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个王耀南,一部中国兵工史。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的创始人之一,一生南征北战,从1927年到1955年间,他总共参加战斗300余次,在军中7次被通令嘉奖。

他被人们亲切地冠以“工兵王”、“地雷王”、“爆破王”等称号,被毛泽东誉为“工兵专家”,还被刘伯承大力夸赞:“只要王耀南有烟,红军就没有过不去的坡,只要他有酒,红军就没有过不去的河。”

虽然功绩卓著,但他性格刚硬,心直口快,曾8次被降职,所以到1955年授衔之时王耀南只是一个少将。军衔虽然不算高,但他却拥有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

尤其是红军时期获得的二等红星勋章,是被苏维埃共和国政府规定的可以终身免除死刑的勋章,这是政府对他贡献的最高肯定,其他人无法相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次降职,王耀南仍不懈怠

江西萍乡上栗村,一个世世代代以生产鞭炮为生的小村庄,王耀南就出生于此。五岁开始跟着叔父学习鞭炮制作,短短几年就大有出息。1919年,村里一户人家不慎引发爆炸,大半个村子被夷为平地。

为了生存,母亲带着8岁的王耀南一路要饭,走了足足八十多公里来到了安源,之后便一直在安源煤矿跟着祖父做工。短短时间,聪明的王耀南就熟练地掌握了爆破技术。

1921年秋,王耀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他不同于这些只有三尺汗布(井下包头布,井上遮羞布,回家洗澡布)的矿工,也给王耀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给工人们传播的革命道理,更是让王耀南幼小的心灵感到无比的震撼。第二年,王耀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少年儿童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2年9月,他带领儿童团贴标语、撒传单、高唱《劳动歌》,参加了由刘少奇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刘少奇曾说:“我能领导大罢工取得胜利,靠的就是像王耀南这样的产业工人。”

1927年,安源矿工参加了毛泽东组织的秋收起义,王耀南担任工农革命军一师二团爆破队副队长,后来一师改编,王耀南被降为班长。10月,他跟着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从此由一个“煤黑子”变成了一名红军战士。

1928年,国民党五个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二次“会剿”,黄洋界保卫战打响。当时我军守卫黄洋界哨口的部队只有一个连,王耀南接到上级命令,死守一个口子,不让赣军攻上。

部队将井冈山赤卫队送来的淬了毒的钉子铺在了路上,然而钉子不多,全铺上又很容易被敌人发现,所以对敌人也形不成多大的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对地形的观察,王耀南发现黄洋界上有不少松树,松树上还有很多马蜂窝,一些年轻的战士们玩心重想把它捅下来,被王耀南制止了。

他让战士们砍来藤条绑在树枝上,不要惊动马蜂窝,战士们不解。战斗打响,蜂拥而上的赣军并没有踩到竹钉,王耀南让战士们拉动树上的藤条,蜂窝一个个掉落下来,马蜂也轰然出动。

敌人被马蜂蛰的到处乱跑,自然也就踩到了钉子上,就这样,敌人被蜂窝战术击退。虽然没能彻底将敌人击退,但也极大地鼓舞了战友们的士气。一整天的激战,我军取得胜利,敌军威风大灭。

此战过后,王耀南被调特务营任排长。后来部队缺盐,他又用自己所学知识从炸药中提炼出了少量硝盐,为部队解决了生活供给不足的窘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在朱德的指挥下,王耀南带领战士们在湘水架设浮桥,这也是红军史上首次架桥。任务顺利完成,王耀南荣升连长,他的才能被挖掘,也得到了更多的展现机会。

后来因思想错误被下调为排长,1930年,王耀南加入中国共产党。刚入党不久,他就接到了朱德亲自指派下来的任务——组建工兵连,而他即任工兵连连长。

朱德说:“工兵很重要,一千年前就有了。工兵逢山开路,逢水架桥,这个任务很光荣,但也很艰巨。”

7月,王耀南英勇请命担任敢死队队长,利用机枪和手榴弹冲破敌人河防,指挥敢死队炸开长沙城门,军队顺利占领长沙。但是战后省特派员却故意找茬,将王耀南降为了伙夫班长。

对于这种无理降职,王耀南却很坦然,他不消沉不懈怠,仍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英勇奋战。第二次攻打长沙,王耀南再任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