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早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曾和校长张干有一段不愉快的往事,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却不计前嫌,对张干非常关心和照顾,因而留下了一段佳话。

1884年,张干出生于湖南新化,他10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直体弱多病,一家人全靠大哥卖豆腐维持生计。张干从小就天资聪颖,读书刻苦,191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湖南省中路师范学堂毕业后,留校任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干

1912年,湖南省中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省立第四师范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张干任校长。因学校合并,1913年春考入四师预科的毛泽东被编入一师预科第三班,正式成为了张干的学生。

1915年6月,湖南省议会颁布了一项新规定:从下学期开始,每个学生每月须交纳10元的学杂费。10元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许多家境贫困的学生对此意见非常大,从四师预科转到一师要多读半年书、多交半年学杂费的学生更是强烈反对。学生们一致认为这个规定是张干为了讨好当局,所以才向政府提议的,于是他们发动了一场驱逐张干的运动。

学生们印发了一份名为《驱张宣言》的传单,揭露张干“不忠、不孝、不仁、不悌”等“劣迹”,企图通过舆论来搞垮他。毛泽东看了以后,认为这份宣言没有击中张干的要害,他对大家说:“我们要赶走张干,就应该专门批评他如何办学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毛泽东

于是毛泽东很快拟出了一份新的《驱张宣言》,历数张干对上逢迎、对下压制、办学无方的种种“弊政”,并连夜组织同学们印刷、张贴。学生们还提出了口号“张干一日不出校,我们一日不上课”。此事很快惊动了省政府,省教育厅不得不派一名督学前去调停。

张干对声势越来越大的“驱张运动”非常恼火,他决定杀一儆百,开除毛泽东等10余名带头“闹事”的学生。但学校的杨昌济、徐特立、王季范等老师都同情学生,坚决反对张干的决定,在巨大的压力下,张干只好收回成命,将开除改为记大过处分。

经过这件事以后,张干也觉得自己无法继续在一师工作,于是主动辞职,他在临走时悻悻地说:“在过去只有校长开除学生,现在我这个校长被学生开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师范

张干在离开一师以后,先后在湖南省长沙女子中学、海南省立六中等学校任教,培养出了一大批的人才,尤其是他在担任省立六中校长期间治校严谨,使该校享有了“湖南第三所好学校”的美誉。

1945年抗战胜利后,时任湖南省立六中校长的张干听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和平谈判,便对学校的青年教师苏缙如说:“缙如,你知道,跟你一样,毛泽东是我在湖南一师时的学生。现在,我们的国家在大难之后,正是全国军民齐心共建国家的关键时刻。因此我起草了一份电报,想请毛泽东早日赴重庆与蒋委员长进行和谈。这是一件大事,我想让你和大家一起来商量一下,怎样来改定这份关系重大的电报。”

随后张干将自己起草的电报递给了苏缙如,电报是这么写的:

延安,毛润之学弟勋鉴:
抗日获胜,建国弥艰,万恳应召赴渝,赞裹国政,幸勿固执,致失人望。
张干
1945年8月2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干剧照

苏缙如看了以后说:“‘固执’这个词恐怕不是十分妥当吧?”

张干摇摇头说:“不,身为老师,我是知道毛润之脾气的。他一固执起来,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

最终这封电报发出去以后,张干没能收到毛泽东的任何回电。

1949年7月,张干因年老体弱,辞去了校长一职,回到家乡养老。新中国成立后,张干被划为地主,生活困难,不得不再次受聘于妙高峰中学任算术教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张干的女儿张月如自告奋勇,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第一批入朝作战,她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立下了功勋。

张干曾几次想给毛泽东写信寻求帮助,但一想到当年自己曾给毛泽东记大过处分,又曾在重庆谈判前给毛泽东发了那份语气生硬的电报,他越想越觉得有愧于毛泽东,因此一直没有动笔。

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当年在一师的同班同学周世钊主动前来看望张干,他对张干说:“张校长,润之给我来了信,约我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您有什么话要我带给他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世钊

张干心中有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好对周世钊说:“你代我向他问好吧!”

10月5日, 毛泽东在中南海住所邀请原第一师范的老师和同学王季范、徐特立、周世钊等人吃饭,席间大家自然聊到了张干,周世钊对毛泽东说:“张干现在还在做教师,全家6口人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养活,生活很困难。”

毛泽东听后感慨地说:“张干精明干练,很有能力,是有向上爬的本钱的。如果他下决心向上爬,肯定爬得上去。经过几十年没有向上爬,还在教书,这就算是有一定的操守。对张干应该照顾,应该照顾!”

谈到当年的“驱张运动”时,毛泽东非常自责地说:“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驱张并没有多大必要。规定每个学生要多交10元学杂费的事,不能归罪于他。至于要我们多读半年书,这是一件好事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10月11日,毛泽东亲自给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写信,请政府对张干进行接济。王首道十分重视,先后两次派人给张干一家送去救济米600公斤和人民币50万元(旧币)。张干得知这些救济是毛泽东给他特批的以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更令张干欣慰的是,1951年暑期,毛泽东又邀请张干等几位当年的老师来北京叙旧。张干到北京后,因为毛泽东正忙于处理抗美援朝等紧迫问题,直到9月26日才抽出时间和他见面。毛泽东见到张干后,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张校长,您好!”

张干苍老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你好,润之!”

大家坐下以后,毛泽东又把自己的子女叫了出来,向他们介绍张干等人:“这是我的老师。”子女们恭恭敬敬地向张干等人鞠了一躬。

毛泽东又幽默地对子女说:“他们是你们的太老师,你们平时常常跟我说你们的老师怎么好, 我的老师也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和张干(右二)合影

这天毛泽东留张干等人吃了午饭,晚上他又派人给几位老师送来礼物,每人一份,礼物是:布鞋、褥子、盖被各一床,毛呢服一套,枕巾一方,袜子一双,枕头一对,香皂一块,牙刷各一支。送礼物的工作人员特别对几位老人说明:“这是毛主席用自己稿费买的礼品,不是用公款。”

张干等人在北京住了两个月,他们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游览京津名胜古迹,登上天安门观礼台,乘坐飞机鸟瞰长城和首都风光,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受毛泽东之托,还亲自为他们检查了身体。

11月12日,张干准备收拾行李回湖南了,一位工作人员又送了一包东西给他,并对他说:“张老,毛主席本想亲自来给您老送行,但这几天实在太忙,特地让我代表他来向您老表示歉意。这是毛主席送给您做零用的150万元(旧币),另外还有一瓶鹿茸精,他要我嘱咐您每天饭前20分钟服20滴,还特别关照,请您多多保重身体。”

张干听完这番话后,再次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写给张干的信

张干回到长沙后,被聘请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参议室参议、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顾问,政府各界都对他十分尊重,他也积极地参议国家大事,经常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建议。

1966年,张干一家也受到了冲击,毛泽东得知以后,马上派中央办公厅发去保护公函,张干一家人都得到了保护。张干深情地对儿孙们说:“要要好好学习,拼命工作,才能对得起毛主席的关心啊!”

1967年1月21日,张干在长沙病逝,享年83岁,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的周世钊为他主持了追悼会,并深情地讲述了毛泽东对张干的重新评价和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