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数月杉

编辑|t

引言

您可听过国民党第5军?它是国民党军第一支机械化军队军长杜聿明的军事能力相当可以,而且深受蒋委员长的青睐。

按理说,这样一支装备先进又能打,军长还是大领导身边的红人的军队,相当具备发展成像以陈诚为首的“土木系”这样大军派系的条件,但似乎没有,这是为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聿明

一、识识国民党军中的各个派系

说为啥杜聿明的第5军没成“第五军系”,那啥叫军系?咱先来捋一捋国民党军中的派系。

从大方面来说,国民党军主要可以分为“中央军”和“杂牌军”两系。

中央军”指的是蒋介石能直接控制和管理军事力量,中央军对蒋介石也更加一心一意,有个说法叫“黄埔系”,因为蒋介石本身是从黄埔军校校长起家成为军长,中央军中也有很多将领或士兵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正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但“黄埔系”的范围要比“中央军”狭窄,比如像汤恩伯(七七事变后任国民党军第20军军团长)、黄百韬(解放战争时期任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司令)等人既不是黄埔的学生,也不在黄埔任职,但长期在中央军中掌握重权,屡受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埔军校)

中央军内部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隶属关系、利益冲突发展为各个小派系,主要有何应钦系(杜聿明、郑洞国、关麟征等)、土木系(以陈诚为首,包括周至柔等)、胡系(以胡宗南为首,内涵俞济时、李铁军等)和汤系(以汤恩伯为首,内涵陈大庆、吴绍周等)。

这些嫡系派系之间常常因为利益冲突而针锋相对,勾心斗角。而我们在开头所说的杜聿明的第五军要成一系,大致与此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与各高级将领合照)

“杂牌军”就是除国民党“中央军”之外其他派系,非嫡出的军队。比如较大的有张学良的东北军,冯玉祥的西北军(国民军)、阎锡山的晋军,李宗仁、白崇禧的桂军(新桂系),中小派系像刘湘、杨森的川军,云南龙云的滇军,马步芳的“马军”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合影)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军内部的派系,不论是何应钦系、土木系还是胡宗南系、汤恩伯系,都是属于中央军,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旗军,只是中央军内部很正常的由于站位不同而分裂出的军队派系。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冯玉祥的西北军性质截然不同。

蒋介石对于中央军和杂牌军的态度也不同,中央军装备、训练条件往往更好,支援也更到位,被歼灭后重新组建启用也是很常见的,但如果是杂牌军,装备必是要逊色一点的,支援也更迟缓,被歼灭也少有再生了。

二、第5军何以称作国民党军五大王牌军之一

对于国民党军派系,咱是有了一个基本了解,接下来看看能被称为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一的第5军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又立下哪些赫赫战功?

杜聿明领导的第5军,前身是陆军装甲兵团,1938年扩编为第200师,同年冬该师扩编为第11军。1939年1月,番号改为第5军,杜聿明任军长,郑洞国任副军长。

杜聿明的军长从1939年一直当到1942年初,1942年至1948年8月邱清泉为军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第5军留驻昆明,1946年由云南调至淮海地区,改编为整编第5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清泉

1948年九十月间恢复第5军番号,熊笑三任第五军军长。淮海战役中,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熊笑三侥幸逃脱,第5军在陈官庄地区被华东野战军全歼。1949年3月,第5军在福建重建,熊笑三任军长,后退守金门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军是国民党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军队装备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有一定数量的坦克,包括德国制造的Ⅰ号和Ⅱ号坦克,以及少量的意大利制造的CV-33和CV-35轻型坦克。

除了坦克,第五军还装备了各种装甲车,包括装甲侦察车和装甲运兵车,用于执行侦察、警戒和运输任务;还配备了多种火炮,包括野战炮、山炮、反坦克炮和高射炮,以支持步兵作战和提供防空能力;更有自动武器,如轻重机枪、冲锋枪等,提高了火力密度和作战效能。

第5军在抗日时期战功赫赫:1939年11月,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征四郎所部的第5师团第12旅团,歼敌4千余人,取得昆仑关大捷,大大提升抗日士气,阻止了日军进一步南下的企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仑关大捷 阵地照片)

1944年5月邱清泉奉命率第 200 师赴滇西作战配合友军保下了滇缅公路的畅通。1945年10月, 第5军发动军变顺利解决了统治云南18年的龙云,深得蒋委员长欢心

三、第5军军长杜聿明的激荡军旅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龙头带”,领导人的能力和指示对团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在军队里也是适用的。那么,我们来看看第5军主要领导人——军长杜聿明的故事。

1904年11月,杜聿明生于陕西米脂,爷爷是地主,父亲是举人,家境殷实。出于“保家卫国"的愿望选择了黄埔军校。正因为他家境殷实,解决了他进入黄埔军校的插曲:由于长途跋涉错过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考试,但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和杜聿明的父亲是至交,在于老的引荐下,杜聿明成功参加考试,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的学生。

与一毕业就步步高升的同期同学相比,他的晋升之路并不顺利。直到遇见贵人——第2师师长徐庭瑶,由于杜聿明把第2师第12旅第24团操练的很好,深受徐庭瑶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庭瑶)

也是在领导第24团的日子里,杜聿明逐渐突出:1933年2月,杜聿明与关麟征率25师北上参加抗击日军的长城战役。由于关麟征负伤住院,杜聿明奉命代理指挥。他指挥的25师不仅保全了阵地,还歼灭日军第1军第8师团与骑兵第3旅团2000余人。

1936 年 3 月蒋介石接受徐庭瑶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后所提出的建议,在南京成立陆军交辎学校。 1937 年在交辎学校基础上又扩编建成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也就是第5军的前身),杜聿明任团长。

1938年,装甲兵团扩编为200师,杜聿明担任师长。他集中精力研究机械化部队作战指挥,提出:“操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重要指导。1939年3月,在困民党军事委员会的校阅中,第5军的军事训练被列为全国第一,轰动全军。

杜聿明有个称号叫“善谋将军”,这个称号怎么来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聿明)

在昆仑关战役中,他推出“关门打狗”、“围城打援”策略,助推昆仑关大捷。在入缅作战中,杜聿明还制定了“利用隘路预设纵深阵地逐次抵抗优势敌人攻击”的战术,创造了著名的斯瓦逐次阻击战,以22师不足万人的兵,抗击日军两个师团近5万人的兵力半月之久,毙伤日军4500人而自己仅伤亡1500。

1946年的四平之战,杜聿明通过声东击西的战术,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打破战役僵局。“善谋将军”这个称号,杜聿明实至名归。

总的来说,杜聿明出身不错,职场上有贵人徐庭瑶指引,个人军事才能突出,思想灵活,是个实在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垏明和徐庭瑶)

综合看来,第5军自身条件优越——嫡出部队,装备先进,训练有素还立下赫赫战功,办事也十分有力,深得蒋委员长欢心,而且领导人杜聿明不仅军事才能突出,也深得蒋委员长赏识。完全具备发展成大军派系的条件呀,咋就没成呢?

其实从这些光环的另一面来看,与其说杜聿明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不如说他是蒋介石的一颗“好棋”,哪里需要哪里搬:

1945年杜聿明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官,主要负责抢占东北,1947年6月解了四平之围,7月由于身体不适不得不前往上海治病,一年后身体好转后又被蒋调去徐州作战,多处奔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聿明与蒋介石合影)

那蒋介石究竟有没有想提拔第5军呢?官场浮沉,说不准:入缅作战的时候,杜聿明拼死拼活,蒋介石维持大局,却让杜聿明成了“挂名司令”;

第5军大损野人谷的时候,杜聿明却被蒋介石升职为第5集团军总司令兼任昆明防守总司令。杜聿明本人也深陷于官场浮沉的漩涡中,况且他为人朴实,一心只想效力于蒋介石,把战打好。

蒋介石之外,还有中央军嫡系部队中分裂的各个派系,为了各自利益,争夺站位,如果第5军有发展成新一个派系的趋势,你想想,已成派系会怎么做?

不可否认的是,第5军在抗日期间成绩闪亮,贡献不小。至于他为啥没发展成派系或者是不是派系的争议,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没有一个强硬的标准答案。

参考资料:

[1]范德伟.国民党“五大主力”简史[J].红河学院学报,1993(Z1):45-50.

[2]徐平.话说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和“嫡系部队”[J].军事史林,2022(05):75-78.

[3]赵延垒,罗孝如,杜林洁.从善谋将军到悲情将军——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杜聿明评略[J].军事文摘,2018(23):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