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炎炎夏日,当考生正紧握笔杆,决战高考战场之时,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长廊,走进“近代史开篇地”,探访虎门销烟中那些英雄学霸的“高考”之路。

林则徐

英雄学霸曾两度“高考”落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高考是现代青年的“龙门一跃”,那么百余年前开虎门销烟之壮举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曾面对的,就是一条更加崎岖漫长且竞争激烈的“龙舟竞渡”。

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智能设备,没有刷题软件,没有名师直播的年代,林则徐,一个来自福建的小伙子,怀着明礼修身和经世致用的梦想,踏上了科举这条“古代高考”的征途。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考试,从童生、秀才、举人,直至进士,往往需要寒窗苦读数十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科举考试场景
林则徐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和青花瓷油灯下夜以继日的苦读, 一路过关斩将,14岁参加县试考中秀才,20岁参加乡试中第29名举人,展现出了妥妥的学霸体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则徐自幼随父在罗氏试馆接受儒家思想教育。图为林则徐幼时读书的罗氏私塾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98年,林则徐考中秀才,始在福建当时最高学府整峰书院就读,一直到20岁中举人为止。图为鳌峰书院。

然而,接下来的会试,却让年轻的林则徐连吃了两次落选的苦。会试就好比现在的“高考”,全国顶尖高手对决,竞争之激烈,压力之大,难以言表。

1805年,21岁的他第一次赴京参加会试,不幸落榜。为了养家,先在私塾里当老师,后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召入幕府。4年后,24岁的林则徐第二次参加会试,再度名落孙山。他回到福州,在张师诚幕府里“半工半读”,就这样又过了3年。直到1811年春,27岁的林则徐第三次参加会试。屡败屡考,越挫越勇的林则徐,这回终于打了场翻身仗,中式第74名,复试一等,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赐进士出身,选翰林院庶吉士,从此踏上了仕途,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门销烟场景图

进士高中,考试却未停止。对于此刻的林则徐而言,真正的考场,在庙堂之上,在民生之间。从此,林则徐以四秩春秋献身官场,足迹遍及华夏十四省疆域。治理水患、整顿盐务、力行禁烟……一项项政绩,在他的人生中写下了无愧于心、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的满分答卷。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壮举,更是为近代史开篇地东莞点亮了“觉醒之门·英雄之地”的精神辉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则徐“历官十四省 统兵四十万”印

邓廷桢

一位书生的逐梦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廷桢,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小就沉浸在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的熏陶之中。1801年,26岁的邓廷桢凭借过人的学识和才智,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高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翰林院编修,开始了仕途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廷桢七言对联“种梅欲问诗多少,爱菊何妨酒有无”

邓廷桢历任多地知府、湖北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安徽巡抚等职,展现了卓越的治理才能,特别是在兴修水利、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政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谓“以民为本”的治世之道。

1835年,邓廷桢升任两广总督,这一职位使他直接面对英国鸦片输入问题。他与林则徐“双剑合璧”,于南国门户广东织起了一张禁烟的大网。他们不畏强权,铁腕禁烟,加强海防,守护着国家的尊严与安宁。这一段并肩战斗的岁月,成为邓廷桢人生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奏报《筹议虎门海口创造木排铁链二道并添置炮台炮位以期周防番舶巩固海疆》折(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则徐与邓廷桢的题诗

从私塾的青灯古卷,到庙堂的高瞻远瞩;从执政一方的勤勉不倦,到肩扛国家大任的英勇担当;从一个满腔文艺情怀的青年才俊,到屹立于时代浪潮之巅的民族脊梁,邓廷桢以他的忠诚、勇气、智慧和奋斗为笔,在时代的试卷上书写下了自己的辉煌篇章。

关天培

从“体育特长生”到海防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林则徐、邓廷桢是文采飞扬的学者,关天培则是那个时代的“体育特长生”。

话说当年,小关天培并不是一开始就计划舞刀弄枪、驰骋疆场的。相反,他自幼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或许也曾梦想着通过科举之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但历史的转折点往往出人意料,关天培在科举之路上并未走到尽头,反而是因缘际会,投身行伍,通过武科举步入仕途。

不同于文科举子的诗书满腹,武科举更看重武艺和军事策略,主要测试应试者的武艺、军事策略知识以及一定的文化素养,以选拔军事人才。1803年,23岁的关天培凭借过人的武艺和深厚的兵法知识,在武科场上大放异彩,考取了武庠生,被授予漕督后营把总,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此后,关天培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实战经验,逐渐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和提拔。从把总、千总、守备、游击到参将,一路晋升,最终成长为清朝的海防名将。

出身行伍的关天培,也非常注重提升文化修养。据说他曾表示自己虽不擅长辞赋,但能够撰写实用的公文也是学文的一种方式。因此,他坚持亲自撰写奏章公文,成为文武兼修的大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天培书法手迹

对于关天培而言,求学闯关是武者的修行,沙场抗敌才是真正的考验。在任广东水师提督期间,关天培不但全力支持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行动,还大力整顿和加强海防,构筑起被誉为“金锁铜关”“中国南方海上长城”的虎门炮台防御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天培组织官兵整修炮台

在1841年的虎门之战中,关天培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尽管面临着兵力悬殊、支援不足的困境,关天培依然带领士兵坚守阵地,与炮台共存亡,最终以身殉国,用热血书写下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悲壮而光辉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虎门之战中,关天培指挥士兵顽强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天培牺牲后被清廷追封为“振威将军”

这不仅仅是关于虎门销烟中那些学霸考试“通关”的故事,更是关于梦想、责任与担当的英雄传奇。正值高考季,让我们从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英雄先贤的足迹中汲取力量,不仅追求分数的辉煌,更追求心灵的成长与人格的升华。无论未来走向何方,都请铭记初心,勇往直前!成长路上,每一步都算数!

原载于鸦片战争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