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年前,我学会了如何在忙碌焦虑的状态中,用细嚼慢咽疗愈自己。

谷物。尽管一度我曾把它们视为要敬而远之的碳水,但《风味人间 谷物星球》里用一帧帧精彩绝美的画面和故事喊醒了我。“野蛮生长”的野生小麦,在阿拉伯人手中历经烟熏火燎、揉搓脱粒后的斐麦;小麦磨成的面粉,以鸡蛋和鸭蛋“强其筋骨”后,历经一杆长竹3000次以上的“上下求索”,得以成形的澳门竹升面;去掉蛋白质,洗净铅华后,借助隔水加热的“外力”,使淀粉有序糊化形成的澄面…

我第一次领悟了每一口米饭、面条、土豆、地瓜甚至花生芋头的美好,对这些看似寻常的食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欣赏和敬畏。

作为这个星球上与我们人类相伴共生时间最为久远的食物,谷物们用尽全力,跨越山海走到我们今天的餐桌上,每一口都是人类千挑万选下来的幸福和满足味道。那段反复刷《风味人间 谷物星球》的时间里,吃碳水不再“罪恶”,大饼和面条咬下去,是一口接一口的由衷的幸福感。

1000个日夜后,曾经熟悉的谷物故事,现在印成了一本可以拿在手上的沉甸甸的书!那些震撼过我治愈过我的画面,带着油墨香气,清晰地立体地跃然于我的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晓卿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可以在吃里找到归属”,此刻又具象化了!朴实而努力的大地上的谷物,又一次来到我的面前,提醒我日常好好吃饭的伟大和美妙之处。

关于内容,小风再给大家剧透多一点,不仅仅是曾经出现在片子里的画面和旁白哦。这次稻来团队和青岛出版社的编辑一起花了很多小心思,把对拍摄对象的尊重、对读者的爱护,以及对文字的敬意统统呈现在书中。纪录片中,很多没有旁白的空镜,都在这本书里,以文字和静态影像的形式做了填补。

比如,在第4篇章“种豆南山下”中有这样一段:在原本的镜头里,主人公给家里的电冰箱、电视机、暖水瓶都编织了花样的外套。

我还记得这一段视频,选择的是用音乐配乐的形式来展现主人公的乐天、通达。但当这个画面转换成文字,你会发现,原来精彩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呈现 ——

又是董金福去江上值班的日子。高凤云也闲不住,她的字典里没有“寂寞”这两个字。她一边做手工,一边唱起了歌 :“牡丹啊牡丹……”有趣的灵魂注定不会寂寞——家里的电视机、热水瓶、门把手、铁锅盖、小板凳,高凤云都给它们穿上了针织外套,真是“万物皆可套”。

看,文案老师们用“万物皆可套”将影像世界的精彩锁在了文字中,高凤云女士的形象立刻又灵动起来,即使在冰天雪地茫茫看不到尽头的日子里,还有人一直创造着热烈可爱的生活。

像这样的文字与影像完美结合的案例,在书中还有很多。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人。每个为是否要出发去下一个目的地而犹豫踌躇的人,每个因为某些难以过去的坎在原地难过的人,每个在思考今天为了什么要去吃饭的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一点温暖的鼓励和一些确定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好多我们无法预想和解决的当下正在发生,谷物一直不离不弃,持续不变地输出着它给我们带来的温饱、健康、幸福和满足,翻看这些影像和文字带来的古老的谷物之醇厚与质朴,从麦到稻米,再到黍粟、豆类和薯芋,这些陌生又熟悉的谷物家族,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一直在默默努力承载着让希望和文化延续的使命。

我们每个人能揣着对世界的不同问题,但每个问题在谷物身上都能找到提示和答案,在这本书中的影像和文字中探寻谷物,也探寻自己。沧海寻一粟,百谷皆风味。好好吃饭,一切会有答案。

毕竟呐,有风味,才有人间。

《风味人间 谷物星球》

新书见面会活动预告

(西安场)

主题:尝尽长安一城,读懂风味人间

时间:2024年6月15日 15:00-17:00

地点:西安SKP商场 女馆3F 空中花园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北路261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作者| 风味君

编辑|斯小乐 梅姗姗 视觉/创意|BOEN

摄影|稻来纪录片实验室、青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