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已经快66岁的毛主席开始“退居二线”,他的空闲时间也逐渐多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与民主人士的交往愈加频繁外,其余的时间就像是海绵挤水一般,被他用来疯狂研究书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毛主席无意间得知,交往多年的好友黄炎培竟然“悄悄”收藏了一幅王羲之的真迹

这可把酷爱收藏碑帖的毛主席高兴坏了,他二话不说,立马联系黄炎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炎培

在毛主席“霸道要求”下,原本死活都不同意出借的黄炎培,最终决定“忍痛割爱”,将心爱的珍藏借给毛主席观赏,并再三交代:

只借一个月,到期一定要还回来!

然而,正当毛主席捧着王羲之真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书法中时,黄炎培却“闹”了起来……

毛主席与黄炎培的“十年”

1959年,距离新中国成立,已经过去接近10年的时间。

曾经表示坚决不做官吏、多次拒绝国民党“示好”的黄炎培,已在新中国的带领下,成为了第一个喊出“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民主人士,一举打破了“不入政坛”的准则,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

十年间,黄炎培除了为新中国发挥光与热外,一向爱好书法的他与毛主席的交往也非常频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候遇到政见不同的地方,黄炎培会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遇到书法、诗歌方面的一些新的想法,也时常与毛主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可以说,两人在“思想碰撞”方面,有着聊不完的话题,就连两人最初的“相识”,也是以这样的方式打开的。

1920年的春天,江苏省教育会在杜威博士的欢迎会上,黄炎培作为发言人来主持会议,而此时的27岁的毛主席就坐在台下。

那时候,台上的人已经是颇有名望的教育家,而台下的毛主席还只是刚刚接触马克思主义不久的爱国青年。

直到1945年盛夏,两人正式见面时,毛主席仍旧记得二十多年前那一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欢迎会,两人对于文化教育这件事都是有着共同的主张,他们都觉得国家要发展,势必离不开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那次会上,黄炎培则是毫不客气地直接指出了当时极低的升学率,他的说话方式,也让毛主席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人正式见面后,谈起这件往事,黄炎培对着毛主席忍不住赞叹:

没想到当时在听众中,竟然还有这样的一位盖世英雄!

也正是在这次会面中,著名的“窑洞对”诞生了!

在这仅仅只有300多字的对话中,黄炎培的说话风格一如从前那般“毫不客气”,直指历史“周期率”。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历史变迁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当稳定之后就难免懈怠,很少有人能从中跳出来。

而毛主席面对黄炎培辛辣的发言,思考一会后,便直指问题的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这一切的根源其实都是在“人”的身上,只要将“权力”下放,让群众来监督党,找一条“民主”的新路,让每个人都有主人翁意识,都负责起来,那么家国就能跳出“周期率”,一代代传承下去。

黄炎培听完毛主席的回复后,看着毛主席眼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顿时心中一阵豪情涌上心头,曾经说坚决不做官的想法也开始出现了一丝丝裂缝。

他深深地明白,影响力越大,所能够做到的贡献也就越大,既然如此,为官又有何不可?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就毅然决然地进入了官场。

而毛主席对此自然是欣喜不已,对于百废待兴的共产党来说,眼下也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而黄炎培作为教育家,不仅本身具有很强的才能,就连他的门生也是遍布各地。

此后的十年间,两人便时常以书信的方式交流政治方面的问题,外加上他们在诗词与书法方面也都喜爱异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两人也是时不时地在书信中赋诗一首,其中就有一部分直接放入了《毛泽东书信选集》。

虽然两人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但在相处模式上,他们还是像最初那般,保留着以礼相待、客客气气。

然而,在1959年的一天,相敬友好的两人却因为一幅画而像小孩子一般“闹”了起来。

黄炎培“忍痛割爱”

王羲之的真迹在黄炎培的手里!

有一天,毛主席偶然间听到了这个消息,这么多年时常与自己有书信往来的黄炎培,竟然瞒着他,“悄悄”珍藏了一幅王羲之的真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羲之真迹

毛主席心中顿时气闷不已,心想着,这个家伙,明知道自己这些年到处搜刮碑帖来观摩,却还瞒着自己悄悄珍藏了一幅王羲之真迹,难道是怕自己抢过来吗?他也不想想,自己是那种人吗!

生气过后,一丝丝窃喜又从毛主席的心中冒了出来,王羲之真迹啊!自己借过来看看总没问题吧!

于是二话不说,他立马就拿出黄炎培的电话拨了过去。

毛主席自己本身就是个极其喜爱书法的人,他认为,历史名人的书法不仅可以看诗文,还可以临摹字体,是件极好的事。

近几年,他更是直接请秘书帮他留意名人墨迹的买卖,有合适的就赶紧买下来;而买不到的,则直接请秘书去问问故宫里的能不能借阅。

书法碑帖一到手,主席就疯狂地从海绵里挤时间,哪怕不吃饭、少睡觉,也要研究、临摹碑帖,在他心中,书法就是他的精神食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在临摹王羲之的书法时,最让他放松,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曾记载:我就喜欢他的行笔流畅,看了使人舒服。

就连以草书为主,大开大合、颇有气势的“毛体”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受了王羲之书法的影响。

可当毛主席正摩拳擦掌地等着黄炎培直接把那珍藏借给他时,黄炎培说话却吞吞吐吐了起来,他的心中其实并不太愿意将自己心爱的珍藏给别人借阅,万一磕了碰了,那可怎么办!

但他又没办法拒绝,毕竟他与毛主席也是相交了有10年时间的老友,他自然是知道毛主席是个极其喜爱书法的人,对书法尤其爱护。

思来想去,他狠了狠心,决定出借,但是他也提条件了,最多只借一个月,等到期后,他就要收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听到时限,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想着,退居二线后,空闲的时间也稍微多了一些,研究真迹的时间应该是够,就算不够,那不是还有吃饭时间、睡觉时间来补吗?

而事实是,毛主席还真是这么做的,自从这幅书法到手后,毛主席一有空闲,就小心翼翼地打开书法,对着王羲之的墨迹开始琢磨研究。

看到兴头上,则忍不住地满脸喜色,立马握着毛笔开始临摹,再结合自己的草书,变化出自己的风格。

对于书法,毛主席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认为,无论是要写哪种类型的书法,都需要先从正正规规的楷书先练起,此后再临摹、衍生出自己的风格。

这样才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让书法不仅能传承,而且还能不断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正当毛主席沉浸在书法的练习中时,卫士尹荆山过来了。

他借着倒茶的机会,走到了毛主席的身边,然后吞吞吐吐地说道:“主席,黄炎培又打电话来了……”

“嗯?”毛主席正是练到兴起之时,听到黄炎培的名字,整张脸就垮了下来,他记得,这已经是第三次还是第四次接到黄炎培的“催债”了。

原来,在这幅真迹拿回来还没有一个星期的时候,黄炎培貌似就有点后悔了,他十分担心自己的珍藏会不会“拿不回来”。

于是便开始给毛主席办公室中的值班室打电话,跟卫士探听消息,问毛主席那幅书法看完了没有。

毛泽东被“催债”

一来二去,毛主席自己也恼火了,他自然明白黄炎培是怎么想的,可问题是明明说好借一个月,这才几天的时间就来催,有什么好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巧当时,苏联与新中国的关系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本友好的苏联竟也开始对着中国催讨欠款,毛主席面对着苏联的问题,又遇上黄炎培的“不守承诺”,数次逼债,于是对着卫士,他也不禁生气地说道:

“说好的借一个月,到期不还,那就是我失信,但这一个月还没到,他就开始催,就是他失信。而这无论是谁,失信都不好。”

卫士尹荆山听闻毛主席的话,他的心中也不禁感叹,自从王羲之的真迹到手以后,主席可是没日没夜地看,有时候到了吃饭的时间,主席都丝毫不理会,全身心都沉浸在了书法的临摹中。

一个月的时间本就很紧凑,更别说黄炎培还没到一个月就频频来催还,主席生气也是情有可原。

接下来的几天,也许是黄炎培打值班室电话没有收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值班室也都没有再接到黄炎培的电话,这也让值班室的卫士松了一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让他们都没想到的是,黄炎培并没有放弃,而是加大力度,直接将电话打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

一开始,两人也就像往常那样,聊聊近况,聊着聊着,这话就又往书法的方向去转,而毛主席也逐渐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黄炎培打这个电话,虽然中途绕了很大一圈,但说到真正的目的时,还是那句话:王羲之的真迹看完了没有?

毛主席看到他终于开口后,他自己也忍不住说道:

“任之先生,一个月的气你也沉不住吗?”

在毛主席看来,约好的时间是一个月,那等一个月到期了,他自然会还,更何况,时间没到,他也舍不得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办法,谁让两人都是资深的书法爱好者,当碰到大家都特别喜爱的珍藏时,就必须要严格按照“承诺”办事了,否则,将来不得惋惜不已?

毕竟,“书圣”的真迹可不是哪儿都能看到的,说不定,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而黄炎培在听到毛主席的回复后,大概率也觉得不到一个月,自己是拿不回这珍藏了,于是之后的时间里,也倒是很少再电话联系。

时间就这样既快、又慢地过了一个月,到最后一天的时候,毛主席利落地将王羲之的真迹拿出来,自从那天借回来后 ,毛主席就一直数着日子,就生怕“超时”。

这不,到了最后一天,毛主席就拿出木板,小心翼翼地将这难得的真迹夹好,满脸不舍地将它交给卫士,并嘱咐他,一定要在零点之前送到。

而另一边的黄炎培,在这一天到来时,却是兴奋得像个小孩子,从起床开始,他就在挂念着自己的那些珍藏终于可以再次回到自己的书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立马嘱咐家里人一旦收到物品,就迅速拿过来给自己看看。

然而,直到下午,黄炎培却还未收到王羲之的真迹,他开始着急了起来,在客厅走来走去,心想着,难不成主席真不打算还了!

一想到自己的珍藏可能“有去无回”,他就连晚饭都吃不下,整张脸更是苦哈哈的。

到了晚上,他坐在椅子上,眼光时不时地瞄向时钟,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看就要到零点,他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慢慢地沉寂了,看来真的没希望了。

正当他放下了心中最后的一丝希望,准备回房休息时,敲门声却突然响起!

黄炎培浑身一抖,眼中划过一丝光,立马小跑到门前,深吸了口气,缓缓地打开了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黄炎培

而此时的门外,正是捧着王羲之真迹的毛主席卫士,此时,时钟的时间,不多不少,正指向零点,刚好30天。

结语

时隔多年,毛主席与黄炎培对王羲之真迹极其喜爱这件事,被不少的书法爱好者拿来谈论,在书法的魅力之下,两人像个小孩子似的为了一幅画闹了起来的故事也让人啼笑皆非。

同时,无论是两人在思想上的碰撞,还是在借“真迹”这件事中的相处,都可以看出,在全国解放的浪潮下,共产党与民主人士关系的逐渐加深,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毛主席对群众不分阶级的尊重与宽容,而新中国也正是在这样的领导下,逐步走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