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一座气质优雅的千年古城,也是一座童趣盎然的友好之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黟县高度重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以友好政策礼遇儿童、友好措施优待儿童、友好环境关怀儿童,打造出践行“儿童友好”、引领“黟路童行”的儿童友好黟县样本。

打造儿童友好空间,是将儿童优先理念变为可知可感友好场景的重要途径。因地制宜打造更多儿童友好空间,是黟县空间适儿化改造的思路之一。

印有黄山“儿童友好”标识儿童卡通元素的公交行驶在大街小巷,累计开通18条校园定制专线;家庭教育实践基地西递景区的田间课堂,“开秧门”活动创新形式把读书活动搬进田间地头,碧阳小学的孩子们聆听“一粒米的故事”,参与插秧体验、农趣活动,亲手体验农耕的艰辛与乐趣;儿童友好研学基地朴蔓农场带动研学、农事体验等业态发展,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有趣味性、成长性的互动体验。

如今,穿行在黟县大街小巷、公园绿地,人们会发现城市对儿童越来越友好。无论是校园定制专线、儿童阅览专区,还是田间课堂、“一米洗手台”,城市里发生的改变,除了政府各部门的努力协作,还来自于儿童的建议和智慧。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孩子不仅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建设者,他们的发声就是最有力的参与。

如何才能让儿童代表发出最有效声音?黟县渔亭镇团结社区儿童议事会,组建儿童观察团,孩子们走进公园、景区、社区,坐上公交巴士,从“一米高度”视角观察城市各个角落。他们的意见能直通部门、得到闭环落实。

“小区宣传栏里可以增加宣传垃圾分类的内容。”“多设置一些志愿者,在小区里劝阻乱丢垃圾的行为,带他们去垃圾厢房分类丢垃圾”……在社区举行的“垃圾分类”主题儿童议事会上,“小小议事员”们为美化社区环境出谋划策。大家将想法一一记录,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

社区儿童议事会成立以来,已搜集意见建议20余条。“小朋友们富有创意的想法为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增添了很多新意和活力。”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婷婷表示,会积极采纳孩子们的建议,建立清单,并及时反馈办理情况,让他们了解到建议可以转化成实际成果,确保议事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黟县在打造新场景、创建新模式上也不遗余力。

认真实施安心托幼行动等儿童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开设早托班,把“雉山舞凤灯、打腰鼓、刺绣、扎染”等地方特色游戏活动融入延时服务。集中组织开展“把爱带回家 暖童心护成长”儿童寒暑假关爱服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服务校园行等活动,整合全县儿童之家、“阳光之家”、家长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招募安徽师范大学、黄山学院高校优秀志愿实践团队,开设舞蹈、徽州剪纸、机器人科普课等多元课程暑期班35个。链接北京海淀区妇联、上海“爱心妈妈”团队力量,开展送课活动、心理疏导、结对关爱服务。探索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建立“黟路童行家庭教育指导站,在西递景区挂牌首个黟县家庭教育实践基地,成立县级家庭教育讲师团,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编撰家庭教育课题29个,开展各类家庭指导服务20余场次。

接下来,黟县将进一步完善儿童政策体系,完善儿童议事会和儿童观察团,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儿童健康保障,丰富儿童文体服务供给,打响“黟路童行”家庭教育品牌,不断提升儿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民晚报记者 吕倩雯 通讯员 李淑芳 何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