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赋春镇严田村老党员在道德讲堂内为孩子们讲述家风家训故事。 程新德 摄

家风当惟孝悌,世业乃在诗书。”“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芒种时节,在蒙蒙细雨中走进江西省婺源县的乡村小巷,青石板路两旁,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每栋民居门前都挂着一块精致的牌匾,上面记录着户主姓名和本户人家的“微家训”。

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祖籍所在地,近年来,婺源县积极挖掘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家风建设,创新实施“微家训”工程,以优良家风带动形成“户户好家风、村村好民风、处处好乡风”的文明新气象,进一步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传承优秀文化,挖掘整理“微家训”

在婺源县城西北部约20公里处,有一个青山耸立、绿水环绕的古村落,名为西冲村。过去,这里是“徽饶古道”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当地村民热情好客,自发组织轮流为路过的客商提供茶水,赢得了广泛赞誉。现在,西冲村想要继承并发扬前人的精神,而家风家训则成为提升村民素质的关键切口。

“‘微家训’活动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群众自发的需求。”西冲村党支部书记俞思介绍,西冲村历史悠久,素有“以家训传家”的传统,不仅有古建筑群、文化遗迹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祖训、家训等丰富的精神文明遗产。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村民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了保障之后,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提升。2012年,西冲村村民理事会在广泛收集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向村“两委”提议:能否以家训的形式传承优良家风,促使民风向善向美?西冲村“两委”在研究后,决定逐步推进“微家训”工作。于是,西冲村成为婺源县第一批“微家训”活动试点村。

开展“微家训”活动,首先要挖掘整理家风家训。村民能自己形成“微家训”固然最好,但是如果想不到适合自己家的“微家训”怎么办?“村‘两委’会带领熟悉村情村史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组成家风家训文化传承挖掘小组,在上门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后,为每户村民量身打造一句‘微家训’并做好牌匾送上门,让每户村民都能把最适合自家的‘微家训’自豪地展示出来。”俞思介绍。

目前,西冲村191户村民已经全部亮出了属于自家的“微家训”。这些“微家训”往往只有一两句话,大都是从宗谱村志、村规民约、治家格言中整理而来,不仅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文化,在村民中认可度极高,而且有助于激发村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微家训’并非一成不变,每隔两三年我们都会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询问是否有村民想要更换自己家的‘微家训’。如果有的话,我们就会重新制作‘微家训’牌匾,满足村民需求。”俞思说,村里有一位75岁的村民俞金旺,妻子患有疾病。过去由于家境窘迫,他的女儿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励全家奋斗积极摆脱困境,制定了这样的“微家训”:“穷不失志,富不忘本。”后来,俞金旺一家在村“两委”的帮助下,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建了新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最近,为激励自家朝着新目标继续奋进,他们一家正在制定新的“微家训”。

“‘微家训’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取决于两点:群众的自发需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婺源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叶汉生介绍,2013年至2014年,婺源县部分村落陆续试点开展“微家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5年开始向全县推广。截至目前,全县各行政村立足名人文化、村规民约、宗族谱牒,共搜集整理出5万余条“微家训”,涵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共有8万多户村民认领“微家训”。

开展多元活动,宣传推广“微家训”

走进江湾镇汪口村村民俞振坤家中,可以看到客厅正中央的墙壁上高高悬挂着一副红底黑字、装裱精致的“微家训”:“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我们不仅把‘微家训’挂在门口,还选用这个颜色搭配,由村里的‘农民书法家’再摹写了一幅‘微家训’字画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就是为了让‘微家训’更夺目、更显眼,让村民出门入户时都能看到,从而更好地约束自己与亲朋好友的行为。”汪口村党支部书记俞友伟说。

为更好地传承优秀家风家训,汪口村不仅多次在广场上开展家风家训宣传活动,还不断拓展传播方式,尤其是在儿童教育方面下功夫,把家风家训教育活动“送”到了当地的汪口小学。“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一次家风家训教育课,由村里的老党员、老教师组成‘家风家训宣讲团’,为学生们介绍村里的好人好事,在他们心中培育优秀家风的‘种子’。”汪口小学校长程福文说。

挖掘整理家风家训的下一步,就是宣传推广。近年来,婺源县坚持从娃娃抓起,讲求“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编写地方教材《朱子家训选读》,中小学校每周专门开设一节诵读课,做到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施“书乡名师”培育工程,提高德育在考评中的比重。每两年开展一届“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等,使孩子们从小接受“微家训”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同时,婺源县广泛开展“书本教家训”“书画写家训”“微信劝家训”“古建续家训”“村民议家训”等活动;在县级融媒体微信公众号上,定期制作“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栏目,刊播名言警句“微家训”等,打造“掌上家训课堂”。每年春节前,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联合婺源县诗词楹联学会、书法家协会开展送春联活动弘扬好家风,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使“微家训”深入人心。

彰显治理效能,深入践行“微家训”

赋春镇严田村是远近闻名的“进士村”,历史上共诞生了27位进士,而这正得益于建村始祖李德鸾留下的祖训:“以严治家,以田为本”,严田村也因此得名。走进严田村,可以发现家家户户的房门都敞开着,村民和谐友善,脸上挂着平静幸福的笑容。

“家训是一个人一生的缩影,是人生的信条,是对未来子孙的告诫。”严田村党支部书记李五旺认为,挖掘整理、宣传推广家风家训固然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更为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地践行家风家训。

严田村村民李荣贵的儿子李元杰在中学毕业后整日无所事事,不愿意工作,让李荣贵很发愁。2014年,听说村里要开展“微家训”活动,他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与祖辈曾留下的告诫,于是结合人生感悟、时代背景与对子孙未来的期望,撰写了自己家的“微家训”,并把牌匾挂在了家门口。从那以后,儿子在出门入户时常常驻足,渐渐开始承担家庭责任,并向父亲学习泥瓦工技能。现在,37岁的李元杰已经成家立业。村民们都感慨:“浪子回头金不换。”

“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是严田村村医胡丽萍的“微家训”,也是她人生的缩影。邻村村民李某上山干活时不小心砍伤了脚,个子娇小的胡丽萍接到求助电话后,跋涉10余里山路为其包扎伤口,并将其背下山;大冬天的夜里,村民潘某急产,胡丽萍骑着电瓶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村民李大爷半夜突发心梗,胡丽萍穿着睡衣就冲进患者家里抢救……25年来,胡丽萍从来不收出诊费,共骑坏了5辆电瓶车,将健康送到十里八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微家训”,获得了村民们的信赖。

“通过持续开展‘微家训’活动,婺源的乡风、民风焕然一新。看到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来此投资。”叶汉生说,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文旅产业发展得好,侧面证明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重要性。接下来,婺源县将继续深化“微家训”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以社会和谐助力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村民们谋求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