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23日,正在侦办一起文物走私案的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刑警队从特情耳目A处获得了一条线索:在小东门桥头附近出现了一个绰号叫“珠宝老李”的人,此人专门做珠宝生意,号称已经做了两年了,生意做得非常大,据说他这两年做珠宝生意赚到的钱已经足够买好几部“丰田”轿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中国人熟知的“丰田”轿车有两种,一种是图中所示的第四代“皇冠”,也是中国引进的第一款丰田皇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种就是图中所示的第六代“皇冠”,1980年刚刚引进中国,绝对是当时最为新锐的高档轿车

这条线索引起了五华分局刑警队侦查员们的极大兴趣,虽然经过查实,这个“珠宝老李”和他们正在查的文物走私案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吧,那也只能说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这并不等于这个“珠宝老李”身上就没有一点问题,相反是肯定有问题。于是,五华分局刑警队决定对这个“珠宝老李”进行立案侦查。

不过,反映这条线索的特情耳目A表示他只知道有“珠宝老李”这么个人,但是他的真名叫什么?家住在哪里?有没有正当职业?之前有没有走私犯罪的前科?一概不知道,要往下查的话不(得)容(加)易(钱)。

对此,负责和该特情耳目接头的侦查员在五华分局刑警队队长的亲自授意下告诉特情耳目A:想方设法先把“珠宝老李”的真实身份给摸清楚,侦查经费刑警队长亲自掏腰包解决。一听这话,特情耳目A拍着胸脯表示:没问题,包在兄弟我身上。

然后,他就被打脸了。

在随后的二十多天里,特情耳目A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卖力探听,刑警队长交待下来的探听任务是一件都没能完成,那个“珠宝老李”就是条老泥鳅,行踪不定,且对谁都不说实话。除了打听到“珠宝老李”和一个叫XXX的人常有往来。

一听到XXX这个名字,刑警队长笑了,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嘛,这个XXX也是刑警队的一名正在试用的特情耳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某部刑侦局中的正在勘查物证的刑警

于是,刑警队长下令将XXX以查文物走私的名义带到自己办公室并亲自询问。根据XXX的说法:他跟“珠宝老李”是在1979年年底在东门桥头认识的,这个人叫什么真名他也不知道,只知道别人都管他叫“珠宝老李”。这个人珠宝生意做得相当大,在小东门桥头一带相当有名气,并且和不少从外省流窜来昆明的走私犯关系密切。自己曾经三次亲眼目睹“珠宝老李”将珠宝玉器倒卖给了从广东来的走私犯并获利颇丰。如今的“珠宝老李”正在一家亍办的综合加工厂违法经营的珠宝收购门市部当收购组组长。

不过,此时他和“珠宝老李”因为1980年2月闹的一出不愉快而断了来往。在翻脸前,他去过几次“珠宝老李”位于文庙直亍某号的住处,但是他从来不在住处里存放半件珠宝玉器,每次给外地走私商“拿货”的时候都是专门在别处取的“货”,而且每次去“取货”时都骑着自行车走不同的路线,可谓狡猾至极。

根据XXX反映的情况,“珠宝老李”身上的走私犯罪的嫌疑极大。在得到分局局长的批准后,五华分局刑警队组织了专案组专查“珠宝老李”,决定采取用特情耳目打入亍办综合加工厂珠宝收购门市部进行摸底的办法,力争尽快揭开“珠宝老李”的真面目。

然而,当XXX在9月下旬在五华分局的安排下通过有关部门希望通过正当途径安排到“珠宝老李”所在的珠宝收购门市部工作时,却被“珠宝老李”以“人员过剩”为由一口拒绝了,看样子这个门市部已经被“珠宝老李”经营成了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个人王国。看样子XXX这条路走不通,还得另辟蹊径。

于是,五华分局刑警队于11月底决定就在“珠宝老李”的门市部的上级部门——亍办综合加工厂的员工内物色新的特情耳目,弄清“珠宝老李”的犯罪活动。

为此,XXX向专案组提供了两个最有条件接触到“珠宝老李”的特情耳目候选人,分别是田某某和李某某。田某某曾经因为偷盗行为被五华分局拘留教育过;而李某某则在1974年参加过一次重大团伙走私案件,因为在落网后认真悔罪并积极检举揭发帮助五华分局将该团伙一网打尽,有重大立功表现而免于刑事处罚。此后两人基本上遵纪守法,未再有过新的犯罪活动,有被发展为特情耳目的可能性。

正当专案组盘算怎么接触两人的时候,田某某在4月24日因为醉酒耍酒疯,最后竟自己跑进某派出所无理取闹,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现在还在看守所蹲着呢。

这可真是困了就有人来送枕头,巧了么不是?

于是,专案组专门将田某某从看守所里保了出来,派专人做他的思想工作。在政策教育感召下,田某某表示愿意为“政府”工作,并且当即揭发了真名叫李贞昆的“珠宝老李”的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并且还帮助专案组做通了李某某的思想工作,使李某某也同意充当专案组的特情耳目。

为了让田某某和李某某安心当特情耳目,专案组专门向分局申请了一笔经费,给田某某和李某某的家发了生活补助,并送了不少米面油和副食品。这让田某某和李某某大为感动,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调查李贞昆不法行为的工作中去。不但他们自己亲自“下场”,还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分局的许可下在综合工厂内物色了一个采购员,从1980年12月下旬开始以搞采购为名专门负责跟踪李贞昆,紧盯他的一举一动以及和谁有接触。

由于侦查措施“对路”,所以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李贞昆的种种犯罪行为就一件接一件地汇总到了专案组的案头:

经查实,“珠宝老李”李贞昆自1978年以来就开始大肆进行倒卖珠宝和玉器的走私犯罪活动,由于他具有祖传下来的鉴别珠宝玉器的独门本领,再加上为人胆大狡诈,所以在珠宝玉器走私这一块很有名气,“珠宝老李”这个绰号也是走私犯们给他起的。

李贞昆自1980年2月担任综合厂珠宝收购门市组长后,更是利用这一合法身份当幌子,与来自广东、香港、澳门、美国和加拿大的走私犯相勾结,采取公开或者隐蔽的手法倒卖了大量的珠宝玉器和金银器,其中不乏国家一级或者二级文物。

此外还查明:李贞昆利用自己鉴定方面的专业知识,故意压低真品的估价,用很低的价格收购进来大量的珍贵玉器,然后唆使其妻温少明乔装打扮成“港澳同胞”或“海外侨胞”当“托儿”,将这些低价收进来的玉器高价专卖给走私犯,来获取巨额暴利。仅仅一副3000元收上来的玉手镯他们就敢开价10000元往外卖,最后一般在8000元左右成交,这样李贞昆夫妇能净赚5000元的暴利差价。

同时,负责盯梢李贞昆的工人在1981年1月的某天发现李贞昆骑着自行车来到廉泉巷某号的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了一圈后才锁了自行车,推开门钻了进去。工人觉得可疑,就在附近隐蔽并耐心蹲守,不一会儿就看到李贞昆从里面出来,锁上门后骑车走了。

工人将门牌号记了下来后急忙跑去报告——

半个多月的暗查,专案组通过特情耳目获得了大量的关于李贞昆走私犯罪活动的线索并摸清了他隐藏赃款和赃物的秘密地点,获取了充分且确凿的证据。于是经过昆明市公安局的批准,专案组在1981年1月24日将李贞昆依法拘留审查,并从他的家中搜出现金1800多元,存折4万元,从廉泉巷某号中搜出各种珠宝玉器总共550件,金条3根,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等金饰品7件,银元宝1个,银元、银豪和半开银元(指面值五角的银元)275枚,总价值超过1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元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元

“珠宝老李”李贞昆落网后,对自己倒卖走私珠宝玉器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且为了保命(他当时的走私涉案金额在80年代是够枪毙好几次的),他又向专案组供出了和自己有过勾结的魏留德、吴敦瑞等十五名走私犯。专案组顺藤摸瓜,将这十五名走私犯悉数抓获,还额外抓获了一名直接从境外多次潜入国内进行走私犯罪活动的走私犯。十五名落网的走私犯中有三名来自广东省,十二名来自云南省。这些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通过走私的方式将国内大批珠宝玉器、金银器——其中不乏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这类真品贩运出国,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照片 审讯

本案历经将近一年的侦办终于依靠特情耳目的力量胜利告破,一举抓获包括李贞昆、魏留德、吴敦瑞、温少明等走私犯罪分子十八名,缴获赃款41000余元,各种玉器786件,价值约15万元,金器9件(包括一尊明代的鎏金佛像,光这一件的价值就超过2万元),银器531件,价值约18万元,黑白电视机两部、录音机四台以及手表、照相机、计算机、自行车、进口音响以及高档家用电器等赃物,价值超过20万元(判决结果欢迎知情小伙伴积极补充,鉴于此案案值特别巨大,估计这些人里头有几个要吃“铜头花生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