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237)

黄埔时期著名的共产党员,国军少将--王逸常

王逸常(1896-1986)又名彝常,曾化名仲岭,别字纯熙,安徽六安人。1921年8月考入安徽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二农”),由任教老师中共党员柯庆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担任“二农”学生自治会会长,是芜湖学生运动的骨干成员,后被学校以“准予退学”名义开除学籍。1923年6月与薛卓汉、徐梦秋等一批同学由中共党组织安排赴上海,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23年11月由当时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瞿秋白和施存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6月,在中共广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共黄埔支部(不公开)成立,蒋先云被推选为支部书记,王逸常为宣传干事,杨其纲为组织干事,陈赓和许继慎为候补干事,这五个人,毕业后都成为著名的共产党员 ,只是当时在学期间,党员的身份都是不公开的。

军校毕业后,王逸常留校任军校政治部见习干事,不久任第二期政治部指导股主任,并被秘密推选为中共第二期支部候补干事。以后政治部将指导、编纂、秘书三股改为宣传、组织两科,任组织科科员。

1925年2月,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代理秘书,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克复潮汕后,4月,奉派赴澄海组织国民党县党部。

同年6月任军校教导第一团第三营少校营党代表,7月奉调回校本部政治部组织科任科长,并担任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秘书。

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九团(团长卫立煌)党代表,参加了第二次东征。11月任第三师第一补充团党代表。不久,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成立 ,王逸常任潮州分校政治部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后方总政治部(主任孙炳文,孙维世的父亲)总务科长,1927年4月,孙炳文出发离粤赴武汉时,由王逸常代理后方总政治部主任。

“四.一五”广州“清党”前夕,奉命赴香港隐蔽。同年9月曾奉派返回广东海丰,任广东海陆丰农民暴动委员会秘书,参与筹备武装暴动,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

1928年1月,与中央巡视员尹宽(后任中共安徽临委书记,后加入托派被开除党籍)一起派回安徽工作。将原六安、霍山、霍邱三县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六霍县委,王逸常担任书记。1929年初去上海中共中央汇报工作,因患眼疾留上海治病。

1930年受周恩来指示,在上海公共租界开办秋阳书店(王步文、胡允恭先后任董事长),任经理,当时同在书店工作的还有熊受暄(即熊寿萱,黄埔三期)等人,主要销售政治书刊和介绍苏联的期刊,还翻译并印刷苏联等书籍。1931年夏,租界老闸捕房查抄秋阳书店,被逮捕入狱。

1932年因对当时党内“左”倾做法不满,而十分熟悉的安徽籍黄埔同学好友许继慎(黄埔一期,时任红一军军长)、熊受暄(又名熊寿萱,黄埔三期,时任红四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姜镜堂(黄埔三期,时任红四军十二师政委)等人在苏区“肃反”中被诬陷杀害,应该也是重要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逸常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声明退出中国共产党,这其中可能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三十年代初,正是王明“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的时候,王明对秋阳书店也很重视,做为安徽人,对在秋阳书店工作的几个安徽人也是大肆拉拢。而拉拢不成就残酷打击,在当时这种事情有很多。

王逸常后到黄埔同学会登记,恢复军校学籍,并分配入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学习。

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政训处(处长曾扩情,黄埔一期)处员,1936年2月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第九十一师(师长冯占海)政训处处长,后任第五十三军(军长万福麟)政治部主任,兼任第五十三军特别党部书记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保定行营政训处处长,兼保定行营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后调任第三十六军第五师(师长盛逢尧)政治部主任,1938年9月后任第三十六军(军长姚纯)政治部(主任胡霖,黄埔二期)副主任、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4月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主任陶峙岳兼,后为张雪中)少将副主任。

1943年3月,王逸常被撤职查办,原因是被人告发“贪污赈灾款和克扣灾民物质”。后经张治中斡旋,此事不了了之,王逸常被调回重庆,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张治中)少将部附。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入中央训练团任少将团员。1947年8月退役,离开军界后在重庆开办了一所私立中学,并担任校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转入重庆市人民政府干部文化学校任班主任,学员多为长征干部,1955年开始先后在重庆十三中学,十二中学等中学任历史教员。据说曾一度被捕入狱和劳动教养了一段时间,后被释放。1962年经当时湖北省第一书记王任重同意调往武汉市政府文史研究馆任馆员。

1986年10月在武汉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