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红色家书:致我的孩子》面市以来,广大读者朋友反响热烈。红旗君还收到了作家沈思源发来的《红色家书读后感。今天,小编摘录其中一部分饱含深情的文字和大家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上滑动启阅)

家书抵万金

前些天,收到家乡乡贤理事会寄来的一本《红色家书》,薄薄的,只有一百一十二页,我利用端午节半个上午的时间将这本小书看完了。说它是小书,因为很薄。但捧在手里,却觉得沉甸甸的。古来就有家书抵万金一说,这本《红色家书》包含了二十一位人物写给家中孩子的书信,有以父亲的名义,母亲的名义,姑姑的名义,叔父的名义,乃至祖父的名义,其中最令人感动的还是要数母亲写给孩子的信,多半都是在牺牲的前夕,写给那还在襁褓中或者还不谙人事的孩子的信,看得让人忍不住心中酸楚,但又令人在受到激励的同时精神振奋,心中暗暗发誓,要为这个他们以鲜血换来的新的中国以及人类的更加美好而竭尽全力。

书的封底有这样的一段话: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家书,是一份牵挂,是一份期盼,也是一份传承。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家书都让人感受到温暖与光明,感受到信仰与希望。阅读红色家书,是与革命先辈的时空对话,也是信仰与奋斗的传承。

这本由红旗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家书》给人许多启发。倒不是这些书信中包含有多么深刻的哲理,而是这些为了革命的事业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先烈以及英雄人物,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他们也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甚至比普通人爱得更加深沉,但是为了更大的爱,为了实现对家国天下的爱,他们牺牲了小家,牺牲了小爱,甚至也牺牲了自己,而去成全大的革命理想。

这些人物身上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的这种无私无我的胸怀与境界,正因为这些人物的出现,我们有了全新的中国。如今,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人,具有更大的爱,更高的智慧,更宽广的胸怀,才会有更新的世界。过去,他们是在推翻旧制度下的旧世界,而如今,我们是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改良社会最好的法子是每个人都改良自己。

我大概是当今这个世界上最喜欢写信的人,我还给父母写了一百封信,结集成了《二囡家书》;给我所爱的人写了九十九封信,结集成了《我的爱》;给我自己写的信那就更加不计其数了;还有写给各种友人的信……

写信,是一件那么美好的事情。如同,当我看到你发来的微信,为着我而写下的每一个字,我都视若宝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内容来自沈思源专栏

编辑|姚星 监制|王晓宇

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彼此看见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