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记者 屠瑜)今天下午,“聚焦建设‘五个中心’ 检察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长宁区检察院举行,围绕“以高质量检察履职助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主题,发布了《上海市长宁区2020年—2023年网络犯罪刑事检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发布会现场。长宁检察院供图

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2023年间,该院共受理网络犯罪审查逮捕案件1779件3180人;审查起诉2414件3943人。案件数、人数在2021年均达到峰值,2022年、2023年有较明显回落,但高发态势依然较为明显。

《白皮书》显示,电信网络诈骗及其上下游关联犯罪仍占比居高。从受理数量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诈骗罪(利用电信网络)和利用网络实施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占前三位,其中,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841件、诈骗罪(利用电信网络)477件,共占网络犯罪案件的54%。

当天,该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显示,网络诈骗犯罪规模化、集团化特征凸显,危害性持续增大。如陈某某在马来西亚成立诈骗集团,利用虚假投资平台骗取百余名受害人钱款共计人民币近3000万元。该诈骗集团先后搭建多个虚拟投资平台,虚构原油黄金期货、数字币等投资项目,指使业务员加入大量互联网通讯群组,筛选、锁定对股票投资感兴趣的被害人,将被害人“引流”至由集团搭建的直播间及qq群、微信群,由业务员假扮直播间讲师、讲师助理、投资者角色,运用话术相互配合,使被害人相信投资获利的虚构事实,诱骗被害人将投资钱款转入由集团实际控制的银行账户或数字币钱包地址,待被害人投资达到一定金额后便通过强制平仓、拒绝提现、关闭平台等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钱款。

聚焦网络犯罪多发高发领域,该院结合办案深挖行业共性问题,对重点群体“对症下药”,深入开展行业治理。如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互联网企业开展互联网生态治理专项行动,督促和指导电商平台对网络赌博、网络诈骗、洗钱行为进行风险控制和处置预警。与区委网信办共同发布《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联合倡议》,合力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屏障。

此外,该院还积极打造网络法治宣传矩阵,筑牢网络安全屏障。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以检察履职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打造“长宁检察”网络普法品牌,以典型案例发布、以案释法、检察官课堂等多种形式,推送预防网络诈骗、网络安全等相关法律知识、风险提示等50余篇次,开展涉网络保护相关法治副校长活动共3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