太子继位,由相王李旦辅政,韦后为太后摄政。

但是韦后的这一决定被她的党羽宗楚客给否定了,宗楚客建议韦后效仿武则天继位,并准备除掉太平公主和李旦,这样就没人能阻挠韦后继位了,因此后来韦后又把李旦改封为太子太师,这样就等于用荣誉性虚衔把他架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旦被改封为太子太师,而韦后却拥立了李重茂继位,改元唐隆,并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这引起了以李旦和太平公主为首的李唐皇室的危机感,李唐皇室真的是被武则天整怕了,要知道当初武则天对李唐皇室那可是大开杀戒,因此李唐皇室十分担心韦后如果将来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也会对他们继续大开杀戒。

李旦的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危机感最强烈,他的性格刚毅果断,因此他力劝父亲李旦不可坐以待毙,并暗中积极与亲姑姑太平公主联络,准备推翻韦后的势力集团。

太平公主身份敏感,更是深受韦后猜忌,因此她不敢在面上与侄子李隆基走得太近,怕引起韦后的警觉,所以她派自己与前夫薛绍的次子薛崇简与李隆基联系,毕竟他们是表兄弟年纪相仿,互相之间有走动交际也很正常,加之薛崇简年幼时就与李隆基关系亲密,所以就成了传递两方消息的最佳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隆基很快拉拢到了禁卫军将领,这些禁军将领都明确表示支持李旦,因此710年六月二十日,李隆基在薛崇简和禁军将领葛福顺、陈玄礼、李仙凫等人的协助下,禁卫军打出了“诛诸韦以复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发动了“唐隆政变”。

李隆基发动政变的手段非常雷厉风行,在一个上午的时间内,李隆基带领薛崇简和陈玄礼率禁卫军杀光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及其所有党羽。

安乐公主更是被杀个措手不及,早起起来正在洗漱,就被突然攻进府中的禁卫军砍下了脑袋,李隆基指挥禁卫军攻打玄武门,在玄武门被攻破后,韦后就慌忙逃往飞骑营,企图借助飞骑营反攻皇宫,可是此前李旦已经以相王名义对外宣布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李显的事,并明言韦后乱政,凡助韦后者诛灭三族。

李唐皇室的威慑力毕竟比韦后要大得多,因此飞骑营没有买韦后的账,韦后跑到飞骑营之后反而直接被飞骑营将士砍了脑袋,并将韦后之头飞骑传送李隆基。至此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乱政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政变所除掉,韦后母女及其韦氏家族全部被李隆基杀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后被杀后,唐幼帝李重茂也让位给李旦,由此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也说明了他们姑侄二人曾经关系还很亲密,而薛崇简也是在这时候与李隆基关系越发亲密,他内心更加对李隆基雷厉风行的手段,英明果断的性格钦佩不已,成为李隆基的拥护者。

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上演了姑侄争权,最终引发了先天政变

李旦继位之后立李隆基为皇太子,封妹妹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并命其参与决策朝政大事,还实封太平公主万户封邑,由此太平公主成为唐朝历史上权势最大也最为富有的公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太平公主的四个儿子薛崇胤、薛崇简、武崇行、武崇敏全部被册封为王爵,看到这里应该会有人纳闷为何太平公主四个儿子却两个姓氏,这还得从太平公主的感情史说起。

太平公主成年后被指婚给了自己的表哥薛绍为妻,生下了两个儿子薛崇胤和薛崇简。薛绍的生母是唐高宗李治同母妹妹,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嫡妻长孙皇后的外孙子,其家族世代与李唐皇室联姻,家世显赫。

不过太平公主的老妈武则天却十分不喜欢女婿薛绍,她瞅薛家也十分不顺眼,毕竟薛家与李唐皇室关系密切,后来薛绍的哥哥薛顗参与琅琊王李冲反抗武则天专政的事情,薛顗被武则天诛杀,这件事本来和薛绍没有关系,武则天趁机把薛绍牵扯进来,将其关入大牢中并饿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薛崇简才刚刚满月,父亲薛绍却被外婆武则天给弄死了,武则天在折磨死女婿薛绍之后,她也不能看着女儿太平公主守寡啊,于是她就把女儿嫁给了自己最为老实厚道的侄子武攸暨,而她为了让侄子武攸暨娶女儿太平公主而下诏赐死了武攸暨的结发妻子,可以说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的第二段婚姻十分残酷。

太平公主和武攸暨后来又生育了两个儿子也就是武崇行和武崇敏,因此太平公主生的四个儿子却是两个姓氏。但是武攸暨的性格老实厚道,谦虚谨慎,而太平公主在经历了母亲武则天如此强横干预自己婚姻之后,就开始逐渐放纵起来,她在与武攸暨的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还与多名朝廷重臣私通,给武攸暨戴了一堆绿帽子,不过靠美色拉拢重臣成为党羽也成了太平公主的主要手段之一。

到了李旦继位之后,太平公主已经权倾一时,李旦继位后每遇国家大事,他都会先问大臣这件事与太平商量过了吗,然后再问与三郎(即李隆基)商量过了吗。可见当时的朝廷大权实际是掌控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二人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说过太平公主是个非常有野心的女人,她是一个很像老妈武则天的女人,她想要的是独揽大权,操控皇帝。作为哥哥李旦性格优柔寡断,宽厚仁义,可以处处都听妹妹太平公主的话,也让太平公主达到了揽权目的,但是李旦将来去世了呢,作为太子的侄子李隆基可是一个很有主见,又英明果断的人,他根本不会任由姑姑太平公主所操控,因此在权力问题上太平公主就和侄子李隆基从之前的姑侄亲密无间合作闹掰了,姑侄二人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