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窦元刚正在抽检和香珠。

一缕温烟,袅袅升起,闻之清润甘香、温舒绵长。在位于西海岸新区珠海街道的莲华岸制香厂,传统香文化及传统制香技艺传承人窦元刚,正在袅袅轻烟中用沉香泥料压制线香。多年来,窦元刚与香为伴,不仅传承了传统制香技艺,还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成立“香文化传播中心”,促进传统香品使用现代化,推广传统香文化,努力让沁人心脾的袅袅香气飘入千家万户。

与香结缘

走上传统制香之路

记者来到窦元刚的工作室时,他刚刚结束直播带货,正在整理直播用品。记者看到,工作室内各项布置古色古香,展架上摆放着各类香珠、香条、香牌等香制品。

窦元刚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热衷于在传承中创新。“今年年初开始,我也学着做起了直播,想用现代化的手段,让更多人了解香文化。”窦元刚边说边点燃一支药合香,缕缕烟雾向下飘落,形成瀑布般的美妙景致。

谈起制香,窦元刚侃侃而谈。“早在西汉初期,汉武帝之前,熏香文化就已流行起来。到了唐代,香道盛行。宋代之后,不仅佛家、道家、儒家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50岁的窦元刚在2019年创立了莲华岸制香厂,但与香的缘分却由来已久。“年轻的时候我就对香特别感兴趣,经常买香,但当时市场上都是工艺品香,于是我就试着自己学习制香。”窦元刚说,“当知道我的曾祖父当年就是一名制香人后,我就下定决心,开始系统学习传统制香技艺。”

因为窦元刚的祖父与父亲未曾真正传承过制香技艺,所以,窦元刚只能摸索着研究学习各种制香知识。“真走上制香之路时,才发现这件事难做。”窦元刚告诉记者,学习制香需要与枯燥的古书典籍为伴,一边钻研医学典籍,一边研修传统文化,还得耐得住寂寞去研究中草药。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化学合成的香,特别是沉香、檀香等较容易被仿制的味道。这种香不仅不能起到舒缓心情、调理身体的作用,反而对身体有害。”为了真正掌握制香技艺、传播香文化,窦元刚多次到四川甘孜、河北、广东、广西等地寻访制香师傅,全身心地投入到研习香道中来。“到各地的香馆或者前辈那里拜访,具体去了多少次自己也记不清了。”窦元刚说。

研发新品

馨香飘入千家万户

窦元刚一边向记者介绍着香文化,一边搓起了香丸。只见他从一大块香泥上揪下一角,放在电子秤上称重,调整好重量后,便将其放在双掌中来回揉搓成丸,再放置到特定的仪器中,继续调整香丸的形状。

窦元刚诉记者,传统制香技艺有着一套完整严谨的体系,每道工序都紧密相连,差一点便会前功尽弃。

“拿制作药和香为例,得先精选上好的香料,研磨成粉,再经过配比、调制、压香、理香、阴干、整形、贮藏……这一套工序下来,至少20天。”窦元刚说,这个过程十分复杂,且极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制香失败,所以传统制香一直是难以规模化量产的手艺活。

多年来,窦元刚精心研究各种古老的香方以复原古香,但又不拘泥古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改良和创新,制出的香也从过去单一的草香,发展到现在数十个香种和品类。目前,窦元刚研发的香统分为佩戴类和生活熏香类,其中,佩戴类产品70余种、生活熏香类20余种。

近年来,在珠海街道的支持下,窦元刚参加了许多展览会和文化活动,他制作的香品知名度越来越高。随着线上销售的兴起,窦元刚的香品更是销至全国各地,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守正创新

做香文化的传播者

文化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品香论道不能脱离香文化。窦元刚不仅专注于传承传统制香技艺,在宣传香文化上也不遗余力。

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香文化?窦元刚有自己的想法。他既坚守中华香文化的传统根基,又勇于推陈出新,为香文化注入新活力。窦元刚创立了“青岛西海岸新区药香文化传播中心”,致力于传承传播中华香文化。通过深入挖掘、考证传统香文化与琅琊文化,窦元刚研发出“琅琊贡香”和“徐福香”两款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兼具健康与文化双重价值,不仅让香文化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还形成了特色产业。

在博大精深的香文化中,窦元刚不断追寻和继承古法制香技艺与现代生活美学的完美融合。“作为新时代的手工艺人,我坚持做好每一根香,赋予每根香醇正的气味。下一步,我准备加大线上推广力度,希望自己成为香文化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香文化的魅力。”窦元刚说道。

(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董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