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看起来有些邋遢的大胡子每周都会来这家商店买一些黑面包,一包通心粉以及固定牌子的酸奶。每次他都穿着那件旧到快要破洞的黑衣服,再加上他那头许久不曾打理过的长头发,以及手上长长的指甲。在店员的眼中,这个男人大概是个窘迫的宅男。

然而没有人能想到,这个男人的真实身份竟是整个数学界都在寻找的,甚至惊动了美国《纽约时报》的著名数学家佩雷尔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佩雷尔曼从小就是我们口中的别人家孩子,在同龄人还是个令家长头疼的“熊孩子”的时候,佩雷尔曼就开始抱着书本埋头苦读了,少有的消遣就是和父亲下棋或玩填字游戏。

小学时期的佩雷尔曼更是遥遥领先于同班同学,在大家还在学二位数以内的笔算时,他已经能不借助任何工具进行三位数的加减乘除了。

中学时,佩雷尔曼参与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就以满分打破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并获得金奖。

哪怕到了大学,佩雷尔曼也不像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样喝酒蹦迪挥洒青春,他不喝酒不抽烟,经常拎着一个装满书的破袋子,俨然一个好好学生的模样。

正是这个低调的乖乖仔,27岁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就解决了多个数学难题,其中包括著名的"灵魂猜想",从而引起了美国数学界的关注,而在他36岁那年,他在网站上发表了三篇论文更是直接引起了世界的震动,这三篇论文成功破解了数学界七大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庞加莱猜想

什么是庞加莱猜想呢?庞加莱猜想是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提出的一个关于拓扑学的猜想,简单的说,一个闭的三维流形就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三维空间;单连通就是这个空间中每条封闭的曲线都可以连续的收缩成一点,或者说在一个封闭的三维空间,假如每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这个空间就一定是一个三维圆球。

一个多世纪以来,败倒在这个难题之下的科学家可谓是数不胜数。

到了2000年,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直接将庞加莱猜想列为了七个“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并建立了七百万美元的大奖基金,也就是说,只要能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就能获得百万美元的奖励。

两年后的11月11日,佩雷尔曼在网络数学文库上张贴了他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针对的正是数学界经典难题——庞加莱猜想,面对如此重要的问题,佩雷尔曼却不声不响的研究了数年,并以这种方式告知数学界,这让很多人质疑他。但佩雷尔曼却表示他并不是为了成为庞加莱猜想的唯一破解者才这样,而是因为他一向习惯一个人工作,而且如果这篇文章有纰漏,并且有人能够给出正确的证明,他也会无比欣慰。

到2003年的7月,佩雷尔曼接连在网上公布了他的后两篇文章。数学家们开始对他的证明艰苦地进行检验和说明。

取得如此大科学成就的佩雷尔曼照理说应该一步登天,四处拿奖,从此大红大紫,然而他却“人间蒸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已经不是佩雷尔曼第一次做出令人惊讶的决定了,也许是从小与众不同的经历,大家会误以为佩雷尔曼是个书呆子,是个孤僻的人,但其实他的性格也很温暖,小学时会帮助辅导成绩更不好的同学,大学时会扶着盲人过马路,工作后也会在每个周末赶回家辅导妹妹学习数学,与家人关系也很亲密融洽,并不是大家眼中难以相处的高岭之花。

只不过对于佩雷尔曼来说,好似早就看透了生命的本质,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来到这世界的目的以及自己的目标。

早在他中学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时,就有美国的大学用高额奖学金邀请他赴美深造,但是他却谢绝了;

当佩雷尔曼在美国当访问学者时,也曾有一批著名学府高薪聘请他任教,但都被他一一谢绝;

1966年,欧洲数学学会给他颁发了“杰出数学家奖”,佩雷尔曼又又又一次拒绝了;

当然,在他破解了庞加莱猜想之后,更多的橄榄枝纷至沓来: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推荐他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自然》、《科学》这类声名显赫杂志相继发来采访邀约、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的头衔、具有百万奖金的“千禧年数学大奖”......

不出意外地,佩雷尔曼纷纷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的拒绝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掀起了数学界滔天巨浪的男人,真正的做到了那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在2003年,留下一句“如果有人对我解决问题的方式感兴趣,它就在那。我公布了所有的计算。这是我能提供给公众的。"后便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中。

据说佩雷尔曼后来和母亲、妹妹一起住在圣彼得堡市郊的一所小房子里,美国数学界对这位天才极其佩服,更讶异于这人在拒绝了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等著名学府的聘请后,竟然跑到圣彼得堡附近的森林里找蘑菇。而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过一篇报道,开头就是“佩雷尔曼,你在哪里?”

佩雷尔曼隐退之后,便过上了开头我们所说的宅男生活,生活简单,鲜少出门,衣着简朴。

“放着百万美元的奖金不要,跑到乡下去采蘑菇?”佩雷尔曼的操作在大多人眼中都是难以理解的,而他本身的性格也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怪异,为何却将一手好牌打到烂?

与佩雷尔曼相熟的人认为,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奇怪,佩雷尔曼就像一个只为数学存在的人,他没有一个“社会人”所需要背负的枷锁,他不为他人的眼光,不为金钱世俗而活,对他来说,自己的成就能被认可即是最大的价值。

回顾佩雷尔曼的前半生,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伏笔在很早之前就已埋下:童年时佩雷尔曼就不曾为游戏而停留,大学时他不迷恋于年轻人热衷的聚会和玩乐,工作后也不因为更好的待遇和光明的前途而变更自己的职业规划。

佩雷尔曼之所以能成为传奇,大概也源于他对数学纯粹的一腔热爱吧!

这样坚定的人,我们如何能用利益去将他染得污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