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2024年5月25日至2024年6月9日期间,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餐饮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对海淀区65家餐饮门店进行了依法查处。

据了解,65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餐饮单位中,有10家茉酸奶门店存在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未按规定洗净、消毒、未履行进货查验制度、食品未按要求贮存、后厨环境不卫生、未及时清理过期食品、冰箱未达到保证食品安全所需温度等问题;2家奈雪的茶门店存在“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1家汕头八合里潮汕牛肉火锅门店存在未定期维护保温设施及冷藏、冷冻设施的问题;1家九龙冰室门店存在后厨环境不卫生的问题;1家蜜雪冰城门店存在后厨环境不卫生的问题。

对于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南都·湾财社记者联系奈雪以及茉酸奶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前,均未得到回应。

八合里:

曾有市场监管局检查过但未收到处罚通知

对于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汕头八合里潮汕牛肉火锅(清河店)的店员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市场监管局的人曾到门店进行检查,但是并不了解被通报一事。次日,涉事门店经理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门店并没有收到处罚通知,随后便多次挂断电话。

据了解,汕头八合里潮汕牛肉火锅(清河店)归属于北京真牛餐饮有限公司,目前北京有17家汕头八合里潮汕牛肉火锅,其中至少有6家归属于北京真牛餐饮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北京真牛餐饮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为北京卓尧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其持股95%,广东八合里创始人林海平在该公司担任监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蜜雪冰城

泡茶未过滤干净导致饮品出现茶叶

后续已向顾客道歉,门店也在正常营业

蜜雪冰城(人民大学店)门店工作人员则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后厨卫生问题是顾客在饮料中发现有茶叶,向市场监管局投诉。“可能是店员泡茶包时没有过滤干净,导致饮品里出现茶叶,门店已经向顾客进行道歉了,现在是正常营业的。”

蜜雪冰城于1997年在河南郑州创立,主要产品为现制茶饮、果饮和冰淇淋,价格主要集中在2-9元。窄门餐眼显示,截至6月11日,蜜雪冰城在全国拥有29508家门店。招股书显示,2023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实现营收153.93亿元,净利润为24.01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茉酸奶:

海淀区10家茉酸奶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今年多地门店已被查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10家被列入名单中的茉酸奶门店中,据大众点评显示,有8家处于正常营业状态,1家处于闭店状态,1家处于暂停营业状态。其中,茉酸奶牡丹园店、龙湖星悦店、西站店的店员均表示对此事不了解,或需要等店长回店后再回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淀中关村门店(暂停营业)的接线人员表示市场监管局所公布的情况属实,但门店暂停营业与该事件无关,主要系公司业绩影响。同时,该接线人员表示,此次被列入名单主要是因为过期的食品没有及时处理,而这些过期食品是属于下架饮品所需要的材料,因此员工没有及时的去进行处理,但也没有用于消费者的饮品中,后续也对过期材料及时作出了相关处理。而对于后续是否会继续营业,该人员表示暂时还不清楚。

印象城店的店长后续回电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门店此前确实被检查出问题,问题主要是涉及原材料日期标签模糊,而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在解冻后,水珠模糊了标签,后续门店也及时对该现象作出了改进,也没有受到相关处罚,“后面我们不再一次性的解冻多个原材料,而是用完一个解冻一个,这样子就可以保证原材料标签不再被水珠模糊。”

辉煌国际店的接线人员则回复称,该情况不属实,“此前确实有来检查过,但是没有受到相关处罚。”

南都此前报道,5月27日,北京四家茉酸奶门店被曝光存在使用过期食材、篡改甚至不贴效期标签、偷工减料等问题。同日下午,茉酸奶官方致歉称,针对涉事加盟门店,茉酸奶总部已经安排即刻闭店,并将永久与其解除合约。同日晚,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均对涉事门店开展现场执法检查,目前,四家涉事门店已闭店停业。

另外,5月28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全市21家茉酸奶门店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重点排查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检查发现:1家门店新鲜水果未按照要求冷藏储存,1家门店食品容器标识不清,1家门店存在效期标签不规范和未建立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等问题,执法人员已现场责令上述3家门店限期整改,并给予警告处罚。

据悉,茉酸奶是定位中高端的知名现制酸奶品牌,品牌创立于2014年,所属企业为上海伯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窄门餐眼显示,截至5月27日,茉酸奶共有门店1546家。茉酸奶小程序显示,饮品价格在18元-31元之间。

天眼查显示,2023年11月,茉酸奶获得君乐宝天使轮融资,金额并未披露。根据协议内容,君乐宝将战略入股茉酸奶品牌持有公司,占股比例达30%。目前,上海伯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顾豪,持股40%,赵伯华和君乐宝(河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则分别持股30%。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 冯家钜 邱康正

实习生:陈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