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渔浦夕照

日前,在萧山义桥镇举行的海棠雅集走进“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活动中,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卢盛江用这样八个字来评价概括渔浦:“文化名胜,诗路枢纽”。他认为渔浦在诗词当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可能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渔浦”这个地名,比较早就载入了历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文化名胜,它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也是各条诗路的枢纽,同时也是唐人喜爱的游览胜地,从六朝谢灵运、丘迟到唐代诗人都描写了它的山水之美,而且唐代诗人还为它蒙上隐逸文化的诱人色彩。

渔浦曾是舟楫不绝的重要客货码头,与柳浦、西兴形成一个水运大三角枢纽。独特的地理优势,让渔浦一时繁荣兴盛,也是商贾旅人往返两浙的中转要津,加上江河汇流、群山环绕,也成为寄托诗人游山乐水情怀的象征。

查询相关记载,南朝的山水派诗人谢灵运,是第一个描写“渔浦”的诗人。之后,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也写了《早发渔浦潭》:“冬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大诗人也都与渔浦结缘。因此,从南北朝到明清,走在这条诗路上的诗人络绎不绝,现存的就有240多首古诗描述过渔浦。

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常务副会长、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学术总顾问钟振振先生也谈到,贺知章对唐诗的贡献非常大,跟浙东唐诗之路有着很深的渊源。可以说,贺知章是盛唐时期“浙东唐诗之路”上浙东本土诗人的代表。与他有关的遗迹,到后来又成为“唐诗之路”上著名的打卡点,有很多著名诗人慕名到唐诗之路、到浙东来,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慕贺知章的名。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院长曹辛华也认为:“目前在萧山渔浦以诗词学会、诗社为组织,已形成的颇有特色的诗词创作人群。”

如今,诗路名镇一展芳华。义桥近年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打造“四条诗路”的决策部署,以诗词为“媒”,深挖渔浦文化、诗词文化内涵,不仅建有诗意林、钱塘江诗词展示馆等诗词地标,还出版有《渔浦诗词》《渔浦新韵》等书籍,顺利承办两届钱塘江诗词大会、“浙江诗词大会”萧山义桥专场竞答大赛等主题活动,诗意渔浦魅力持续彰显,地域特色标识全面擦亮。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