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6月15日消息(记者张卓 见习记者罗伟)6月14日,江岸区武创院“惟楚荟”创新平台揭牌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武汉市江岸区岳飞街1号举行。活动现场,建筑智慧运维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智能传感创新中心、光量子技术及应用研究所三个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同时落户江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岸区武创院“惟楚荟”创新平台揭牌暨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央广网见习记者罗伟 摄)

据了解,武创院是武汉重点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自2022年4月启动运行以来,已成立专业研究所22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38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7家。

有“汉口之心”之称的江岸区,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近年来,该区持续完善“老街区+双创”“楼宇+双创”“园区+双创”模式,大智无界、良友红坊、创立方等7个“双创”园区,匠心城三阳中心、铂仕汇等6栋创新楼宇争奇斗艳,将科创之花开遍“汉口之心”。

记者在现场看到,岳飞街1号是一栋面积900平方米的优秀文保建筑,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活动现场,江岸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要将这栋百年老建筑用于创新创业创造,与武创院联手打造“惟楚荟”科技人才交流平台与“惟楚荟”科创产业赋能平台。未来,岳飞街1号将成为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集聚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飞街1号外景图(央广网发 江岸区经科局供图)

当日,建筑智慧运维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智能传感创新中心、光量子技术及应用研究所三个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与江岸区现场签约。

其中,江岸区、武创院联合中建三局组建的建筑智慧运维企业联合创新中心,选址良友红坊产业园,专注于智慧建筑领域数智化转型。中建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的打造,充分集合了政企研多方优势,即自身的技术资源,武创院集成平台、产业创新、项目投资等专业优势,以及江岸区在资金、市场、空间载体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该中心将推动公共建筑、房建领域、城市更新领域的智慧运维应用或改造,并带动一批智慧建筑领域上下游重点企业、项目落地,打造高质量智能建造产业生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江岸区、武创院还与航天三江共同打造了光量子技术及应用研究所,以光量子技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为重点方向,推动光量子技术成果产业化,带动产业升级。该研究所汇聚了航天三江的颠覆性技术、工程牵引优势和武创院创新资源优势,将吸引、聚集一批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推动光量子技术融通和共享,加速光量子技术在民用领域转化应用,逐步孵化出一批光量子民用领域科技型企业,为光量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岱家山科创城 (央广网发 江岸区经科局供图)

以武创院为依托、以江岸区岱家山科创城为空间载体,江岸区与武创院打造了智能传感创新中心,聚焦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围绕各行业智能传感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中心集科研创新、产业孵化、技术转化与市场应用于一体,搭建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间沟通桥梁,通过智能传感器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打造智能传感领域产业联盟,加速智能传感上下游产业集聚,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依托‘惟楚荟’创新平台,我们将整合资源、构建创新朋友圈,以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多重资源的无缝对接,为江岸区产业升级提供全方位动能。”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锡玲说,此次签约项目将推动智慧建筑、光量子、智能传感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发展能级,未来,武创院将与江岸区聚焦数字建造、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环保、数字文娱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交流,为江岸区乃至武汉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江岸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签约的三个平台项目将推动江岸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科创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未来,“惟楚荟”创新平台将签约更多项目,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聚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