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月对华电动汽车的调查,欧盟方面终于做出了最终决定。虽然期间中方多次劝阻,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欧盟方面仍决定对华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

据欧委会表示,当下已经正式通知了汽车制造商,预计在今年七月,欧洲将对中国电动汽车,临时征收最高25%的额外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挪威财政部长)

欧盟方面表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其认为中方电动汽车的发展,受益于中方的补贴,这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欧洲方面的竞争力,对欧洲电动汽车的发展“不公平”。所以,为维护自身利益,欧盟方面必须要实施征收额外关税的措施,而这一措施,也将为欧盟每年带来超过20亿欧元的收入。

欧委会的这一决定,在欧盟内部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赶在中方做出回应之前,不少欧洲国家和企业就先不干了。

首先就是挪威在欧委会宣布对华制裁措施后,挪威方面就立刻站出来撇清关系,称挪威不会加入欧盟对华实施关税的这一行列,因为这个决定对于挪威政府而言,既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合心意的。也就是说,对华制裁的大棒,挪威不跟着欧盟一起挥。

挪威这个国家,一大特殊之处在于,它是全世界电动汽车采纳率最高的国家,致力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而电动汽车就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所以对其而言,若是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就会增加本国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从而阻碍电动汽车在挪威的普及,给本国环境目标的实现带来更大的障碍。

此外,对华强硬的苦头,挪威此前已经吃过了。2010年挪威曾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导致两国关系几乎停顿,中方也对挪威发起了合理反制,导致挪威对华出口量大幅下降,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之后挪威方面用了六年时间,努力恢复和中国的关系,两国关系才恢复正常。

所以,对华强硬的教训,挪威并不愿意吃第二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电动汽车)

再者就是德国。从欧盟宣布开始对华调查起,德国就站在了反对的一边。如今在欧盟方面的对华制裁令尘埃落定之际,德方也仍对此不认可。

德政府发言人日前就表示,现在距离措施实施日期还有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欧委会应该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展开进一步谈判,从德方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达成友好解决的方案,将是非常可取的,毕竟欧洲和中国之间不需要进一步的贸易冲突。

甚至此前对华态度极为强硬的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也发话称,这件事情的关键所在还是要谈,关税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应该是最后的手段,并且通常也是最糟糕的选择。

对于德国而言,之所以这次和中国站在一边,是因为其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欧盟大多数国家都不太一样。

一方面,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德国汽车制造业都在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奔驰、宝马、大众仍是受群众欢迎的主流汽车品牌。而纵观世界,中国称得上是德国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消费者也占据了其最大的销量份额。所以若之后中方对欧盟发起反制,将对德国汽车制造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

另一方面,出于成本、市场等方面的考量,德国品牌的汽车,在中国设立了大量的生产基地,所以这就导致中国对欧洲的货物销售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德国生产商,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及零配件等。但是在售往欧洲市场中时,这些德国品牌汽车,往往会被标记为是“中国制造”,这就意味着欧盟在对华加征关税时,也会给德国的汽车工厂带来很大的损失。

所以,站在中国一边的德国,实际上保护的是自己的利益。

最后,虽然欧盟方面表示,这一决定将为欧洲自身的发展带来好处。但是欧洲自家的各个企业都对此不太认可,甚至与汽车产业毫不相关的空客,都表示欧委会这一决定,将为中欧贸易前景带来不利影响。

日前,空客方面就表示,历年来中国对客机的进口需求,就是平分给空客和波音的。但是在今年中美关系紧张,且波音频出事故的大背景下,中国就减少了波音飞机的订单,并倾向于大量购买空客,这对于空客来说,原本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但如今欧委会宣布对华制裁,将对整个中欧的贸易氛围产生不利影响。当下空客和中国正在谈的100架宽体客机订单,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可以肯定的是,对华制裁给欧洲带来的损失,将大于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客担心无法拿下中国订单)

如今,对于欧盟方面的制裁,中方当下已经给出回应,称欧盟此举完全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不仅罔顾了事实,更是对欧洲产业界呼吁和劝阻的无视,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且坚决反对。

但同时,中方也为欧盟方面留了时间,敦促其尽快纠正错误做法,通过对话方式解决摩擦,对此进展中方也将密切关注,并在必要时刻采取反制措施。

总之,中方留下的最后一个机会,希望欧盟方面抓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