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发布公告,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6月1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下调190元、180元。

多地92号汽油重回7元区间

本轮油价调整是今年以来的第12次调整,端午节假期前,油价调整曾因未达到调价最低标准线而搁浅,没能如预期般实现“三连降”,假期结束后,国际油价波动走低,国内油价也终于迎来再次下调,车主出行成本进一步下降。

本轮调整折合成升价计算,92号汽油价格每升降0.15元,95号汽油价格每升降0.16元,0号柴油价格每升降0.15元。以普通私家车50L的油箱容量计算,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7.5元钱

经过本轮调整后,年内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整体呈现“五涨四降三搁浅”格局,此次价格降幅也是年内第二大,仅次于5月15日的那轮调整(彼时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235元、225元)。从全年至今情况来看,汽油零售价每吨累计涨了380元,柴油零售价每吨累计涨了370元。仅从二季度至今情况来看,呈现出“两涨三降一搁浅”格局,价格下调次数已超过上调次数,从调整幅度来看,本轮调整后二季度单季价格亦呈降势,汽油零售价降了95元/吨,柴油零售价降了90元/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经过本轮下调,除价格较高的海南、西藏外,其他地区的92号汽油价格都降到了8元/升及以下的水平;95号汽油方面,除海南、西藏外,多数地区价格集中在8.1元/升到8.6元/升之间。

对于油价下调原因,金联创分析称,主要影响因素是OPEC+6月初会议达成的减产政策不及市场期待,再加之原油增产预期,导致本轮调价周期内的国际原油价格承压下跌,国内油价也应声下调。

国内批发市场方面,根据多家机构发布的研判,汽柴油交投均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行情则跟随原油价格呈现窄幅调整。金联创称,在供应方面,山东地炼及主营炼厂开工率仍有下降空间,整体来看成品油资源供应相对减少;需求方面,农耕接近尾声,农业用油或陆续下滑,同时国内高温多雨天气,以及沿海地区休渔期对柴油需求仍有抑制,柴油整体需求预期不佳,汽油在高温及暑假临近作用下,需求预期好于柴油。

对于后市情况,由于本周期末国际油价已现反弹,不少机构也因此认为未来调涨概率偏高。而对于三季度情况,国贸期货研究院分析称,得益于暑期消费旺季的驱动,油价整体重心在三季度仍有望进一步上移。

根据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十个工作日”的调整原则,下一轮调整时间为6月27日24时。

OPEC+决议引发国际油市动荡

今年上半年,油价总体上涨势头较强,但5月明显承压,6月前,市场普遍持观望态度,等待OPEC+联合部长级会议关于减产的最终决定。

6月2日晚,OPEC+会议如期召开,从结果来说,各方同意延长目前部分减产协议至2025年。但具体来看,其中部分措施远不及市场预期,尤其是对2023年11月开始的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措施只延长到今年9月底,随后会逐步取消的决议。这一“时间表”加剧了市场对供应增加的担忧。此外,俄罗斯、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减产执行不到位,阿联酋获得2025年日均产量目标提高30万桶的曾产权等会议中传出的信息,也被解读为OPEC+减产决议的强制效力不足、各成员国存在意见分歧、未来仍面临内部权力博弈。会议结束后,交易层面的悲观情绪快速发酵,造成市场震荡,国际油价加速下行。6月3日,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盘中跌破80美元/桶,创今年2月以来新低;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也在当日大跌超过3%,降至75美元/桶以下。

此后,沙特能源大臣还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表示,沙特阿拉伯将在未来三年内提高石油产量,计划在2027年将石油产量恢复到1200万桶/日至1300万桶/日的水平。摩根大通也在研判中表示,随着需求增长放缓和非欧佩克供应激增,市场可能在2025年出现大规模的供过于求,过剩规模或将达到100万桶/日。这些因素也进一步引发了市场看空情绪。

不过,6月中旬起,OPEC发布的月报对石油需求增长预期较强,称鉴于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持续增长,下半年全球石油日均消费量将同比增加230万桶,比上半年增加约15万桶,高于行业预期,这也引领了国际油价形成反弹,但截至6月13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仍在85美元/桶以下,WTI也尚未重回80美元/桶水平。

对于国际油价的后续走势,中化能源分析师王海滨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石油市场形势的变化,OPEC+会议对油价的压制作用会逐渐减弱,从而有助于市场在今年余下时间内走出一波先跌后涨的行情。高盛则在近日发布的研判中称,考虑到夏季运输和降温需求,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的原油市场会出现供应短缺,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会在三季度涨至86美元/桶以上。卓创资讯也研判称,仅就第三季度来看,供应端和目前相比不会出现增加的风险,叠加第三季度的美国石油需求高峰期,石油供需两端将同时对油价形成支撑。不过,国际能源署(IEA)在6月12日发布的报告中给出了长期的悲观预期和警示,该报告称,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正在放缓,以美国为首的全球石油产量的激增,可能会将闲置产能推至前所未有的水平。(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