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新中国的开国大将是10人,实际上在大授衔之前拟授大将的名单有过多次调整,有过拟授22人的名单,还有过拟授15人的名单,最终才确定了拟授十位大将,其中有人被毛主席划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1月,时任总干部部部长的罗荣桓向军委提交了一份拟授衔名单,其中大将的拟授人员是15人,毛主席在查看名单的时候,一次直接划掉了三人,这三人后来均被降一级,授上将衔。

实际上毛主席在审阅名单时划掉了4个名字,分别是徐海东、宋任穷、王震和周纯全,徐海东在全面抗战开始不久就到了后方养伤,后来更是几乎缺席了整个解放战争,自然也没有参加抗美援朝。

主要是因为徐海东将军的身体不允许,如此一来也导致徐海东战功有限,虽然他资历足够,但是军功有限,毛主席起初考虑从实际情况出发,把徐海东的大将衔让给其他将领,不过后来毛主席没有这样做。

一方面军刚到陕北的时候,毛主席亲自写借条找徐海东借过冬的钱,徐海东几乎是倾囊相助,并表示完全服从毛主席领导,在关键时期,徐海东这样的贡献和觉悟是任何将领比不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毛主席考虑还是授予徐海东大将衔,并且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粟裕。而另外的三个人则比不了徐海东了,虽然他们的军功超过了徐海东,但是他们都有不足以授大将衔的理由。

先从宋任穷说起,他当年参加了秋收起义,之后跟随毛主席上井冈山,作为“老井冈”,宋任穷的资历是足够的,长征之前他当过红军的师长,在陕北还担任过红28军军长,不过他主要是以政工工作为主。

尤其是在抗战时期,宋任穷的职务基本上都是政治部主任或政委,而作为大将之中的政工干部代表,谭政、罗瑞卿明显比宋任穷更胜一筹,从评衔的整体工作考虑,授宋任穷上将衔更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就是王震将军,王震在1934年7月出任红6军团政委,之后开始长征,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王震被任命为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由此可见王震也足够授大将衔的资格。

然而作为红二方面军出身的将领,贺龙被授元帅衔,大将里作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还有一个人比王震更合适,那就是许光达,他是黄埔五期的学员,虽然没有参加南昌起义,但他参加了三河坝战斗,还负伤了。

相比较之下,授许光达大将衔更合适一些,因此王震最终被划到了上将之列。至于周纯全将军,他在开国将军之中名气不大,不过他的资历是相当高的,他是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将领。

周纯全担任过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问题是他这个政治主任是在一、四方面军分兵之后当上的,由于种种原因,周纯全脱离一线部队指挥岗位很久,解放战争中长期从事后勤工作,担任过四野后勤部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周纯全出任了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虽然他资历和职务足够,不过他在军功方面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因此周纯全被降一级,授上将衔,最终评选出10位大将,个个都含金量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