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起炉灶”,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条基本外交方针之一,意思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这也是我由衷敬佩开国领袖们的一点。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为了换取列强的支持,做出了很多出卖主权之事,经济条约签订了一堆,并且还允许外国人驻军,长江上经常能看见美国、英国的军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必大家近几年看到过很多日本、韩国被外国驻军肆意欺凌之事,别人的枪就架在你的家里,欺负你,你连句硬话都不敢说,这样的情况谈何独立?谈何自强?所以谁才是为了中国人民,两相对比就一目了然。

老蒋签订的那些条约,其实给全国解放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尤其是被美国驻军的青岛,这座位于山东的城市却是在渡江战役后才解放。并且蒋介石在国军撤离时还给青岛警备区司令刘安祺下令,要将该城尽可能地破坏,不让中共接手任何工业设施。

可如果真的这样做,当地百姓的生活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该不该听令呢?刘安祺最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安祺是黄埔三期生,他的履历其实很有意思,早期曾担任过蒋介石的警卫营营长,算是贴己之人,可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不过后来老蒋有意扶持儿子蒋经国时,又想到了刘安祺,先后将他任命为青年军205师师长、青年军第6军军长。刘安祺还多次陪着蒋经国去视察部队,成了“太子党”的红人。

到解放战争爆发后,青年军番号陆陆续续撤销,刘安祺先是被调到东北主办训练团,后来又接替陈明仁成为71军军长。

陈明仁在三战四平中率71军挡住了东北民主联军的进攻,刘安祺就没这个实力了,四战四平时71军惨败,麾下88师被全歼。刘安祺也不好意思赖着不走,就辞去了这个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对刘安祺还是很信任,想要让他去接管山东济南的防务。虽然刘安祺的指挥能力不太行,但眼光很好,他看得出来去济南就是等死,因此推辞不就,任老蒋怎么责骂就是不去济南。

或许是蒋经国不想这个左膀右臂就此沉寂,刘安祺没多久便接替丁治磐成为青岛警备司令。

此时的青岛虽然还是中国的领土,但最主要的武装力量却是美国驻军,1945年10月9日美军就已在青岛登陆,后来陆陆续续有2.7万美军出现在此地。1946年11月,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青岛海军基地秘密协定》,青岛自此成为了美军在远东的主要海军基地。

这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美军在青岛犯下的刑事案件高达373件,平均下来就是美军两三天就会犯一次罪。美军的飞机和炮艇也经常迫害我国渔民,一旦被他们认定为“解放军的军事船只”就直接炸沉,有46位中国渔民遇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美国人的种种恶行,国民政府不敢管,到任后的刘安琪也不敢管,但是这也给解放军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青岛就成了国民党在山东的军事孤点,不过由于国际形势不明朗,美军三个大队的航空兵、第七舰队的大量战舰及为数不少的地面部队盘踞于青岛。

如果直接与其发生冲突,那么美军很可能会从日本及关岛的军事基地调兵,届时会为解放战争增添很多变数,因此主席只能暂缓解放青岛的脚步。

直到淮海战役打完,国民党都还有数万军队留置青岛,刘安祺也不敢带着他们加入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青岛不可能永远留着不解放,通过三大战役将国军精锐大部歼灭后,中央开始对青岛进行作战部署,第二野战军步步挤压美军的生存空间,在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起的同时,第二野战军调集精锐部队集结于青岛外线,并展开了一些威胁性进攻。

美军见解放军不像国民政府那般软弱,只好开始逐步撤离。美国人都走了,刘安祺麾下只有近五万人,怎么抵挡得住二野数十万精锐?刘安祺本人也非常忐忑,生怕蒋介石让他与城共存亡。

此时不同往日,蒋介石麾下已没有多少家底了,他舍不得刘安祺这几万人全部送掉,因此下令刘安祺迅速率部乘船撤退,以保住力量为要。

但是蒋介石也没那么好心,他同时还命令刘安祺要炸毁青岛全部工业设施,破坏城内水电、港口,总之就是要留给解放军一堆烂摊子。至于百姓的死活,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撤退,刘安祺非常乐意,让毁城,刘安祺于心不忍,因为他是山东人,青岛也算是半个家乡,再加上他还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不愿让老百姓因此遭受苦难,所以他很犹豫该不该执行蒋介石的命令。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党地下工作人员通过情报网联系到了刘安祺,与他进行过一番密谈,希望他能起义。

刘安祺感受到了我党的善意,便诚恳地回复:贵军想要我刘某人投诚,眼下的状况下还是很难做到,校长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做不出那种事。但都是中国人,我也不能做不仁不义之举。

于是他就带领麾下近五万人开始撤离,到6月2日,青岛宣告解放,整个市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斗,百姓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铁路、工业设施也保存较为完好,刘安祺的做法还是有一定功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安祺如此“抗命”,蒋介石也没拿他怎么样,毕竟在兵败如山倒的背景下,能带出五万人来已实属难得,所以老蒋还夸赞他:此次青岛撤退,最为完整,不但军队及装备物资毫未损失,并将在青的反共人士及青年均已撤退赴台,至可嘉慰。

后来刘安祺还率领这几万人抵达了海南一个月,随即又撤到台湾省。

在大陆时期,刘安祺并不算核心将领,但到了台湾省,他的职务反而节节高升,担任过台中防卫区司令、第二兵团司令官、金门防卫部司令等职,还出任过所谓的“陆军总司令”,军衔也晋升成了上将,总的来说他后半生过得相当不错。

1995年刘安祺病逝于台湾省台北市,终年92岁。

虽然分属不同阵营,但刘安祺敢抗命保留住青岛,证明他是一个很有良知的中国军人,这一点还是值得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