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第四十一回写到,贾母和众人在藕香榭用餐之后,她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贾母来了,妙玉连忙接了进去,她让贾母等人往里坐。

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

不一会妙玉就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

看看妙玉与贾母之间的对答,彼此之间竟是很熟稔似的。特别是贾母说她不吃六安茶,妙玉居然说知道,还说为贾母准备的是老君眉。这就特别奇怪。

妙玉一个外地来的孤身女子,且又是个修行的人,一向深居简出也不和权贵交往,她怎么那么清楚贾母的喜好呢?而贾母自己喝过的茶,很随意的递给刘姥姥喝,也感觉贾母和妙玉并不陌生,所以行事上比较随性不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妙玉一个客居且修行的人,能清楚的知道贾母不吃六安茶,猜测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妙玉的爷爷或父亲和贾府相识并有过来往。

书中第十八回说到为了迎接元春归省,贾府建造了大观园,还让人到苏州去采买了一批小尼姑、小道姑,妙玉也是在这个时候到来的。文中写道:

(林之孝家的回道)“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
王夫人听她这样说,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

所以妙玉进来贾府的栊翠庵,其实是王夫人让人下帖请进来的。妙玉既然接了贾府的帖子,又住了进来,估计对贾府的大概情况也有所了解。

文中说她也是官宦小姐,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身体多病才带发修行,并非真心出家,后因父母俱已亡故,才留在了京城。

其实我们可以猜测一下,或者妙玉的父母和贾府是旧相识呢,比如和贾政贾赦同朝为官。两家人可能私下有过往来也说不定,所以王夫人才会一听就特意让人请进来。

如果他们本来就是相识的,那么妙玉对于贾府的习惯,以及贾母的一些饮食习惯较为熟知也不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妙玉因为身世问题,活得谨慎,特意打听过贾母等主要人物的喜好。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贾母什么时候喝什么茶,是妙玉特意打听过的,因此非常清楚。

妙玉虽然接受了贾府的邀请,在栊翠庵修行,但她既然说过“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这样的话,她在贾府的地盘还是会过得小心翼翼,非常留神贾府的一举一动,担心自己言行不合适。就像黛玉刚进府时,也是样样都特别留神,担心自己做错了惹人耻笑。

为此,妙玉特意让人听说到贾母还有王夫人等人的一些喜好也有可能。毕竟人在屋檐下,再愤世嫉俗,也不得不低头,否则孤身一人没有容身之处。所以贾母喝过的杯子递给刘姥姥喝,妙玉也不敢说什么,哪怕她非常在意,嫌弃刘姥姥脏,最后连那个珍贵的杯子都不要了。

如果是这样,说明妙玉寄人篱下,过得也很心酸,就如黛玉说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大概客居贾府的妙玉也有这种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妙玉在意宝玉,因他而特意去了解贾母等人的爱好。

还有一种可能,妙玉是特意去了解过贾母等人的爱好,但是并非为了让自己清楚状况,免得不小心做错得罪人,而是因为对宝玉有情。因为在意他,所以对他身边的人都特别留意。贾母是最疼爱宝玉的人,对宝玉的婚事也有一定的建议权,这样妙玉也就更加在意贾母的饮食习惯和喜好。

虽然妙玉和宝玉不太可能,因为宝玉身边近的有黛玉、宝钗、湘云这么多的选择,外面的又有傅秋芳之类的小姐,妙玉一个修行的人要与宝玉结成眷属,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这不妨碍妙玉自己的少女情思。

妙玉喜欢宝玉,她暗恋着宝玉,这个不容怀疑,从她用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喝茶,宝玉生辰她送来贺卡,送宝玉最鲜艳的红梅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她对宝玉的与众不同,那是一个女孩子心中最隐秘的情感。

所以为了宝玉,她可能愿意大费周章,去打听到贾母平时喜欢吃什么,喝什么的习惯。虽然这样并不能促成她和宝玉的情缘,但至少贾母对她是比较满意的,这样她的心也感觉和宝玉接近了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可知,妙玉虽然是一个修行之人,看似与世无争,但其实她也关心世事,特别是和相关的事情,她特别留意。因此她不出门,却能知道贾母不吃六安茶,而特意给贾母准备了老君眉。这是妙玉的细心之处,也是她情之所至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