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可以说是每个人理想中的爱情,两人志趣相投、心心相印,一起走过了52年的岁月,真是令人感动和羡慕。

但很少人知道,周恩来在邓颖超之前,还有一位红颜知己,他就是张若茗,她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新时代女性,两人也一起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还一起去了法国勤工俭学,周围的人也十分看好他们,可为什么他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若名于1902年出生于河北清苑县,父亲乃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首富,家境可谓十分殷实。这也为张若名提供了极好的外部环境,养成了她大家闺秀的性格。

直到后来母亲去世后,父亲在丧期未满一年的情况下续弦,令张若名大失所望。她开始变得叛逆,开始厌恶这个家庭,她讨厌父亲的背叛,张若名从一个听话的大家闺秀一步步走上了与父亲的对抗之路。

1916年,她考入了当地的女子师范学校,结识了好几位同窗好友,其中一位就是邓颖超。在学校里,张若名展现了自己出色的文学功底,她的文章经常被发表在校报上。

1919年五四运动时,北京游行的学生被残酷镇压,天津学生也十分愤怒,后来张若名所在的学校联合其她几所女子院校成立了“爱国同志会”。

张若名作为评论部部长,曾三次被推选为代表与天津其他各学生同盟一起赴京请愿。

1919年9月,周恩来、张若名、邓颖超等人一拍即合,组织了一个男女平等的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让天津的爱国运动有了领导核心。

不久后,张若名便用“衫陆”在觉悟社刊物《觉悟》上发表《急先锋的女性》一文,文中说:“女子解放从女子解放做起,不要等着旁人解放。”

张若名知道全国像她母亲这样的女性还有很多,她从自身的经历中认识到解放妇女的重要性。

觉悟社的成立,让天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有了领导核心,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爱国活动中。

张若名和周恩来经常在一起研究斗争的形式,探索着该如何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0年1月29日,张若名和周恩来、于方舟、郭隆真在领导学生运动时被天津反动军警所羁押,这一扣留就是半年多的时间。

共同落难的环境和遭遇,让周恩来和张若茗的情谊瞬间发酵。在与世隔绝的牢狱里,身为男子的周恩来扛起照顾张若名的责任,从工作到精神层面,心意相通。

邓颖超晚年跟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说:“那时觉悟社的人都说,如果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和张若名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张若名参加学生斗争,还坐了牢,她的父亲很气愤,扬言要跟她断绝父女关系,还想赶快把她嫁出去,以免她再次惹事生非。

张若名为了逃避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与张若名、郭隆真等190多位勤工俭学生,从上海出发,登上了法国邮轮“波尔多斯”号,漂洋过海,走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道路。当时16岁的邓颖超,由于年纪太小,没有能够一起去法国。

在巴黎时,周总理和张若名先后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张若名的法文比较好,在学习马列主义时,经常由她担任主讲人,这些讲稿还被发表在“少共”的机关报《赤光》上。后来还化名撰写了中国妇女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剩余价值》《阶级斗争》《帝国主义浅说》等文章。

后来,周恩来还把这三篇文章带回到了国内,交给了上海的团中央,在国内发表,文章一经发表,影响甚大,在《阶级斗争》一文中,张若名清晰的介绍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其中的观点与毛泽东写于1925年12月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相对照,张若名的观点已经比较成熟了。

在法国的生活中,当周恩来和张若名放弃独身主义思想后,这对惺惺相惜、患难与共的战友很快发展成为恋人。初恋是美好的,多年后的周恩来依旧念念不忘。

但是他们的恋爱并没有持续太久。当时法国方面的共青团主要领导人任卓宣和张若名意见不合,任卓宣其人想法十分激进,而且唯我独尊,对于别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张若名的苦恼可想而知。在任卓宣的指挥下,张若名在一次会议上暴露了身份,引起了法国警方的注意,险些被驱逐出境。之后就一直处在被秘密监视之下,还多次遭到盘查。顺便提一下,这个任卓宣后来回国, 曾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不久后被捕变节,成为国民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名干将。

彼时身为恋人的周恩来被调离了法国,而好友郭隆真也去了苏联学习,张若名在法国举目无亲,孤立无援。又因为家庭出身的问题,还要接受组织上的审查。

多方面的压力之下,张若名决定退出党组织,专心在法国求学,从此不再过问政治。

而张若名成绩优异,通过考试顺利进入大学,同时,她得到了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法国参议员遗孀的资助,解决了学费问题。

至此,周恩来与张若名就此分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周恩来奔波于法国、英国、德国,从事秘密工作,过着职业革命家的生活, 他所处的险恶环境与张若名所渴望的安定的留学生涯的距离越来越大。

1928年,周恩来在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后,绕道欧洲返回国内。在法国期间,他与张若名进行了会面。

周恩来告诉她,自己已经在1925年与邓颖超结婚。在聊到革命事业时,周恩来感慨地说,当初那些并肩作战的同志们,很多都各奔东西了。

两人离别时,周恩来向张若名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而两人下次再见,不知会是什么时候。

后来,郭隆真看她一直单身,就想起了自己同在法国留学的同乡杨堃,她热心地介绍两人认识,并极力促成这两个优秀青年的百年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夫妻的确是十分优秀。当年年底,张若名也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了中国女性中的第一位留法博士。

她的学位论文——《纪德的态度》,受到热烈好评,甚至还获得了纪德本人的认可。论文在里昂与北平接连刊印,人们争相拜读。

在拿到学位的第二天,张若名便与丈夫踏上了回国的路。

夫妻两人回国后,她被聘为北平中法大学文学院教授,丈夫杨堃则回到原保送她留学的河北农业大学任教。

1937年至1945年间,华北沦陷,张若名不愿为日寇做事,弃职赋闲,专门从事法文研究。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和中国民主同盟会都向她发出过邀请,但她坚守自己“不问政治”的诺言,全都拒绝了。

1948年4月,她和丈夫杨堃应邀前往云南大学任教。

1955年4月8日,周恩来赴印尼参加亚非会议途经昆明。此时张若名已经随丈夫回国教书,就在云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再次利用这一机会,会见了张若名和她的丈夫杨堃,并一起共进午餐。

张若名大喜过望,连忙和丈夫进行介绍。且周总理也十分风趣幽默,鼓励他们好好做学问。

周总理和他们进行了一番友好的谈话,希望他们夫妇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人才。张若名和丈夫十分感动,并且表示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周总理还打趣他们说:在来之前,小超嘱咐我一定要代她来看看若名姐,如今看来若明过得很好,小超也可以放心啦。

临别时周恩来向张若名夫妇询问道:是否愿意回北京工作?

不过最后,张若名还是婉拒了周总理的邀请。

由于种种原因,张若名不堪受辱,于1958年投水去世。周总理与夫人获知后,为她深感愤慨,一直记挂此事,在他们的过问下,云南大学党委承认了对张若名的错误批判,1980年张若名最终得以彻底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