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都知道

“感觉自己不太行的时候

就去一次太行山”

而实际上呢

太行山那也是真的很“行”啊——

正因为有了太行山

才产生全华北地理地貌中

最“行”(xíng)的一些存在

河南则因为太行山

有了最“行”的片片风景

河北则因“太行八陉(xíng)”

而有了最“行”的条条通路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xíng”

不看到最后你肯定猜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行山,真的太“xíng”了

太行(háng)山,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曾被称为“大形山”“五形山”

而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太行山也可以叫“五行山”——

所以,首先从字面意义上而言,太行山的确很“xí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新乡境内的南太行

而从地理、历史与文化意义层面而言,太行山那就更“行”了;

甚至可以说太行山是塑造华北地貌中最“行”的存在——所谓“太行一山起,华北万物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新乡南太行宝泉大峡谷的见龙瀑

这里是“曲峡”(曲流峡谷)的代表性景观之一

“八百里太行”被誉为“中国自然与精神的脊梁之山”——

太行与黄河,以一山一河之力,就命名了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

而在历史上,这片被称为“中原”的土地,就是中国最早的“山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行龙脊”

虽然号称“八百里”,实际长度却超800公里。

所以,太行山与秦岭相似,并不只是“一座山”——而是横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将华北大地一分为二“大地脊骨”一般的宏观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永定河峡谷丰沙铁路

该线路是从北京跨越太行山脉进入山西北部的通道之一。

太行山的隆起,促进华北平原的隆起和山西众多盆地的诞生;

同时也孕育了诸多河流,成为华北平原的“三江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太行山八泉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行山主峰

位于河北蔚县与涿鹿县交界的小五台山

小五台山有5处制高点,分别为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处台顶的海拔高度均超过2500米,其中以海拔2882米的东台最为著名。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2期

制图/蔡博峰

太行山(狭义版):

即太行山系主脉,南起中条山,其南界在黄河风陵渡,向东经王屋山,再往东北沿河南、河北、山西间的界山延伸;

然后转为河北、北京境内的小五台山、军都山。太行山北界在军都山东北端的北河。

太行山(广义版):

除上述外,还包括太行山系主脉西边的一些支系,它们是太岳山、系舟山、五台山、恒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北太行地质与地貌典型结构示意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增附刊》2020年12期

作为中国最著名山脉之一,它既是中国地理第三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也是中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同时还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行山分隔开了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图为太行山以西长治盆地一带卫星遥感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10期

而在上古时期,华夏文明也是围绕太行山起源发祥。

在华夏先民的生存空间与地理概念中,太行山就是人们心中的“天下之脊”。

先民们最早的繁衍之地在郑州桃花峪以上的黄河中游地区,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太行山南麓、黄河以北的平原、太行山西端的渭河平原,以及太行山西边的涑(sù)水—汾河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俯瞰郑州桃花峪黄河大桥

然后,随着太行山山前平原的向东推进,文明也向东扩展,在太行山东麓的安阳,也才出现了距今3000多年的殷墟遗址;

距今约1800年前的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扫平北方时,华北平原的天津至现今黄河三角洲的大片地区还在海中——

所以,太行山是华北平原的“母地”,说太行山是华北平原最“行”的地理存在并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妇好墓

习惯上,人们把太行山分为三段,即河北境内的北太行、河南境内的南太行和山西境内的西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济源,月光下的太行、王屋雪夜云海。

南、北、西三段太行有个最大相似点——

都位于断裂带上,从而分布了难以计数的黄土冲沟,这些冲沟都呈东西走向,山形陡险,沟内分布着非常高大的岩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行山像山墙般立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西边

图为山西长治太行山区典型的岭脊型墙状山

因为重力崩塌和流水侵蚀作用,石灰岩山体形成峻峭岩体,宛如延伸的长城。

但南、北、西三者也有很大不同。

北太行缺水,西太行更甚,那里已基本就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太行山深处,缺水的井陉大梁江村

该村原名大梁家,出于对水资源的强烈渴盼,后更名为“大梁江”。

但河南境内的南太行则大有不同——那里饱受流水滋润,也成就太行山系最“行”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济源,从208国道穿梭于太行山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行山,

把最“行”的风景给了河南

南太行所在的河南新乡、焦作一带,因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泉水众多,有“华北地下水库”美称。别提多滋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行山系云台山

河南焦作百家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新乡辉县南太行万仙山

而在南太行横亘而过的林州,还有被誉为“人工天河”的水利工程——红旗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林州红旗渠

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改变了南太行的气候和地貌,使这里不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而且森林覆盖率高,每一条山沟都郁郁葱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焦作青龙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行山山系及水系分布示意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增附刊》2020年12期

绘图/范晓

其次,在地质史上的燕山运动期间,南太行东侧是大断裂带,断裂带以西隆升成高原,以东沉降为平原,中间则是绝壁林立、山峰巍峨的太行断崖;

南北走向的断崖又经东西走向的安阳河、淇河、沁河、丹河、蟒河、卫河、峪河等河流切割,形成了众多的峡谷、悬崖、名泉,使南太行的风景无比绚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关山国家地质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新乡郭亮村,红色嶂石岩地貌高崖近乎垂直,人们在其上修筑郭亮挂壁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挂壁公路是南太行特有的景观

其范围集中在豫西北及晋东南。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5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行八陉(xíng),

把最“行”的路段给了河北

“陉”(xíng),是指山脉中断之处的自然通道。

著名的“太行八陉”则是指横穿太行山脉的八条重要通道,由南向北分别是轵(zhǐ)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蒲阴陉、飞狐陉、军都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图看懂太行八陉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6期

自古以来,“八陉”各有各的“绝技”,比如“老三”白陉,处在南太行最险峻、最难通行但也是最壮观的一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省境内的白陉古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七”飞狐陉是八陉中最美的峡谷通道,塔峰景观最为集中,这条陉位于河北涞源县北和蔚县之南。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5期

摄影/孙静文

“老大”轵关陉,能够贯穿太行山、连接华北平原与汾河盆地,八陉之中仅它与“老五”井陉能够做到;

而“老五”井陉,它在八陉之中的地位,更可谓重中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固关为井陉道上的重要陉关,地处山西平定县境内,古道、国道、高速公路和长城在这里交会。

从“井陉道”上,运来一座河北省会

八陉之中,如今河北石家庄辖内的第五陉——井陉,交通意义最为重要的一条陉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太铁路(原称正太铁路)娘子关段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的一个关隘,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县西口。

从两千多年前的秦皇古驿道,百年前的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到当代的国道和高速,都沿着这条通道穿山而过,形成一幅罕见的古今交通交会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图片以看清字迹)

井陉古今要道交会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9期

秦汉时期的井陉道,曾是太行山里唯一可走大车的路;井陉贯穿太行山、连接华北平原与汾河盆地,在八陉之中,只有井陉和“老大”轵关陉能够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井陉苍岩山景区

此处为太行山支脉

其他六陉,都是太行山腹地或晋蒙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通道,相比井陉与轵关陉,地理意义有所逊色——

因为,汾河盆地与华北平原的沃野千里,既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祥地,也是历史上农商繁荣、文化昌盛的天府重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无论是进行商贸活动还是战争,都必须通过这“太行八陉”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8期

再者,井陉比同为“咽喉要道”的轵关陉更胜一筹——

井陉西端的太原—晋中盆地,地处汾河盆地带北段,无论周秦的晋阳,还是汉以后的并州,都是山西的重心所在;

到了近代,更是催生了富可敌国的晋商,因此,井陉也比“老大”轵关陉能做得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原汾河二库风景区

而最值得一提的,则是井陉与河北省会石家庄的息息相关——

石家庄“因路而兴”,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正太铁路(石太铁路前身),则是山西与省外连接的第一条铁路,而它与井陉道基本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太铁路东起石家庄,西至太原,全线共设有35个站。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4期

一方面,铁路将井陉道西端的太原纳入更为先进的交通体系;

另一方面,也成就了井陉道东端的石家庄,使之从一个小村庄一跃成为大都市,乃至如今的省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之石家庄

如今,石家庄火车站已成为中国三大货车编组站之一,石家庄也由一个清光绪年间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演变成主城区300多万人口的省会大城。

而沿着井陉道延伸的那条铁路干线,也由“正太线”改称为“石太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行山深处

石家庄冬日的嶂石岩冰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行山的珍稀物种,

也真的很“刑”

有一种神秘且珍稀的“大猫”,如今依然深藏太行山中。

山西晋中和顺县至榆次区约800平方公里的太行山中部山地森林里,每年可记录到40只左右成年华北豹,以及若干幼崽——这也是整个太行山目前已知华北豹的最大种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0成体+15幼崽

2022年山西和顺县华北豹全家福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24年03期

供图/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

中国拥有野生豹的省区只剩山西、河北、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四川、青海、西藏、云南、吉林等11个;

在过去,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大多数地区,都曾有野生豹广泛存在,如今却已大变样。

而凭借强大适应力与残存的栖息地,华北豹在太行山区仍有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9国道边的小饭馆中,巡护队员检查红外相机的收获,万万没想到存储卡中竟出现华北豹身影。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2期

供图/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红山动物园中的华北豹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北豹,其在山西省的种群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此外,同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山西省鸟”褐马鸡也在太行山中悄悄恢复着种群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62年,英国博物学家斯文侯获得一份马鸡标本,它的形态完全不同于当时西方世界已知的白马鸡,与蓝马鸡也颇有差异。经对比研究,斯文侯将其定名为褐马鸡,这也是目前人类以西方科学体系命名最晚的一种马鸡。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2期

褐马鸡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鸟类,分布于山西及河北局部地区(留鸟),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红皮书的濒危物种。

褐马鸡羽毛华美,姿态雄俊,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尾羽,状如马尾,故得名褐马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清朝时一对褐马鸡在欧洲市场可售银币千元以上,也正因此,我国褐马鸡资源长久以来遭到极严重破坏——为了保护珍贵的褐马鸡,1984年山西省将它选为省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省鸟”褐马鸡

巍巍太行,林深藏珍,华北豹、褐马鸡、林麝、黑鹳、白鹳、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其中悄然繁衍——

但如果想要猎取这些珍稀的“大山精灵”,到底行吗?答案是,“刑”,真的很“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太行山大峡谷

在古老传说中,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等神话都发生在太行山脉;

如今,人们依靠愚公移山的精神让巍巍太行愈发“天堑变通途”,太行山也将见证一场场壮美的新“神话”变为现实。

感谢

中国国家地理

给大陉网开白名单

【参考文献】

[1]《太行山:中国自然与精神的脊梁之山 中国国家地理增附刊》2020年12月

[2]《太行山把最高的山脊留在了河北》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02月

[3]《孙继民:河北之名的来龙去脉》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2019年12月05日

[4]《井陉 太行山的路没有哪条比它更重要》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09期

[5]《挂壁公路 太行绝壁上的天路传奇》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05月

[6]《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05期

[7]《有眼不识“太行”》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05期

[8]《中国的脊梁,凭什么是太行山?》地道风物 2021年11月29日

[9]《山西晋中 华北豹家底调查》 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03期

[10]《山西:华北豹种群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央广网 2024年05月15日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ID:dili360)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问题留言 我们竭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