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有一个阳谋,要从《论语》说起。

有很多人解读过论语,包括:孔国安、朱熹、王阳明、蕅益大师、钱穆等。

这些大师的解读都很高深,不易搞懂。

究其原因,是因为论语中有两个很高的理解门槛:

第一,论语由一句句看似相互独立的句子组成。

论语的每一句组成一个独立的章节,有独立的意思。

这也就构成了第一个门槛:结构零散,没有整体观。

前辈大儒在解读论语时,不对整体结构作出解释,而只从每一句的意思入手,单独解释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