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张明月

盛夏的阳光,肆意地照耀着鲁山的绵绵群山,放眼望去,漫延开来的苍翠格外明亮,其间,沾临高速游龙一般,蜿蜒向南,通向了山的那一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赵,吃完饭上咱村公园里溜达溜达吧。”

“他婶子,今晚7点,咱还一块去跳舞啊。”

“老李啊,下午忙完桃园这点活,咱俩去健身器材那比比不咋,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池村、大里村、吴家台村,都位于鲁山下淄河旁,如今随着淄河滨河公园的建成,农闲之余的左邻右舍,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65岁的吴明亮,脸庞黝黑,身材健硕,憨厚的笑声洪钟一般:“村里给俺安排照看配电室和公园里的滴灌,今年天旱,我一天得来个七八趟,防止出安全隐患,再就保证咱公园这花花草草能定时喝上水。”

“滨河公园涉及咱西池村这段,总共是2800多平方米,原先是荒草遍地、垃圾成堆,有些地方还堆着‘农家肥’,这两年先后投资60多万元,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脏乱差,现在村民出门,散步有漫道、跳舞有广场、健身有器材……”西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汝卫很是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吴家台村,记者偶遇了85岁的狄大娘,鹤发童颜,她用手里的拐杖轻轻点着地面,和蔼的微笑里满是故事:“现在的生活是真好。”

“谁不说俺家乡好……”再熟悉不过的旋律唱响的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午11点10分左右,北崮山村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长者食堂里,十几位长者正吃得津津有味。

“这饭菜软乎乎,吃着舒服”“茄子真好吃”“咱食堂自己做的馍馍就是香”……

“大娘,再给你添半碗稀饭不?大爷,再给你加勺子菜?”35岁的义工王莹莹和老人们亲切得像一家人。

“吃得合口不?”“最近身体不孬啊?”“吃完饭,在这打打牌,也挺好。”领着记者参观的北崮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焦和方对老人们的关怀无微不至。“咱这食堂有790多平方米,村里85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上下两层,还能休闲、娱乐和健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近两年,北崮山村聚焦民生实事,新改建扩建绿化带3600余平方米、花池50余个,整治立面2000余平方米,安装护栏400余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

行走在北崮山村的街角巷尾,民居错落有致,街道经纬分明、干净整洁,依托自然景致建起的公园、长廊点缀在村子里,踱步村中如在画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不说咱家乡好,幸福的生活万年长……”

当跟着福山村两委成员王帅,来到“西沟里”“大门里”的老街上,扑面而来的年代感,让记者仿佛听见了20世纪80年代“28大扛”的车铃铛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街利用匣钵、窑墼、高爖、爖片等废旧材料,改造残垣断壁;依托老街样貌,把故事绘在墙上,把影展搬到墙上;改建的小花园、小景观,也是借旧成新。

几百米的街道,老墙、老院、老屋、老树、老窑,新生中残存着点点斑驳,向人们讲述那曾经的过往和赓续着的故事。

“现在这两条老街,经过我们的打造,已经有很多年轻人来这里拍婚纱照了。”王帅自豪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有时候是一“宝”,有时候却会成为一“难”。博山城西街道金凤园小区,始建于1999年初,33座楼99个单元1146户,紧邻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位置优越、风景秀丽,曾经是博山的“明星”小区,但近几年却因为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成为了一个另类“明星”小区。

“垃圾多、停车乱,有些住户扯出来的电线就跟蜘蛛网差不多,花园成了菜园,没有人车分流,俺这些老人还有孩子,出门都害怕……”谈起过去,43岁的居民沈丽娜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去年,我们通过详细摸排,全面掌握了‘金凤园小区’的乱搭乱建、乱栽乱种、乱扯乱挂等情况,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人员坚持面对面交流,挨家挨户上门讲政策、讲道理、以理服人、以诚感人,最大限度地争取理解和支持。”城西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娟说,如今投资13万元建起了社区凤凰驿站;投资33万元进行了安全出行提升;投资50万元建设了“暖心”车棚,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有了显著提升。

群众身边事,看似鸡毛蒜皮、芝麻绿豆,但点点滴滴关乎民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4年年初博山区确定了1260件区镇村三级民生实事项目,4月份动态调整新增民生实事项目87件,5月份又动态调整新增民生实事项目74件。截至5月底,全区确定的1421件区镇村三级民生实事项目共开工1209件,开工率85.1%;完工679件,完工率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