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3日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

关于印发长治市加快推进

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方案的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目标

锚定低空经济发展“新高地”,构建“一主五辅十营地多节点”飞行网络,夯实通航产业发展基础。

结合长治通航基础、人文历史、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区位优势,打响“太行之巅、通航之源”特色品牌,大力发展低空制造产业、低空服务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形成以航空应急救援、航空制造、飞机维修改装、无人机应用、低空旅游、航空培训为主的低空经济新业态,着力打造山西东南部通用航空制造基地

工作任务

(一)加快“一主五辅十营地多节点”通航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市域通航飞行网络

1.加快建设“一主五辅”通航基础设施。

“一主”即长治机场,是我省主要航空港之一,在全市低空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突出。“五辅”即武乡通用机场沁源通用机场屯留通用机场黎城航空飞行营地平顺航空飞行营地。依托武乡红色元素突出,屯留悠久航空运动历史及教学优势,沁源森林资源丰富,黎城、平顺旅游资源优势,建成以长治机场为主,北向武乡通用机场,西向屯留通用机场,西北向沁源通用机场,东北向黎城航空飞行营地,东向平顺航空飞行营地为辅的通用机场网络骨架,逐步形成向周围辐射发展的通航飞行网络加快推进长治机场迁建,2024年内完成机场选址工作,2026年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重点推进武乡、沁源通用机场前期工作,2024年开工建设,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启动黎城、平顺航空飞行营地项目,2024年开工建设,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

2.布局建设“十营地”。

结合我市绿色、红色、古色的旅游资源,以“通航+文旅”为重点,满足打通交通瓶颈、释放文旅发展潜力的迫切需求。布局建设沁源花坡、沁县西湖、武乡八路军纪念馆、黎城黄崖洞、平顺红旗渠源头、壶关八泉峡、长子发鸠山、屯留老爷山、襄垣仙堂山和文旅中心等10个直升机飞行营地的建设,2024年启动前期工作,2026年建成投入使用。

3.有序建设“多节点”。

围绕高效保障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发展医疗救援、低空旅游等通航业务,在全市布局建设多个飞行节点(直升机临时起降点)

其中,以森林灭火为重点,建设申村水库、屯绛水库、虒亭水库、关河水库、成功车厂5个飞行节点;

以医疗救援为重点,建设市医院、和济医院、市二院3个飞行节点;

以低空旅游为重点,建设平顺玉峡关镇、平顺西沟、平顺通天峡、黎城板山、屯留抗大一分校、武乡王家峪、潞城神头岭、潞城北村革命旧址等8个飞行节点。2024年启动前期工作,2026年建成投入使用。

(二)大力发展通航产业,打牢低空经济发展根基

充分发挥长治工业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和吸纳国内外通航优质企业,重点发展以航空地面保障装备研发制造、无人机研发生产、维修制造为主的航空制造业。

4.加快提升无人机制造水平。

瞄准无人机研发制造领域,采取培育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以工业级作业无人机为主要方向,培育通航制造企业做大做强,引进1—2家国内外无人机制造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落地,打造全省领先的无人机生产制造基地。

5.建设航空维修基地。

协调推进航空维修基地项目,重点开展航空运营维护、飞机大修及零部件保养维护等业务,为通航飞机提供有力的技术和维护保障,逐步将通用航空器维修基地拓展至全省范围。

6.大力发展航空地面保障装备制造。

充分发挥我市在航空地面保障设备、空港设备等方面研发优势,以低空经济为切入点,以拓宽产品应用市场为路径,形成以航空装备研发制造的产业链条,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

(三)积极拓展多元化通航应用场景,培育低空经济新动能

通航应用场景是通航产业链条中市场需求最旺盛、投资带动效应最明显的环节。结合我市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重点拓展应急救援、低空旅游、短途运输、航空培训、农林作业、环境保护、航空维修等通航业务,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7.提升航空应急救援能力。

山西长治航空应急救援队是我省首支航空应急救援队,自2020年成立以来,多次在重大救援事件中有出色表现,可面向全市及周边区域开展多灾种航空综合救援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完善应急救援预警、指挥、实施等体系,健全航空护林灭火、城市消防巡护、矿山安全巡护等措施,并加快推进成功通航改装大型固定翼应急救援飞机项目,将波音737改造成大型固定翼应急救援飞机,提升山西长治航空应急救援队“全灾种、大应急”应急救援能力,争做全省应急救援的“排头兵”。

8.打造文旅精品。

坚持文旅先行,以“通航+”的模式充分融合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底蕴,通过推出“短途运输+低空旅游”精品项目,先行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低空旅游业务,打造“飞游太行、俯瞰上党”品牌。

9.发展短途客运。

充分发挥短途运输优势,发展联通全省、跨越省际、安全高效的短途客运业务,使其成为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已开通长治—尧城、长治—大同、长治—运城、长治—五台山4条短途运输航线的基础上,增开大同—长治—运城三市往返短途客运航线,研究开通长治往返北京、长治往返安阳两条跨省际短途客运航线。

10.农林植保作业。

深度挖掘农林作业服务需求,全面推广固定翼、直升机、无人机等通航飞行器在农林植保作业方面的应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太行、太岳山植被修复工程等作业。

11.优化生态环境。

以雾霾和臭氧的防治与减少为主要内容,常态化开展人工增雨(降雪)作业,组织开展季节性大型无人机增雨试验,优化全市生态环境。

12.发展航空物流。

在传统航空物流方面,引导鼓励航空公司与物流企业开展运营合作;在无人机物流方面,积极引进国内优质的无人机物流企业入驻,构建航空物流网络。

13.开展数字测绘。

充分发挥无人机在数字测绘方面的优势,开展数字城市测绘工作,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四)开展低空经济研究工作,探索我市低空经济发展路径

14.开展低空经济研究。

委托国内知名低空经济研究咨询机构,开展我市低空经济研究工作,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我市低空经济发展方向、目标和实施路径。

15.研究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

充分发挥民航机场和通航机场在低空经济中的枢纽作用,研究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围绕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与之关联的低空经济。依托长治机场(迁建后),研究建设以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服务为主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托武乡通用机场,研究建设以航空旅游、短途运输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园,突出以红色文化为主,依托沁源通用机场,研究建设以航空旅游、应急救援、康养产业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园。2024年启动研究工作,2026年开工建设。

16.研究建设低空数字管理平台。研究建设市域低空数字管理平台,实现对低空空域中城市物流、应急救援等信息系统的管理以及低空飞行作业的数据共享,形成“平台+低空经济”的有效结合;研究建设低空飞行器测试基地,解决企业研发、空域使用、无人机整机测试配套服务的需求。

来源: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