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天高云淡

“塔头寺的风,高明寺的钟,国清寺的松,万年寺的柱”,为天台山寺院四绝,古往今来,这座让无数人“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的仙山始终禅意满满,香火旺盛!

——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597年11月,隋开皇十七年,剡县石城寺大弥勒像下,一位年近六十的老僧,环顾身边的弟子,眼光最后停留在一名面目清秀的僧人身上,缓缓地说:“晋王召见,不顾病躯而至。今,命在旦夕,心愿已了,不复去矣。汝传吾意于晋王,或有未尽之处,汝当细心体察,以免遗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老僧即是智者大师,当时,他正在天台山弘传佛法。10月,因晋王杨广遣使入山迎请,他不顾疾病缠身,仍从天台山去往长安,到石城寺后(今新昌大佛寺),忽感四大不适,病重而不能再行,三天后病逝于寺院弥勒像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名面目清秀的僧人法名灌顶,自拜入大师门下,十余年间,瞻侍晓夕,艰劬尽心,深得大师真传。他与众弟子一起,尊大师遗言,负柩回天台山,葬于佛陇岗,建肉身塔。此处,后世称之为智者塔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俗家姓吴,临海章安人,七岁从摄静寺慧极出家,二十七岁赴天台山师事智者大师。他记性极好,过耳不忘,“天台三大部”《妙法莲华经玄义》、《妙法莲华经文句》和《摩诃止观》,“天台五小部”《观音义疏》、《观音玄义》、《观经疏》、《金光明经义疏》、《金光明经文句》均由智者大师讲述,他记录整理而成,这些经义奠定了佛教天台宗的理论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他又亲承遗旨,将遗书送到长安,呈交晋王。晋王得悉智者大师圆寂,“五体投地,悲泪顶受”,大师与他有师徒情谊,遂在天台山南麓祥云峰上,建造报恩塔,塔高59.4米,六面九级,砖砌塔壁,内为空心,塔形与杭州六和塔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者大师临终前,曾画有寺院图样,殿堂高耸,房屋上百,让弟子们选好地址,依此图样建寺。为完成大师遗意,从开皇十七年至仁寿四年,八年间,他前后六次充任僧使,往返长安与天台山,遂于天台山八柱峰南麓,双涧回澜处,建成天台寺,后名国清寺,寓意“寺若成,国即清”。这不仅是一个美好愿望,更是寺院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智慧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遵循天台宗的止观修禅理论,强调定慧双修,教与观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正是天台宗的立宗之本,也是天台宗能经历千年而至今仍然生机勃勃的原因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又在寺院东侧,手植梅树一株,每到早春,疏枝横斜,花繁叶茂。如今,虽历时1400余年风霜雨雪,却依然枝繁叶茂,冠盖丈余,苍劲有力,枝干如藤,大可合抱。“前生应是明月,几时修到梅花”,国清寺之美,亦是在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峰山上多松林,他又在寺院周围遍植松树,特别是寺门前那条长长的路上,青松夹道,曲径通幽,绵延数里至国清寺山门,被称为“万松径”。门前松涛阵阵,赭溪涓涓流水。如今,万松径虽已湮灭,但那是国清寺最难忘记的印象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632年,唐贞观六年八月,这位为国清寺穷尽一生心血的大德高僧,在国清寺溘然长逝,世寿72岁,弟子们为他建塔于祥云峰东麓,与佛陇岗遥遥相对,他被世人称为章安大师,尊为天台宗第五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祥云峰上,空山寂寂,松涛阵阵,野花姹紫嫣红,尽态极妍。一条古道静静地伸入山谷,似乎还在等着他在松下参悟禅意。山风静静地吹着,唯有松声伴他长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穿过这条古道,古道两侧依然树木葱茏,雨后的祥云峰山色空蒙,在这条静谧又充满禅意的古道上,我们不敢高声喧哗,一路上唯有风声与我们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步来到国清寺前的丰干桥上,站在此处,只见四山苍翠拥抱着黄墙青瓦,气势雄伟的寺院出现在眼前。四周古松参天,寺非因松而建,但松却由寺而闻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隋代古刹”的照壁处左转,便是国清寺的寺门,它朝向东面,所对的方向正是佛陇岗。不忘祖恩之义,已深刻在天台宗所有弟子的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寺院两旁浓荫蔽日,修竹夹道,平添了深幽神秘的气氛。那些表面看不见的天台宗和合要义,不仅藏在经书里,也滋养了国清寺的一草一木,更是飘至世界各地,融入五湖四海,正所谓法乳千秋、一脉相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半山水一半禅,祥云峰下,紫云英和油菜花开得正妍,它们沐浴着禅寺的烟火气,早已开出了自己独有的清香,美景就足够令人心驰,但这些美景却留不住我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心在寺内的一方荷塘,在丰干桥下的涓涓细流,在山门外的寒拾亭,更在挺拔的千年古松上,它们见证过万物兴替,而越发高洁灵秀。晨钟暮鼓,变的是世事更替,不变的是天台宗的永恒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修行?不管岁月轮回,无论经历多少风风雨雨,那一瞬间,定格在天地间,如刻在我的心坎里,永不磨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国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它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宗教地位和深远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四十年来,国清寺门票仅仅只需要5元,并从未上涨过。2017年5月完全取消门票,实行免费对游客开放,是浙江省内第一个取消门票的5A级景区。整座寺院没人向你推销任何香火,寺门外的庄稼地,僧人自行播种、施肥、收割,寺内的素斋2元吃饱,它是中国寺庙中的一股清流,被誉为中国最有良心的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旅游 户外拓展 景区合作

广告推广 古道建设 航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