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发为干戈白,心于社稷丹”,这句话用来形容王树声大将的一生最合适不过。

王树声是我军的一位战功卓著又具有传奇色彩的将军,在战争时期,他凭借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并被屡屡委以重任。

建国之后,毛主席亲自点将王树声担任国防部副部长、总军械部的第一任部长,王树声就任之后,不负毛主席所托,为改善我军的武器装备立下了汗马功劳。

毛主席、周总理称他为“我国军械工业生产的功臣,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树声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其优秀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黄麻起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鄂东麻城也相继发生了反革命暴乱,那里的土豪劣绅勾结红枪会上万的会徒围攻麻城县城,疯狂屠杀农协会员和革命群众,此地的情况十分危急。

为了阻止这场暴乱,中共麻城县委、县农民协会紧急动员了3000余农民自卫军固守县城,击退匪徒的猖狂进攻。

连续几天持续作战之后,城内开始缺粮少弹,农民自卫军的战斗力开始逐渐变弱,为了挽救目前的形势,国民党麻城县党部、县农协决定派人赶赴武汉向省政府求援。

县农协组织部长王树声在得到命令后,连夜带领一名农协会员潜出县城,第二天,两人赶到武昌向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常务委员兼农工厅长的董必武汇报城内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必武在得知真实情况之后,立刻与各方代表商议解决办法。随后,董必武以省政府的名义命令省警卫团一营、黄安县警备队和警备自卫军赶赴麻城平叛。

后来,董必武将这件事情告诉给了毛主席,当时,毛主席正在武昌举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主席得知这件事情之后,立刻决定派出200名学生军驰援麻城。

董必武听到毛主席的决定,十分高兴,他笑着对王树声说道:“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同志对麻城农民运动极为关注,他决定派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军,由你带路前往麻城平定反革命叛乱。”

王树声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无比兴奋,他激动地对董必武说道:“谢谢董先生!谢谢毛先生!”

5月14日下午,王树声来到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内的大操场上,前来接收他即将要带领的200名学生军。

傍晚的时候,毛主席率领农讲所的全体学员为学生军送行,在部队离开之前,毛主席特意上台向大家做了动员讲话,鼓励大家英勇奋战,不畏艰险,并且他要求学生军来到麻城之后,一边打仗,一边做群众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王树声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毛主席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样子深深印在了王树声的心里。

5月中旬,王树声带领援军回到了麻城,与敌人匪徒进行了拼杀,后来,随着学生军的威名大震,城内的匪徒纷纷落荒而逃,麻城的反革命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

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之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确定举行秋收起义。会议结束之后,毛主席赶赴湖南,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10月,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就在毛主席前往井冈山的同时,王树声和潘忠汝、戴克敏、吴光浩等人一起领导了“黄麻起义。”

黄安县城失守之后,这里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王树声凭借着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在这里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并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树声担任了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成为了鄂豫皖红军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1932年10月,徐向前、王树声等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了鄂豫皖苏区,一路西征四川,在此期间,他们指挥红军英勇奋战,红四方面军从原本的2万人迅速扩大到了8万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王树声十分关心中央红军的安危。1935年5月,中央红军到达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两个月之后,两队人马来到了当时党中央的住所毛尔盖,一到地方,王树声顾不上休息,立刻来到了毛主席的住所拜会毛主席,这是两人时隔八年的在一次相见,长时间未见的两人聊了很多,彼此心中都是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