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林方妍 陈宇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6月12日,一场以“踏寻黄埔足迹 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的寻迹打卡活动在黄埔军校旧址所在地——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启动。改陈布展后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将于6月16日开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迹队伍”打卡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李剑锋/摄

当天,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方阵、“靠埔”青年方阵等10支方阵,共200余名干部群众踏上寻迹之旅,从军校剧场出发,途经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孙总理纪念室、孙总理纪念碑、黄埔军校俱乐部、海军广州烈士陵园、北伐纪念碑和东征烈士墓园,在全长3公里、包含7个打卡点的路线,重温黄埔百年辉煌历史,挖掘新时代黄埔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动仪式现场,10大方阵集结在军校广场。陈宇龙/摄

全新亮相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原状陈列,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文物藏品扩容拓展、陈列展览升级更新、宣传教育赋能造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游客不仅可以参观黄埔军校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东征烈士墓园等历史遗迹,还可以通过全新规划的校史展全景式了解黄埔军校历史。

活动中,参与者们体验了全新规划的黄埔军校校史展——《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此外,黄埔军校俱乐部也将首次通过场景复原的形式向公众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参与者通过展板了解黄埔军校历史。陈宇龙/摄

黄埔16期生耿荫龙之子耿嘉陵表示,作为黄埔军校先辈的后人,他从小受黄埔精神熏陶,退休后选择深入研究黄埔文化,曾在全国各地宣讲28次。耿嘉陵认为,弘扬黄埔历史应该交给年轻一代,而作为“黄埔二代”的他们,也将积极宣传黄埔文化,让更多年轻人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力长洲方阵”出发,徒步3公里寻迹打卡。陈宇龙/摄

“靠埔”青年方阵的领队郑昊坤今年24岁,目前就职于中国联通广州市分公司数据中心。他说,在寻迹打卡中,深刻学习到百年前的革命先辈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东征、北伐这些重大事件中呈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郑昊坤觉得,传承与弘扬黄埔精神应该立足自身,在专业技能上全面提升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此外,“踏寻黄埔足迹 赓续精神血脉”线上徒步活动于6月12日同步开启,为期半个月,市民可以通过“线下寻迹、线上打卡”的形式参与活动。同时,大型光影沉浸式舞台剧《黄埔!黄埔!》也在黄埔军校剧场常态化上演。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