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小学科学教育团队根据本省乡村学校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出现的短板,做好顶层设计,精细部署,全方位实施乡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计划。

聚焦真实问题,探寻问题根源

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吉林省抽样县区对相关科学教育问题反馈显示,学生科学学习方法有待改进,科学教师探究与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科学课上学生动手实验机会需要增加。

经过数据分析和调查研究,初步发现问题的产生原因:

在课堂教学方面,部分地区乡村科学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落后,不清楚科学思想与方法教育的价值、内容和教育方式,缺少教学策略。受限于自身专业学科背景,部分教师缺乏在探究实践方面的创新举措;很多教师在科学课堂上开展实验教学时,仍然侧重对知识的讲解,缺乏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教研工作方面,部分地区教研工作者忽视了乡村科学教师的现实需求,缺少与科学学习方法、探究实验等相关的主题式或项目式研讨活动;没有形成“协同教研”的模式。地区间、学校间的教师教学经验分享空间不足,有关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创新实验教学的前沿教育信息和先进典型经验推广力度不够,优质科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传播速度和辐射范围不达标;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研工作没有辐射到全部乡村教师,部分乡村地区教师对科学学习方法了解不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重心下移,加快教研转型

延边州科学教研室制定科学教师教学指导意见,同时各级科学教研室对一至六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整体、细致的规划,督促各个学校将基本科学实验课作为优先保证的重要教学内容。强调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帮助学生学会在真实科学情境中解决复杂的问题。

延边州依托吉林省教育学院协同各市州教育学院建立的省、市教研员乡村学校与薄弱学校联系点制度,实现教研工作阵地前移、重心下移。根据调研情况,梳理相关学校在科学实验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州内各级科学教研员到边远地区的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持续开展教学指导,帮助这些学校提升科学教育教学质量。

延边州各级科学教研室以探索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及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为工作重心,整合本省高校的科学教育资源,探索“省—市—县—校四级协同”教研工作机制;加快教研转型,推动科学学科的教研工作从理念到实践发生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在教研工作目标上,关注科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指导、科学探究实践教学的策略以及乡村科学教师的现实需求;在教研方式上,采取体系化、主题式、持续跟进式的教研方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与改进;在教研形式上,依托省级科学学科中心组,推进城乡联动、区域联动、校际联动,将优秀教学经验点对点地传递到科学教育薄弱的乡村地区。

多措并举,推动科学教育均衡化发展

延边州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农村科学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全面推动科学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撑。

其一,教研工作的重心进一步下沉。一方面,教研活动的设计重视乡村教师需求,根据教师的需要和问题设计教研活动。另一方面,教研活动过程中注重乡村教师全程深度参与,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教研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其二,各级科学教研室针对科学教育薄弱地区,以质量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围绕专项主题持续开展教研活动,开启主题式、项目式教研的新尝试。同时,开展持续跟进式的教研活动,帮助乡村教师了解科学思想与方法教育的价值、内容和方式以及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其三,各级科学教研室推动跨区域协同教研、城乡学校结对教研等协同教研方式。同时,将省、市、县、校连成一条线开展教研活动,选出各地区教研能力突出的科学教研室和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带领教研能力较弱的乡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

其四,积极探索“互联网+教研”新模式,推进教研工作数字化应用。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和学习交流空间,持续传播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研工作效率。借助网络媒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线下教研活动结束后再将点评及反思发布在内部交流平台,开展进一步的研讨活动,借此向广大乡村教师推广前沿教育信息和先进典型经验。

其五,科学学科中心组对科学教育薄弱的乡村学校组织开展“送教下乡”“送教基层”“结对帮扶”等多种活动。利用同课异构、课例观摩、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对乡村学校教师进行指导,从而促进乡村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缩小省内各区域城乡科学教育发展差距。

(作者单位分别系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14日第7版

作者:王海燕 沈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