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正聚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第一城。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38%外籍旅客选择从上海入境。近期陆续拉开帷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更为这座国际大都市吸引来一波海内外客流。

解锁"支付便捷"后,国际游客对上海之行抱以更多期待——能否实现"App便利",以更轻松的旅行方式深度领略这座超大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以当下正热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购票为例,官方推荐的购票渠道包括淘票票App以及淘票票微信小程序等。这意味着,国际游客须提前下载相关App等应用程序。市人大代表、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卫红有如此畅想:倘若遍布全市的文娱演出活动未来能接入近期推出的"Shanghai Pass"多用途预付费卡中,国际游客就有了更多样灵活的旅行消费支付方式。

继去年提出面向境外人士的支付便利化呼吁后,市政府参事们今年聚焦"提高境外人士境内使用App便利度"。参与相关课题调研的顾晓敏参事认为,优化提升国际游客消费体验,并非单向地让国际游客适应国内支付工具、应用程序,还应妥帖考量他们的消费行为习惯,让更多服务类App更加体现用户友好。

App负累与平台集成

落地上海后,支付便捷已成为不少国际游客的初印象。在浦东机场到达区域的出口处,服务台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境外游客操作申请移动支付应用程序,不少出租车内也放置着英文版便利支付指引。

近期,上海大学越南留学生武秋姮开启一场Citywalk(城市漫步),为即将来上海旅游的父母提前踩点、规划路线。她发现,从点餐到预约热门场馆,旅行中的绝大多数体验场景都离不开扫码或注册App,但注册过程并非人人顺利。由于外语版操作界面尚不完善,她的同行伙伴中曾有人因名字过长或名字中含特殊符号导致注册失败。

调研中,顾晓敏见到因各种原因导致常用App注册"卡顿"的国际游客,这无疑限制了他们的旅行体验。还有不少App基于中国公民身份信息进行设计,对于国际游客护照等相关身份信息认证相对滞后。武秋姮曾搭乘高铁前往杭州,购买学生票时后台始终显示"暂未通过核验",最终无奈退票,重新选择常规的成人票,方才成行。

能否打造面向国际游客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各类App的集成性、兼容性?抱着这个念头,顾晓敏调研借鉴了其他城市的经验做法。

她举例说,以海南"放心游"旅游平台为例,不仅支持海外信用卡支付,还将使用场景扩展至城市内诸多高频消费领域,并为游客提供投诉和快速理赔服务。

今年中国旅游日当天,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Shanghai Pass"多用途预付费卡,重点解决入境人士移动支付难、预约不便等痛点。参与该平台运营的周卫红表示,上海正着力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第一城,"Shanghai Pass"不能止步于单一的支付功能。她向记者谈起在奥地利维也纳旅游时看到的一幕:流淌着灵动音符的金色大厅,售票厅前有不少临时起意观赏演出的国际游客。"希望‘Shanghai Pass’未来能为更多国际游客带来不期而遇的浪漫。"

柔性便利预约,为体验感加分

破题App预约难,沪上文博场馆或许是最早的一批"试水者"。

近来,喜爱逛展馆的武秋姮发现,自己能直接用护照在上海博物馆官网申请预约参观,且可用电子邮件收寄相关信息,全程无需额外下载支付宝或微信。

"不用拿着护照到线下窗口去登记了,还能提前规划游览路线。"预约方式的优化,令她放心地把上海博物馆纳入计划中的父母上海之旅必到站点。

事实上,预约网红文博场馆的便利性,也源于一条代表建议。

不久前,周卫红提交相关代表建议,希望优化场馆预约。除单一的小程序或公众号预约外,她特别谈及可参考法国巴黎卢浮宫等国际知名文博场馆通行做法,开放官网预约,同时延长场馆预约期限,"为更多国际自由行游客增添确定性"。

如今,据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已对全市165家备案博物馆和100家美术馆进行了系统的情况梳理。目前,上海博物馆已开通官网(英文版)境外游客预约通道,并保留了针对团队游的境外游客电话预约渠道。预约时间也从提前7天延长至提前14天,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不久前的端午假期,市文化和旅游局官宣,全市除部分景区和文旅场馆需实名预约或实名购票外,其余A级旅游景区及美术馆、博物馆等将继续全面落实参观免预约举措。

看到这一新闻推送的顾晓敏颇为振奋。她期待,接下来针对国际游客需求度较高的重点文博场馆,可试点部分日期免预约。比如,开放本地市民游客参观需求较少的周中日期等,"让更柔性便利的场馆预约管理方式,为国际游客的体验感加分"。

作者:王嘉旖

文:本报记者 王嘉旖 图:视觉中国 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