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为广告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为广告信息

从威宁县城出发

一直爬坡

到达海拔2400米左右的台地上

这里便是凉山社区朝阳组

40余户人家

世代生息在这里

就是这样一个小村落

已向部队输送了21名优秀军人

共有88人次立功受奖

成为远近闻名的“功臣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荣立一等功,提干!

19岁那年

赵海永告别家乡威宁

如愿参军进藏

面对险峻的山路、茫茫的雪山

他却异常兴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训练中的赵海永

总是对自己不留余地

攀岩训练

手掌磨破了,就缠上绷带

膝盖磕肿了,就敷上冰袋

为提高射击成绩

他经常把训练场

选在最苦最难的地方

“没有比荣誉更高的山”

这是赵海永刻在心里的一句话

赵海永先后四次

参加国际比武中

危险最大、难度最高的

“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武

其中3次作为队长率队出征

将中国国旗

插在欧洲之巅—厄尔布鲁士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8月2日

赵海永参加厄尔布鲁士军事比武

他领攀自然崖壁时

由于下雨十分湿滑

每一步都特别艰难

攀登过半

正向石壁打下安全扣

脚底的石头突然滑落

连人带30公斤的装备

从近90度的绝壁垂直跌下

两次猛烈的撞击反弹

他头部卡在了坚硬的石缝里

瞬间晕厥过去

被队友唤醒后

他睁开眼睛

用惊人的毅力爬了起来

他忍着巨痛和眩晕

继续攀登峭壁

为队友开辟通道

他没有按照教练的指令放下背囊

而是带领队员绝地反击

成为第一支登顶5642米的

欧洲之巅厄尔布鲁士主峰的队伍

“当时只有一个信念

哪怕是倒下也要过终点倒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训练成绩突出

赵海永作为优秀士兵

被保送军校提干

荣立一等功1次

二等功2次

三等功1次

像赵海永这样的战士

在“功臣村”里还有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纷纷立功!这是传承的力量

乌蒙自古尚武

家国情怀深厚

这样的群众基础在威宁尤甚

问起为什么村子里

有那么多人踊跃从军

赵海永的父亲赵钢学

想到了一个词:传承

“村里第一个去参军

是60岁的姬田文

他每一次从西藏回来探亲

都不停地和大家聊军旅生涯的事

全村的孩子都满眼的崇拜。”

赵钢学说

从姬田文以后

村里不断有人入伍

服役的地点大多是西藏

战士们回来探亲

也会将崇军情怀

向更小的孩子们传递

村里男女老少

都爱看军事题材电视节目

一看见就不让换台

姬庆华的大儿子姬万里

在西藏某部服役了6年

二儿子姬万奎在云南迪庆服役了3年

小儿子姬能江在部队服役

至今已经整整12年

三个儿子共拿回了13个奖牌

2个三等功

“部队是一所优秀的学校

很多原本调皮的娃娃

参军回来都大变样了

都成才了

所以村民们

也都想让孩子去参军锻炼。”

姬庆华说

“父女兵”“叔侄兵”

“兄弟兵”“兄妹兵”等

一家多人参军的情况

在这个村里比比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役老兵成为“兵校长”

英气正气的不断凝聚

也让村庄一路朝阳

彝汉杂居的朝阳组

村风醇正、邻里和谐

从未有人被刑罚过

因为地广人稀

每户都有几十亩地

村民历来团结互助

集中力量抢种抢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筹建起

平菇、商品薯、中药材等

四五个种植养殖市场化项目

将朝阳组纳入其中

全组人均收入超过了1.5万元

90%以上人家住上了新楼房

位于“功臣村”的双龙镇凉山小学

坐落于贵州第三高峰

陆家大营的背后

孩子们的日常学习

受到红色文化及功臣事迹的熏陶

从小便埋下崇军梦想

在威宁县

300余名退役老兵

被聘请为“兵校长”

定期到受聘学校开展国防教育

讲授红色思政课

在校园里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大山深处的宁静村庄

见证了21位英勇青年的壮丽征程

他们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

和对国家的忠诚

毅然投身军旅

用青春和热血

书写了军旅生涯的辉煌篇章

他们的故事

不仅激励着村庄的下一代

也鼓舞着广大青年投身国防事业

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和力量

战友,你是村里第几位当兵的?

当时受谁的影响?

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来 源:中国退役军人

编辑:张 捷 ▏责编:李云侠 ▏编审:何 欢

终审:叶启伟 ▏监制:马勋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