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49年11月6日的首都北京,天空湛蓝如洗,万里无云。临近中午之际,一辆普通的吉普车出现在长安街上。

车内坐着一个30多岁的青年,虽然身穿便装,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掩盖不住他身上的军人气质。

没多久,汽车在中南海勤政殿门口停下。这个青年刚下车,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便立即迎上去,连声说:“总理,真是抱歉,来晚了几分钟。”

周总理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来,见见客人。”

原来,周恩来在今天12点半专门设宴款待原国民党元老,其中包括邵力子、刘斐、张治中。这些人,都是国民党军界、政界的显赫人物。

当周总理将这个客人介绍大家时,几人不由地惊讶:“这不是熊老弟吗,你怎么来了,难道你也起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众人满脸疑惑,周总理道出真相:“他这不是起义,是归队。”张治中一行人听到“归队”的消息时,一时间全都愣住了。当周总理解释真相时,众人恍然大悟。

他们口中的“熊老弟”是什么人,他有着什么不寻常的经历呢?

他深受“西北王”胡宗南器重,曾是胡宗南的机要秘书。

他在南京举办婚礼之际,蒋经国亲自为他当证婚人。

因为他,蒋介石想要“闪击”延安的计划成为泡影。

也是因为他,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正式下达,就已经摆在毛泽东书桌上。

而这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便是被毛泽东称为能抵挡十万雄兵的红色特工——熊向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向晖

熊向晖,原名熊汇荃,祖籍安徽凤阳,1919年4月出生于山东掖县(今莱州)。朴实无华、忠厚好学而又坚韧机智的父亲,让熊向晖早年的启蒙教育有个良好的开端。

他也秉承了父亲的勤奋好学,读书十分刻苦认真。《孟子》《论语》《左传》等书,他不仅会背,而且有着深刻的理解。因为无论是从私塾还是中学,他的成绩总是优秀,老师和同学们都惊呼他是神童。

1936年,他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经许立群介绍,熊汇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他的人生轨迹发生重大变化,还是从认识中共北平市委学委蒋南翔开始。

熊汇荃入党后,他在参加组织生活时认识了蒋南翔。由于他特别好学,有问不完的问题,有时竟问得蒋南翔一时难以回答。所以,蒋南翔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南翔

1937年"七·七”事变后,熊汇荃随清华大学南迁长沙。同年年12月,周恩来要蒋南翔推荐一位秘密党员,利用青年战地服务团到胡宗南部队"服务”的机会,打进国民党内部。

周恩来对胡宗南十分了解,为了能顺利达到此目标,他投其所好,在选人时,提出此人要出身名门望族或官宦之家,年纪较轻,仪表不俗,言谈举止要有爱国进步青年的气质,知识面较广,记忆力较强。

蒋南翔听到这些要求和条件,头脑里立即浮现出一个人,那就是熊汇荃。他向周恩来介绍了熊汇荃的个人情况后,又说:“他的父亲现在是湖北高等法院的庭长,兄姐四人都在读大学。

熊汇荃的情况令周恩来十分满意,一挥手说:“此人非他莫属,赶快通知他吧!”

同一天,党支部负责人郭见恩接到蒋南翔通知,要他代表组织通知熊汇荃,让他改名后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到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

熊汇荃接到通知,十分疑惑,不知道共产党员到国民党军队去服务什么,更不明白为何还要改名?

郭见恩无法回答他的疑问,便说:“这是党组织的决定,你要坚决服从。如果你有弄不明白的问题还是去问蒋南翔,他在武汉的八路军办事处。”

一听是组织的决定,熊汇荃便不再追问,他按照组织上的要求,首先改名为熊向晖,报名参加了服务团,他的这次改名,一直沿用到他2005年9月9日病故。

按照组织上的决定,熊向晖报名参加了胡宗南部服务的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根据组织上指示,熊向晖、徐焕国等人组成党支部,熊向晖担任支部书记。

同年12月下旬,熊向晖等人一同离开长沙,来到武昌市师范学校。来学校没多久,熊向晖便在学校礼堂听了周恩来的演讲。

而周恩来的演讲,语言中的信心和力量,让熊向晖激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同年13月31日晚上,胡宗南还在武昌小朝街湖滨,分三批接见了服务团的成员。当熊向晖和同伴来到会客厅,他打量着这个个子矮小的军官,不禁有些意外。

胡宗南手持着名册依次点名。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熊向晖坐而不立。胡宗南问他:“你为什么要来本军?”熊向晖说:“为了参加革命。”

胡宗南说:“何出此言?”熊向晖说::“孙中山遗嘱第一句话便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而贵军既然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我来此自然是参加革命的。”

胡宗南问:“反对抗日、不愿抗日算什么?”熊向晖说:“消极抗日是假革命、积极抗日是真革命,不愿抗日是不革命,反对抗日的就是反革命。”

几轮面试结束后,胡宗南单独介绍了熊向晖,决定将他留在身边。从此,他便成为我党安插在胡宗南身边的“闲棋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

1938年5月,熊向晖被安排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期的学生,并集体参加了国民党,并于1939年3月毕业。

熊向晖学成期满后,胡宗南正式委派熊向晖担任他的机要秘书、侍从副官。除了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和文电外,熊向晖还要负责帮他起草电话文稿。

胡宗南喜欢出风头,喜欢说大话,还时常给所属部队和主办军校发表讲话。熊向晖写的稿子短小精悍,满篇都是豪言壮语,颇符合胡宗南的心意。这样一来,胡宗南也对熊向晖愈加赏识了。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蒋介石也加紧了反共,在西北的胡宗南也紧随其后。这样一来,熊向晖便在党中央的指示下执行“特殊任务”。

1943年2月,在西安驻扎的胡宗南收到蒋介石审定的《对陕北地区作战计划》。收到命令后,胡宗南指挥三个集团军做好向陕甘宁边区进攻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和胡宗南

同年6月,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预定于7月9日发起进攻。就在胡宗南加紧部署之际,熊向晖及时将情报向中共驻西安情报处汇报,并将秘密电台送到毛泽东和朱德手中。

中共收到情报后,也立即采取了应对措施。震惊之余,毛泽东立即思考应变措施。权衡再三后,他采取了三项应变措施:

一是把蒋、胡“闪击延安”的消息迅速向外界传播,意在运用国际国内统一战线的力量制止这场流血;二是在边区进行紧急动员,准备以武力还击胡宗南的进攻:三是请此时由渝赴延途中的周恩来、林彪火速赶往西安,直接向胡交涉。

三项措施中,又以第一项为重中之重。因为第二项武力还击一举,只是万不得已而为之,能否粉碎或打退胡宗南部的进攻,还心中无底。

至于第三项,不要说能否立竿见影,更因为他们尚在途中,能不能在内战爆发前赶到西安还很难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延安

7月4日,朱德给胡宗南发去急电,直接点中了蒋介石和胡宗南的要害。熊向晖在收到急电后,紧皱着眉头说:“共产党这一手真是厉害,我们的计划他是怎么知道的?”

熊向晖愤怒地说:“此事究竟是谁泄密,我一定要严查到底!”

熊向晖非常认真地说:“请胡先生专门指定让参战部队知道这一机密的人,包括我在内的人列出名单秘密审查。尤其不能让他们知道这一仗要不要打,以防继续向共产党泄密。”

胡宗南点头表示同意,当即便命令熊向晖找到特务头子刘大钧,并向他交代密查共匪间谍的任务。

最终,胡宗南不仅没能查出此事是熊向晖所为,蒋介石试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还没有掀起便草草收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向晖和妻子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宗南被晋升为上将。为了提高声望,胡宗南又琢磨利用自己的优势兵力进攻陕北,趁机提高声望。

1946年10月中旬,胡宗南决定对延安进行政治进攻和军事进攻。由于他需要文武兼备的帮手,便通过保密局将其调到身边。在如此关键时刻,胡宗南又让熊向晖向我党中央送了一次“厚礼”。

就在熊向晖回到南京的当天,胡宗南便交给他两份绝密文件。

延安的关键时刻,胡宗南又让熊向晖向我党中央送了一次“厚礼”:一份是蒋介石核准的攻占延安的方案,另一份则是陕北解放军兵力配置情况。

在仔细阅读“攻占延安方案"后,熊向晖不觉大吃一惊:蒋介石这次可是下了血本,大有一口将我陕甘宁边区吞掉的气焰。方案规定:进攻延安的总兵力达15万余,共17个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

此外,蒋介石还调集上海、徐州飞机94架,在发起进攻前一日将分配轰炸延安地区一部分监视黄河各渡口,企图切断我军后路。

熊向晖素有“过目成诵”之誉。看完这两份绝密文件后,熊向晖已将内容一字不漏地记入脑中。第二天,熊向晖便随胡宗南从南京飞回西安。

当晚,通过秘密线上的联系人将所获的重要情报报给延安。之后,周恩来表扬了熊向晖的“情报很及时,很有用”。

3月8日晚,胡宗南带着熊向晖及一名卫兵微服出行,秘密离开西安,辗转来到洛川“前进指挥所”。在胡宗南召集的军、师、旅长会议上,熊向晖被任命为“前进指挥所”机要秘书。会议还命令,14日拂晓进攻。

会上,熊向晖同时还获悉:专程从南京赶来的保密局研究室主任魏大明带来美国最新的探测无线电台位位置以及人员多日侦测解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向晖旧照

他们最终发现:山西兴县的无线电台最多,由此判定中央首脑就在兴县。

由于情况万分火急,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安危,熊向晖不由地心急如焚。可他本人身在“前进指挥所”,不能直接来西安找到联系人汇报这个重要情报。

熊向晖在冷静后,迅速打定了主意:此事刻不容缓。他便违反秘密工作的常规,将这一重要情报用白纸黑字写在纸上装进信封,派胡宗南的机要交通员送给潘裕然,还索收条。

熊向晖一向和胡宗南手下的士兵交好,也和几名机要交通员熟悉。对于熊向晖委托的事情,他们自然是欣然应允。

再加上又胡宗南的招牌,自然是一路上畅通无阻,如期将这个情报转交给潘裕然,潘裕然迅速将这一重要情报向党中央汇报。

周恩来得知此事后,不由得的赞叹:“熊向晖真是好样的!在关键时刻,又一次保护了党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

由于有了这个重要情报,党中央迅速作出多方面准备。周恩来在关键时刻下令:中央电台停止工作三天,各野战军在作战以及作战部署期间,不得用无线电传达,改用小电台拍至大电台代转。

如此一来,魏大铭的洋仪器失灵了,胡宗南一时间便失去了目标。

3月19日,人民解放军在给国民党军队造成巨大伤害后,根据周恩来和毛主席的指示撤出延安,将一座空城留给胡宗南。

由于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胡宗南部队自从发起进攻和占领延安后,只打了两场硬仗,击毙、击伤、俘虏的人数不超1000人。

如果按照实情汇报,显然不合适。在踌躇半天后,胡宗南知道中午才通告西安参谋长盛文,给中央社发了两封电报,打脸充胖子。

经过两次惨败后,有人认为应该放弃延安。胡宗南则认为:这一步走得实在太远,对国内外的影响实在太大,蒋介石不会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和妻儿

在经过反复商议后,胡宗南筹划了一个方案:龟缩延安,不再分兵出击。

这下不用说,情报又被熊向晖送给中共中央。5月4日,胡宗南的167旅在蟠龙镇被歼灭,旅长李昆岗被敌人俘虏。

5月8日,新华社播发题为“评蟠龙胡军被歼”的社论,其中有一段顺口溜:“胡蛮胡蛮不中用,延榆公路打不通,丢下蟠龙去绥德,一趟游行两头空,官兵六千当俘虏,九个半旅像狗熊,害得榆林邓宝珊,不上不下半空中。”

看到这则社论,一向恃才自傲的胡宗南沮丧不已。

5月14日晚,军事谍报头目又给胡宗南送来一份特急电报,称周恩来今日在真武洞公开露面,出席陕甘宁边区军民庆祝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大会。会上,周恩来公开宣布:毛主席、党中央自撤出延安后,一直在陕北与边区军民共同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向晖和胡宗南

得知这一情报,胡宗南显得出奇的平静,两只眼睛一下失去了光彩,一言未发。还有什么可说呢?

毛泽东、周恩来近在咫尺,他“龟缩延安只守不攻”的美梦泡汤了,只能甘拜下风。

5月20日,胡宗商请能向晖与他共进晚餐,对他说:“这里已经没什么事了,你去美国吧。”熊向晖望着胡宗南黯淡无光的眼睛,想起了一句话:哀莫大于心死。

晚饭后,能向晖向胡宗南告辞,胡送他到门口,伸出手来与熊向晖握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屋外,残阳如血,黄土高原显得格外雄浑、庄严,胡宗南在这种风景下,本来就不高的个子显得更矮了……

同年7月,熊向晖从上海乘船来到美国,来到密西根大学攻读硕士。1949年5月,熊向晖学成归国回到北平。

11月5日,熊向晖收到周恩来的请柬,来到中南海勤政殿赴宴。宴席上,周恩来向众人披露:“我要向大家透露一个秘密,熊向晖其实是早在1936年入党的老党员,是我们派胡宗南到那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和熊向晖

刘斐忍不住感叹:“真是没想到,也难怪胡宗南会打败仗!”

周恩来笑着说:“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达到军长那里,毛主席已经看到了!”

一边的张治中说:“我很早就知道蒋介石在政治上、军事上远不如共产党。但是今天才知道,他在情报上远远不是共产党的对手。”

从此,在胡宗南身边潜伏了十多年的熊向晖又踏上了新的征程,重新投入党的怀抱。

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一直在外线工作,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一职。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熊向晖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熊向晖的女儿熊蕾在得知父亲从前事迹,询问道:你不会跳舞,是怎么从事地下工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向晖和家人全家福

熊向晖这么说:“谁规定从事地下工作就要学会跳舞啊?”

1970年11月,熊向晖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参谋部副部长,主要负责国际形势的研究。

1971年7月9日,熊向晖以国务院总理助理的名义,参加了周恩来和基辛格的中美会谈,为中美关系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熊向晖还和乔冠华出席了联合国大会。

1982年10月,熊向晖准备退休。但叶剑英和聂荣臻这两位老帅得知他退休的消息,共同向中央请求:熊向晖在老干部中算是比较年轻的,很有才华,应该继续出来做事。

中央在收到两位老帅的意见后,熊向晖于同年10月担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副董事长。

可熊向晖在中信工作还不到一年,又萌生出了退休的想法。1983年,熊向晖再次向中央提交了请辞的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熊向晖

荣毅仁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给国务院总理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恳求:他在九个月贡献很大...我们在工作中相互扶持,配合的很好,恳求中央不要批准他退休。

就这样,熊向晖继续留在中信工作。直到1985年8月,中央正式同意他辞去中信党组书记一职。但他一直担任中信副董事长一职,一直到1989年才辞去这一职务。

2005年9月9日,这位身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共产主义战士熊向晖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