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州各地青稞、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期,眼下正值“双抢”关键期。放眼望去,在广袤的田野上,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村民们头顶烈日,脚踏泥土,紧张而有序地投入到“双抢”工作中。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将成熟的小麦青稞迅速收割归仓,新型农具为“双抢”注入强大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城县

新型农具在潜在“双抢”中大显身手

“突突突……”6月12日上午,在乡城县香巴拉镇马色村,农机员彭措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进入麦田,机器张开“大嘴”一路前行,“吃”进金黄色麦穗,“吐”出粉碎的麦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吹麦浪起,扑面穗生香。130多亩的金色麦田里,1台收割机带着隆隆的轰鸣声,在麦浪中来回忙碌,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一颗颗饱满的麦粒从收割机仓门倾泻而下,源源不断地被送上拖拉机,颗粒归仓,展现出一幅收割的丰收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切割、脱粒、分离、卸粮……如今,夏收插上了机械化的“翅膀”。“一个劳动力1天只能收1亩地的小麦或青稞,全村收完130亩小麦或青稞,村民们全家齐上阵加班加点需要10多天。现在使用农业机械作业,7天就能收完,真的是太方便了。”看着金灿灿的麦子从收割机里喷涌而出,马色村村支部书记土登脸上掩饰不住收获的喜悦。他说,现在村子里面已经陆续开始收割,小麦和青稞长势很好,麦粒和麦穗都很饱满,今年田间地头投入收割机收小麦和青稞后,村民们不再为繁重的劳作而疲惫不堪,收割机高效运转,精准作业,让收割的过程变得轻松快捷,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缩短了收割时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械化收割,让乡城的“双抢”跑出了加速度。乡城县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县已收割小麦1900余亩、青稞1300余亩;种植玉米6600余亩,全县“双抢”正在又快又好地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乡城县在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同时,还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开展生产,依托技术和服务保障粮食生产全过程,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了解,目前乡城县已采购大型收割机30台、大型拖拉机3台、中型拖拉机30台。今后将继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广新型农机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巴塘县

“双抢”时节田间地头别样忙

沃野麦飘香,满地铺金黄。眼下,正值小麦丰收的季节,走进巴塘县夏邛镇田园栈道的田间地头,麦浪滔滔翻滚,金穗阵阵飘香。在蓝天、绿树的映衬下,连片的麦田宛如一片辽阔无边的金色海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日来,夏邛镇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开展小麦收割作业。 收割现场,四处可见收割机与村民忙碌的身影在田间地头交错,机器轰鸣作响,伴随着丰收的“交响曲”,夏收工作仿佛按下了“快捷键”。 田埂旁,村民早已拿好分装袋在等待。 金黄饱满的麦穗如黄金般随着收割机的管道倾泻而下,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袋,村民们熟练地捆扎、打包,满脸收获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来看产量比较理想的,特别是后期的时候,天气都是挺好的,每亩产量有500公斤左右。”夏邛镇村民益西泽仁说,现在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时候,这几天我们抓紧时间收割已经成熟的小麦,然后翻耕,把玉米种下去。由于今年是机器收割,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巴塘县坚定不移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粮食安全责任,加强小麦播种前政策宣传、技术培训、田间管理工作,加强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服务,为粮食增产丰收提供保障,抓实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冯丽娜 各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雪

校对:向文杰

责编:毛莉泓

审核:肖宵

监制: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