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铿锵有力的节奏,充满山地白族特色的地道唱腔,一种以唢呐高亢华丽的背景作为音乐主基调的地方戏剧,被称为白族吹吹腔,是云龙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吹吹腔云龙县民间被广泛传唱,这一唱,就是五百多年。

美好生活在云南|大理云龙:传承让白族吹吹腔生生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美好生活在云南|大理云龙:传承让白族吹吹腔生生不息

“兄弟两路把兵交,投后截杀须趁早,快快出马莫迟了……”这是在大理州云龙县长新乡大达村古戏台,箐干坪吹吹腔剧团正在上演的吹吹腔经典剧目《扫平江南》。云龙县长新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吹吹腔的重要发源地,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长新乡大达和箐干坪两个白族吹吹腔剧团在大达村古戏台同台演出,交流吹吹腔技艺,对周边的群众来说,这是他们生活中最喜闻乐见的群众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场观看演出的村民陈胜花表示,“吹吹腔是我们这里的传统文化,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逢年过节的时候都有演出,比较热闹。男女老少都会来看,很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达村,吹吹腔是老人、小孩,几代人文化生活中不可磨灭的记号,在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村里87岁的张义珍说道:“我小时候就看着老人家一代一代地去唱、去演,我们大了之后也一直在台上演,一代一代传下去,在长新地区起了重要的作用。”据张义珍介绍,现存的古戏台建于1934年,比自己的年龄还要大。他大概10来岁时就开始登台表演,一直到退休后仍然做着吹吹腔的创作和指导等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吹吹腔的艺术风格决定了吹吹腔独特的表演形式,最大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它以唢呐为核心的背景音乐,打击乐器和演员的身法、步法……与京剧等其他剧种并不相同。

而说到音乐,之所以吹吹腔又叫“唢呐戏”,最重要的就是它所使用唢呐这个核心乐器。在箐干坪吹吹腔剧团,原来的唢呐手去世后,村里新和完小的校长赵柳老师,通过自学主动承担起了唢呐手一职,并把它融入学校的课余文化生活,早早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传承吹吹腔的种子。赵柳说:“古人留下来的这个东西太宝贵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不能失传,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就用大手牵小手这种方式,让吹吹腔生生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老艺人们在不断交流交融推陈出新的同时,特别注重吹吹腔艺术与表演技艺在老中青几代人之间的传承。

大达吹吹腔剧团团长张杰兴说:“每一年我都上台,一把手一把手地教他们,特别是唱腔,这些我都是很认真地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在大达吹吹腔剧团60多人的演出团队中,年龄最小的一年级小朋友,已经有两年的演出经验。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体现了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将在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族吹吹腔在云龙县已经有500多年的传承历史,截至目前,云龙县已经有9个白族吹吹腔剧团,除一个专业剧团外,其余都是民间的业余剧团,主要分布在功果桥镇和长新乡,一直是广受地方群众欢迎的非遗项目。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郭明鉴 杨维琦 通讯员 曹东 杨伟松 摄影报道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袁熙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